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2022-11-10 02:05高雪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医学检验

冯 柳,陈 倩,阳 莎,高雪平,刘 璐,陈 鸣,唱 凯△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检验科;2.教学管理中心,重庆 400038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够胜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工作,能够满足医学检验相关行业的基本人才需求,能够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课程交叉渗透了理化工程、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具有知识点较为分散和抽象的特点。网络及大数据高速发展叠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学生的学习加速推上了主动参与、线上线下灵活结合的时代。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并缺乏与临床实习之间的良好过渡,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弱化既往教学模式的不足,让学生全方位参与,主动学习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教学活动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及BOPPPS教学模式的现状

2021年中国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中设置归属临床医学类五年制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教育部未予以通过。2022年5月下旬教育部正式批准重庆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设立“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采用“临床医学本科+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的方式培养“精通检验的创新高层次交叉复合型人才”。近十年学科定位的历程表明,医学检验本科培养目标已由医学高级人才转变为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课程体系中强化了医学检验技术方法、仪器设备原理及操作、实验室质量管理等相关内容,弱化了偏重于临床医学的内容[1-2]。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诸要素[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在不断尝试和改进中,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基于案例的教学法(CBL)、基于团队的教学法(TBL)在医学检验技术不同的课程中得到应用实践[4-6],随着信息技术及多媒体产业的高速发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也被引入教学过程中[7-9]。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教学的应用中呈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例如PBL虽然优化了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但是对于临床医学知识薄弱的学生可能存在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TBL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完成偏重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有可能出现生硬讨论的问题;CBL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但对于缺乏临床背景知识的学生理解相对困难;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模式更适合成为教学辅助而非长期核心的教学模式[10]。

BOPPPS教学模式是6个教学环节的简称,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导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前测(Pre-assessment,P1)、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P2)、后测(Post-assessment,P3)及总结(Summary,S),该模式起源于1976年温哥华大学DOUGLAS团队的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项目,国内自2011年有学者对BOPPPS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发表相关成果后,多个学科专业逐渐实践探索该模式并融入不同的教学元素[11]。章均等[12]对国内自2011年起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医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课程涵盖内科学、妇产科学、医学心理学及病理学等,通过Meta分析表明BOPPPS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理论成绩,另外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本文探讨了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旨在弱化既往教学模式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BOPPPS教学模式遵循了“目标→行为→评估→目标”的循环反馈过程,具体在医学检验技术各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6个教学环节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13]。本文描述的是以BOPPPS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通用教学设计(图1)。

图1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通用教学设计模式图

2.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包括线上(online,on)的导入(Bon)、目标(Oon)、前测(Pon),因课堂阶段时间有限,课前阶段是课堂阶段BOP环节的充分预备前置。

线上-导入(Bon):《标准》中3.2提到“学生应熟悉各种常见病、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测方法及结果的临床应用”。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开展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临床医学概论》,其中涉及各个系统主要疾病与对应检验项目,据此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测方法所对应的常见病、重大疾病的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现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点对自己意味着什么。Bon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应避免内容生硬或关联度不大,避免与前测内容混淆。

线上-目标(Oon):布卢姆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将教育目标划分为6个层次,其中“知道、理解、应用”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域,学生可以给出直接、明确、无歧义的答案;“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级认知域,学生可以完成撰写论文、解决问题任务等更为复杂的活动[13]。教师基于布卢姆认知分类,明确描述学生在课程中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价值及能力,让学生知晓教师会如何教他们、如何测评,为学生确立学习期望,由此深化学习动机。

线上-前测(Pon):通过问卷、测试或其他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先备知识,Pon有助于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根据授课对象的差异调整授课内容的深度和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与理论基础结合紧密的课程,如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及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教师可以通过Pon了解学员对生化、免疫及分子生物等基础学科掌握情况,由此对课中的讲解详细程度进行调整。学员通过Pon环节也有更充足的时间对既往掌握不牢靠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Pon的内容要避免使用将要教授的内容为测试而测试。

2.2课堂阶段 线下课堂阶段包含BOPPPS教学模式完整的6个环节,首先通过导入(B)简要回顾Bon提供影音资料或问题;随后在目标(O)阐述时面对面为学生确立学习期望,可适当举例所学检验项目在未来工作中应用的场合和频率,进一步深化学习动机。前测(P1)对之前Pon进行概括,让学生对自己及同伴的先备知识情况有所了解,提升信心或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因为有课前阶段线上环节做准备,因此课堂环节的BOP经过凝练为后续线下课堂教学留出更多空间。课堂阶段教师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可讨论性及时间把控,既往基于TBL模式医学检验的教学效果提示,如果学生小组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知识吸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5,14],因此建议把每次课程中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划分2~3个板块进行P2、P3、S环节。

