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薇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复苏室 541001
麻醉复苏室是现代麻醉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该科室主要通过特定的护理及临床干预,促使患者术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例如护理结构单一、护理内容偏向流程化等,仅能够满足患者基础的生理需要,无法保证患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2-4〕。为适应护理工作发展,舒适护理干预模式逐渐形成。该模式主要以患者为护理核心,通过将舒适护理与麻醉复苏室手术患者的感知体验相结合,分析影响舒适的因素、具体舒适护理措施,积极探索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方案,并以改善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主要目的〔5-6〕。目前,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当中,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采用该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室患者开展系统干预,旨在明确该模式对麻醉复苏室患者术后舒适度与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复苏室2021年1~12月收治的全麻复苏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全麻;②年龄18~60岁;③患者身体情况相对稳定;④住院时间>8 d;⑤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认知功能异常;②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③临近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相关临床研究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43岁,平均(36.86±4.33)岁;手术时间2~4 h,平均(3.01±0.33) h;手术方式:脑外科手术10例、胸腔外科手术15例、其他25例;体重指数(BMI)17~28 kg/m2,平均(22.50±1.12)kg/m2。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8~45岁,平均(36.89±4.99)岁;手术时间2~5 h,平均(3.14±0.28) h;手术方式:脑外科手术9例、胸腔外科手术17例、其他24例;BMI 18~26 kg/m2,平均(21.94±1.20)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待患者意识苏醒后,向其告知相关手术结果,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治疗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等;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予以相应心理支持,稳定患者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干预时间为8 d,具体护理内容:①心理护理:手术开展前后均给予心理干预,通过术前访视与日常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内心动向,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手术流程及麻醉复苏室的设备构建,并向其分享成功治疗案例,培养其治疗信心与积极性,在患者手术结束且意识苏醒后,通过日常交流或肢体动作,如保持微笑、语言亲切、轻抚额头等,侧面缓解其紧张情绪。②体位护理:针对意识未苏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辅助完成体位摆放。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保持舒适体位,去枕平卧,头部向一侧偏转,持续输入氧气。在其意识复苏后,指导患者如何调整自由体位,向患者提供舒适软枕,在此期间协助患者完成身体翻转、肢体调节等细节动作,同时做好皮肤清洁,密切关注大小便情况。③疼痛护理:针对意识未苏醒患者,护理人员需结合其面部表情,了解患者自身的疼痛情况,予以相应的镇痛药物;针对存在特殊疼痛的患者利用镇痛泵进行治疗。患者意识苏醒后,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训练调整呼吸频率,用鼻子吸气,呼气时腹部鼓起,气体经肺部-喉部-鼻腔呼气,反复练习,每次练习深呼吸时,深吸气到腹部后稍停1~2 s,再呼气收腹,平均每分钟5~6次,每日坚持20 min,并播放轻缓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通过热疗或冷敷的方式,缓解其疼痛感。④呼吸道护理:针对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需将气管导管及呼吸机管道进行固定,防止出现管道牵拉、折叠的情况。通过呼吸机湿化罐进行加温加湿,减少气管插管对黏膜的损伤。⑤导管护理:针对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患者,需选择适合其自身的导尿管,同时在导尿管留置期间,需润滑导管。可选取超滑乳胶型导尿管,减少导尿管对尿道产生刺激,并通过专业医疗方法进行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或位移。针对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每间隔2 h进行一次引流管挤压,防止纤维蛋白渗出样物质堵塞导管,并在每次换药时选择酒精纱条进行外敷,以此抑制炎症反应。对其他导管,每间隔6 h进行一次导管冲洗,保持管路通畅。⑥温度管理:利用医用暖风机,调整合理参数,将病房温度控制在36~37℃,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因温度过高或过低产生不良应激反应,尊重患者个人诉求,保持最佳舒适性。
1.3.1舒适度 采用GCQ舒适状况量表〔7〕,评估两组患者入住麻醉复苏室当天与护理干预开展8 d后的舒适度水平。评估内容包括:生理(7个条目,分值7~28分)、心理精神(7个条目,分值7~28分)、社会文化(7个条目,分值7~28分)以及环境(7个条目,分值7~28分)4个维度,共28个条目,满分范围28~112分,分数越高代表越舒适,该评分量表各领域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94 6~0.921 3。
1.3.2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该院自制的记录表,并通过留院观察及术后跟踪,对两组患者干预8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1.3.3负面情绪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8〕,对两组患者意识苏醒后3 d、6 d以及8 d时的负面情绪状态进行综合评定,分值范围均为0~80分,分数越高,代表负面情绪状态越严重,两种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0.697 4~0.931 7、0.742 5~0.923 0。
1.3.4疼痛水平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9〕,对两组患者意识苏醒后3 d、6 d以及8 d时的疼痛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该评分量表由10 cm直线构成,0~3 cm为0~3分,为轻度疼痛;4~6 cm为4~6分,为中度程度疼痛;7~10 cm为7~10分,为重度疼痛;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12 6~0.934 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舒适度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度对比(分,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状态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苏醒后不同时间段的负面情绪状态评分对比(分,
两组护理方法苏醒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苏醒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水平对比(分,
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平均每年约有70%的患者因手术原因需到麻醉复苏室进行恢复与治疗〔10-12〕,且在未来10年内,该项数据可能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3〕。由此可见,针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一种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舒适护理对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效果更显著。其原因在于,舒适护理能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并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个体情况,通过体位、疼痛、温湿度等方面的细节护理,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有研究表明〔14-15〕,各类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其自身的主观感受及负面情绪状态是限制其康复速度与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该模式中的心理护理能够充分弥补常规护理在心理引导方面的不足,通过优化环境管理、日常交流等方式,全面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进而实现舒适度提升、降低术后疼痛感的目的。并且,该护理模式能够通过呼吸道、导尿管等方面的医疗管理内容,显著提升患者在恢复阶段的安全性,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孙亚玲等〔16-18〕研究相符。由此可见,舒适护理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期间的舒适程度,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与术后疼痛感。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对象相对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部分偏差,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扩充样本来源,增强研究的合理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