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边平达 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近日,一位年近六旬的苏女士(化名)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只见她面容黝黑,颈部和前臂发红,伴有多发水疱。
原来,苏女士3周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维生素D缺乏,医生建议她多晒太阳。苏女士想,晒太阳还不简单,于是每天上午8点~10点半,穿着短袖、中裤坐在公园里晒太阳,下午3点~5点半再去公园晒太阳。约在1周前,她的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出现水疱、发痒等日光性皮炎症状。
曾有项对360例老年女性的维生素D水平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女性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
老年人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首先是因为其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含量下降,经阳光照射后维生素D的生成量较低。国外有学者比较了不同年龄(20~30岁和62~80岁)的健康白人接受阳光照射后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情况,结果发现老年人维生素D生成量不到年轻人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因为老年人室外活动量下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明显减少。有项调查比较了老年女性室外运动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关系,结果发现坚持室外运动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平均比未坚持室外运动者高3.5纳克/毫升。
晒太阳的确是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中,绝大多数(约90%)是由表皮中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化而来。但是老年人在夏季要注意正确晒太阳,否则会像苏女士一样,患上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又称急性日晒伤,是皮肤受到强烈光线持续照射后出现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皮肤反应,患处皮肤表现为红肿、灼痛,甚至出现水疱、瘙痒等症状。该病在春末夏初多见,其症状严重程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肤色、体质等因素有关。
为避免发生日光性皮炎,建议老年人夏季应选择在早晚晒太阳。一般来说,在裸露面部和两上臂的情况下,每天晒20分钟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
其次,老年人应避免在中午前后外出,如确需在中午外出,则应撑遮阳伞,以免阳光灼伤皮肤和眼睛。老年人体质较弱,又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故要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坐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因热射病(即重症中暑)而危及生命。
另外,在夏季,可以选择坐在树荫下晒太阳,此时阳光会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晒到皮肤上,同样可起到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果。
老年人由于室外活动减少,皮肤中维生素D生成量不足,因此单靠晒太阳常常不能有效改善维生素D缺乏,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
由于目前国内缺少用于治疗老年维生素D缺乏的较大剂量的口服维生素D制剂,因而可以选择维生素D2针。肌肉注射后,维生素D2首先贮存在脂肪组织里,然后逐渐吸收入血,在肝脏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从而改善维生素D缺乏。在接受维生素D2针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医生处方,按疗程接受注射,并进行定期检测。一般来说,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平均需要连续注射6个月(每月注射60万单位),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才会达标(≥30纳克/毫升)。当然,维生素D水平达标后,即应停止维生素D注射,否则可能会诱发维生素D中毒。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食用添加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D,比如225克强化牛奶和100克强化乳酪中均含100IU(国际单位)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