参与式学习(P2):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均与临床或实验室相关,不同形式的案例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灵活使用教学策略,例如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中在设计讨论有争议或棘手的话题框架结构时,可组织玻璃鱼缸法讨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中微生物的鉴别诊断教学可选用世界咖啡馆会谈法,以方便学员交流会话,创造集体智慧;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这类临床应用中手工操作较多的课程教学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并可以模拟与医护及患者交流的情况。P2环节教师要舍得放手课堂,并且相信学生,密切留意每组的动态以控制好课堂节奏,要求学生将讨论成果以思维导图或其他总结归纳的方式记录和展示,通过精心设计不同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良好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后测(P3):教师在课堂上验收学习成果的环节,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否达到学习目标。P3的内容要根据O环节所阐明的认知层次来设置,低于或高于O难度都无法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P3环节适合医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形式可以是问卷、客观题测试,也可以是开放式提问,教师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如果是完成一个小单元或是段落进行的P3属于过程性评价,依托信息化平台这种动态性评价非常容易实现,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例如脂蛋白化验等要求掌握的难点,在P3中将易混淆知识点罗列在一起进行测试,有利于教师当即调整在S中需要讲解的时间和深度安排。

课堂总结(S):分为阶段S和整体S两类。阶段S与P2、P3环节紧密结合,如果是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掌握良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归纳点评;如果是教师通过对P2和P3结果的观察发现学生有掌握不好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教师分配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学习,如乙肝五项检测指标的解读,教师可结合动态表格归纳讲解。S环节教师应根据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多且分散的特点,以思维导图方式或口诀等方式精心设计。S环节也是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切入的良好时机,例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结合疫情之下的抗疫工作,让学生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可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思考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可以结合法治法规进行延展,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技术之余,作为公民,应当对法治法规心存敬畏,其行为应当守法、合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联系抗菌药物滥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等专业课程中,可以讲述检测指标背后的科学家故事等。在S环节还应预告下节课内容,另外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

课堂阶段通常在线下完成,同时可采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辅助,以更高效地利用课堂资源,例如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或课堂有点酷等线上平台,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或平板终端,通过智能终端让学员能够更清晰地学习血细胞涂片、镜下细菌鉴别、寄生虫微观结构等,提高知识接受的准确度。通过网络资源快速签到、统计、记录及分享资料,促进师生互动,丰富课堂问答讨论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2.3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是S环节的延续,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线上反馈总结(Son),包括教师对S阶段布置的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推送拓展知识等,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应反思已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手段是否适宜、师生交流是否顺畅及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等,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引导学生在课程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综述等论文撰写,由此实践学习《标准》3.3中提到的文献检索、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内容。国内医疗机构或第三方实验室的最高标准是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因此Son中根据O设置与ISO 15189中相对应的相关条目,让学生了解检验前中、后的相关内容,当Son结束时基本就完成了课堂内容与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映射,能够更好地与工作实践衔接。

2.4教学实例设计 以《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中第一篇血液检验——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第三节红细胞检验中的第一部分红细胞计数为例,线上平台选用超星学习通。第一阶段:课前阶段,整体基于线上平台进行,让学生更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课前准备,见表1。

第二阶段:课堂阶段,教学进度可因不同班级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得益于课前阶段的准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P2,提高学习效率。见表2。

第三阶段:课后阶段,基本依托线上平台进行,有利于教师收集统计教学反馈数据,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为课堂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保障补充,特别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与教师沟通的桥梁。见表3。

表1 课前阶段教学设计

表2 课堂阶段教学设计

表3 课后阶段教学设计

3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设计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灵活调整和组合,充分体现了效益、效果和效率3个层面的优势[13]。未来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中还需摸索改善以下几点:(1)对教学时间分配进行调整,原始的BOPPPS教学模式中P2只占课堂50%时间,本文的教学设计已经将一部分的B、P、O和S移到课堂之外的线上,由此给予课堂中P2、P3及S更充分的时间;(2)根据学员反馈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丰富方式,例如录制解答短视频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在点播的视频中插入测试题即刻检验学习效果,在题库中针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试题建立关联链接以方便学生对比思考,这些举措都需要教育经验的积累并且需要教师团队协作;(3)教师团队在利用BOPPPS教学模式前应经过教师工作坊的培训,或者有BOPPPS教学模式应用经验的老师组织换位模拟课堂情境,代替讲座让教师投入到主动学习之中,借助彼此的分享学习、挖掘隐性的知识和经验,避免只是将教学环节形式化地套用。

教学模式设计自产生以来历经了3个阶段,以肯普模式和梅瑞尔模式为代表的前两个阶段是以“教”为中心的客观教学设计;BOPPPS教学模式设计是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第三阶段的新兴模式,真正意义上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促使学生认知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近年来对它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趋于完善[3,15]。2022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信息化教学经过近10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历了2020年以来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高校教学新常态。相信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师生双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医学检验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苯中水分的检验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