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燕飞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山医院
对于刘阿姨(化名)来说,每天一睁眼,想的第一件事不是早饭吃什么,也不是去哪里跳广场舞,而是惆怅今天又得承受怎样的“历练”。
便秘的痛苦已经折磨了她20多年,每天一起床,她就心里打鼓,不知道今天能否顺利。
新方法、土方子都试过,现在家里药品堆积如山:开塞露、番泻叶、清肠药......最让人尴尬的是,出门旅行的时候,老姐妹们行李箱放的都是漂亮衣服,只有她是各种通便药。而且这些通便药,有时起效,过几天又失灵了。
白天,姐妹旅行团一起在外品尝当地美食,晚上回到酒店,刘阿姨就独自一人在厕所里“思考人生”。
上周,刘阿姨愁眉苦脸地走进了浙江省中山医院消化专家曹燕飞的诊间。
曹主任行医近20年,遇到过各种便秘的患者,太了解他们的心情了。对于他们来说,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地球到宇宙中心,而是“大便到肛门的距离”。
“不用担心,我们先做一下检查,找一下问题的根源。”曹主任耐心安慰刘阿姨。检查结果显示,刘阿姨不存在器质性疾病。那么接下来,就重点检查刘阿姨的胃肠动力情况。
结果让人出乎意料,正常人服用检测胃肠动力的标志胶囊48小时后,80%以上的标志物会排出体外,可是刘阿姨的标志物竟然一粒都没有排出。可见她的胃肠动力有多差,难怪大便排出会困难重重,即便勉强解出也是一粒粒的“羊屎便”。
此外,由于便秘时间太长,刘阿姨情绪也很压抑,造成了恶性循环,越焦虑越解不出,越解不出越焦虑......
既然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就对症下药。曹主任为刘阿姨制定了规范的治疗方案,停用原来反复使用的刺激性通便药,改用安全性高的渗透性泻药。
此外,采取针药结合的方式,改善迟缓的肠道动力。再加上科室特有的便秘推拿护理,配合便秘贴,多管齐下。
前几天,刘阿姨高兴地给曹主任打电话“报喜”,时隔20余年,她终于再次感受到顺利解出大便的畅快感。
专家提醒,人体80%的消化和吸收都在肠道完成,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内有很多神经细胞,被称为“第二大脑”。
便秘是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会导致结直肠、肛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患病的人常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量少、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及相关不适。
便秘可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而慢性便秘又可分为原发性慢性便秘和继发性慢性便秘,前者是由饮食、生活方式、结肠传输或直肠排空障碍等引起。全球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约为15%,并且患病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递增。
曹主任提醒,无论是否便秘,为了肠道健康,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健康人群预防便秘、便秘患者治疗便秘的基础。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水分和全谷物。麦麸、西梅、猕猴桃、魔芋和黑麦等都是天然优质的膳食纤维。
此外,如果患了便秘,千万不要自行随意购买通便药治疗,特别是一些网红药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果长期被便秘困扰,尽早到医院就诊,明确便秘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才是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