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朝阳,魏学丽,余党会
(海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出版社《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 200433)
2019年,《关于深化改革 培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应突出专业化导向,做精做强综合类学术期刊,带动学科和行业发展[1]。2021年,《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综合性学报应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合理调整办刊定位,向专业化期刊转型,办好特色专栏[2]。上述文件精神,对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相较于自然科学类学报,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有其专业化特色;相较于细分类医学专业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具有知名度高、综合性强、传播面广、多学科作者等优势。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形式。学科分化得越细,研究范围相对就越窄,研究方法趋向于专门化,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更加深入。学科综合则是从更高层面审视新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事物。由此看来,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为了更好地总结、探索医药卫生类综合性期刊的建设发展经验,本研究以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调查2003—2021年该类期刊的载文量、刊期、影响因子等量化信息,并结合《海军军医大学学报》(原《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实际办刊经验,以期为提升综合类期刊独立办刊能力,以及与专业化期刊的协同办刊能力提供参考。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收录的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期刊2003—2021年的载文量、文献版面数及复合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
通过中国知网(CNKI)收集2003—2021年间31种期刊的年载文量、年基金论文量、文献页码、复合影响因子、刊期等信息。资料收集时间为2022年4月24日—6月11日。本研究中各期刊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本研究中载文量含增刊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版面数=年载文量/年期刊正文文献总页码。复合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
采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复合影响因子、载文量、文献版面数、基金论文比及刊期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收录的 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创刊时间(1915—1998年)均≥24年,分布于全国17个城市,开本均为大16开。2003—2021年31种期刊中有16种(51.6%)期刊刊期未变,12种(38.7%)期刊刊期变更1次,3种(9.7%)期刊刊期变更2次及以上,还可以发现2011年及之前的刊期变更均是扩大刊期,而2011年之后刊期变更主要是减少刊期(表1)。2011年之后,93.5%(29/31)的期刊刊期未发生变化。19年间,31种期刊中有9种期刊办过增刊,共发增刊36期。2021年,31种期刊中周刊1种、旬刊1种、半月刊3种、月刊15种、双月刊11种。
表1 2003—2021年15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刊期变化情况
31种期刊2003—2021年的年载文量分布见图1。由图1可见,除《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刊外,其余28种期刊的年载文量高峰均在2003—2010年间。分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发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与大多数期刊载文量的变化趋势不同,该刊 2011的载文量开始大幅上升(2011年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在2014年达最高值,随后平稳小幅下降。《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007年为双月刊,平均年载文量为217.2篇;2008—2021年为月刊,平均年载文量为231.6篇,该刊在改变刊期后载文量并未大幅增加。《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021年均为双月刊,2016年的载文量最低(108篇),2020年载文最高(164篇)。
图1 2003—2011年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的载文量分布
将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作为整体,分析该类期刊2003—2021年的变化趋势发现,该类期刊19年间的载文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3—2010年逐年升高,2010—2021年逐年降低,从2010年的16 955篇下降至2021年的9 193篇。该类期刊2003—2021年刊载的基金资助类文献量基本呈平稳上升趋势。见图2。
图2 2003—2021年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载文量及基金资助文献量变化趋势
本研究调查时间跨度达 19年,考虑期刊刊期变化可能会影响年载文量,经分析显示 31种期刊的平均刊期范围为9~14期,平均每期载文量从2003年的46篇下降到2021年的24篇,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见图3。
图3 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年平均刊期数及平均每期载文量
收集每种期刊每年刊发文献的总页数,以总页数除以每年载文量计算单篇文献的平均版面数。结果显示,31种期刊单篇文献的平均版面数在2003—2021年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较2003年单篇文献的版面数增幅达46.2%~317.9%。由图4可见,该类期刊单篇文献的版面数从2003年的2.08页增加到2021年的5.68页,呈直线上升趋势。
图4 2003—2021年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的平均单篇文献版面数变化趋势
共收集到25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2009—2020年的复合影响因子,这25种期刊12年间的复合影响因子变化趋势见图5。2010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631 4)较2009年(0.706 56)下降,之后升高至2020年的1.139 85。
图5 2009—2020年25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分析显示,复合影响因子与单篇文献版面数呈正相关(R2=0.890 2),与基金论文比呈正相关(R2=0.920 7),与年平均载文量呈负相关(R2=0.918 6),与刊期总数无相关性。年平均载文量与单篇文献版面数呈负相关(R2=0.97),而与平均刊期数无相关性。见图6。
图6 复合影响因子、单篇文献版面数、年平均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及刊期数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2003—2010年载文量逐年升高,2011—2021年的载文量持续下降,这与其他学科期刊的载文量变化趋势相同[3-5]。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2004年取消了载文量指标,并在2008年之后的版本中增加了基金论文比和论文被引指数。特别是论文被引指数,而不只是论文被引总量,推动各大期刊把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和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核心指标。如何把控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是期刊人关心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小规模(106~300篇)与大规模(700~1070篇)期刊影响因子随载文量的增加而增大,中等规模(300~700篇)期刊影响因子随载文量的增大而减小[6]。但段子冯[7]对3种海洋学类期刊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因子与期刊载文量没有相关性。本研究对25种刊物复合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表明,复合影响因子与年载文量呈负相关关系,间接表明减少载文量有利于提高复合影响因子。我们也应看到,载文量的减少会带来期刊信息总容量减少、研究者发表论文困难等负面问题。期刊载文量应根据期刊的实际收稿量及稿件录用率情况合理把控,筛选高质量(高被引)学术论文并即时出版是提高影响力最主要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31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单篇文献的版面数从 2003年的 2.08页增加到2021年的5.68页。单篇文献的篇幅显著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医学论文特别是医学论著已经广泛采用了国外的“四段式”(IMRAD)写法,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期刊出版者以及作者对增强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共同追求。本研究对复合影响因子与单篇文献版面数的统计结果表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梁碧芬[8]对国内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期刊论文篇幅与质量关系的统计研究表明,论文篇幅的长度同期刊的质量(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当然,对于部分期刊存在的综述文献偏多偏长、图片表格明显偏多、参考文献“注水”、满版率明显偏低[9]等问题,这些问题只会拉低论文整体质量,并不一定能起到增加论文篇幅从而增加论文被引量或是通过增加论文篇幅以减少载文量从而提高影响因子的作用。但王志娟[10]对2016—2018年度评选的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的研究表明,论文的被引频次和篇幅无相关关系,不应“唯引用” “唯下载”判断论文价值。
近 10年来,《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向同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对提升学报影响力,提高论文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同本校专业类期刊(如护理、药学、管理)的协同发展,避免刊登同质化论文。二是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和前沿热点(如纳米医药、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专题策划和组稿。三是抓紧抓牢本校中青年专家,倾力打造中青年学者论坛,维护、巩固和发展核心作者群体。四是在严格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压缩论文篇幅,适当增加载文量,提高期刊总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