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佳敏 王晓军
上海市肺科医院手术室 200433
日间手术是患者术前已完成相关诊断、检查及评估〔1〕,再择期入院进行手术,并于24 h内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2〕。与传统手术比较,日间手术具有“快、频、短”的优势〔3〕,因此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降低住院费用〔4〕。目前,日间手术模式已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其约占择期手术的60%~80%。在我国,日间手术模式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日间手术患者入院当天即手术,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对于日间手术情况和疾病认知情况不足,而传统的术前宣教是在入院后进行,日间手术患者不能提前了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加之胸外科手术更易导致心肺功能改变而出现并发症,因此,对胸外科行日间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延续护理及周密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微信公众平台是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十分重要的工具,具有传递信息迅速、管理便捷等优点,已成为行政机关、企业、媒体等传送新闻、知识、广告的媒介〔5〕。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该沟通方式也普遍运用于医患沟通领域。本文拟探讨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宣教模式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选取2021年3~6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在胸外科行日间手术的原发性肺部结节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影像学资料提示肺部小结节并拟行日间手术;②无其他合并疾病,无术前穿刺定位,年龄19~70岁;③患者或其家属有手机,并会使用微信;④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能配合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①住院时间超出24 h及中途退出者;②伴意识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或主观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护理及调查者;③未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进行网上学习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3~68岁,平均(44.71±11.9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53例,高中学历3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24~64岁,平均(42.83±10.06)岁;本科及以上学历54例,高中学历31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质量控制 为保障本次研究项目高效运行,并在规定期限内产出成果,工作中需采取严格质控措施。具体方法:①培训。研究开始前,总负责人需对全体研究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课题方案执行方式,从而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真实、可靠。②完善操作规范。首先需制定试验方案,收集者在采集数据时需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收集者主观偏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制定操作规范(SOP)及病历报告表(CRF),且在操作中需严格遵守上述规范。
1.2.2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为本次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该平台主要职责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入院前、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后四个时点,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术前、术后宣传资料,推送相关知识与解疑答惑。为确保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与日间手术模式、本院具体情况及患者需求高度契合,微信平台制作团队需全面了解日间手术运行流程,见图1。
图1 微信公众平台室讲日间手术运行流程
1.2.3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宣教模式。术前护理者给患者及家属发放纸质图文资料,从而使患者了解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患者出院时,口头讲述出院后换药、饮食、康复训练等注意事项。
1.2.4观察组 采用基于微信平台护理宣教模式。当患者就诊时,护理者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此平台主要涵盖3项功能:①每月推送:每月定期推送一条关于术后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自我护理及日常起居等注意事项与康复建议。②肺癌防治:通过普及肺癌防治原则及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科学认识肺癌,规范自身行为,消除引发肺癌的危险因素。③咨询指导: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可在平台咨询自身病情或相关问题,平台需对患者问题给予解答与指导。具体操作方式:① 术前宣教。术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告知患者手术安排及流程,并向患者推送日间手术模式相关宣教内容。如术前不必肠道准备及备皮,亦无需严格禁食,患者于麻醉前6 h可适当进食食物,同时可于术前2 h饮用碳水化合物。②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回到病房,通过口头及微信公众平台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式,如突发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疼痛、伤口愈合不良、心律失常及代偿性多汗等。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如术后2 h可适量饮水及进食流质食物。同时告知患者术后需及早下床行走,并对行走路程做好记录。③出院后延续护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针对性宣教,如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术后换药及拆线时间及康复运动方法。微信公众平台将针对患者具体问题进行解疑答惑,为避免同类问题被重复提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需设置关键词进行回复,如搜索“微创手术”,患者可获得微创手术相关定义及治疗方法。
① 手术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情况。SAS共涵盖20个项目,各项目采用1~4分4级评分,其中个别项目采取反向计分方式,各项目得分之和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50分为SAS标准分界值,50~59分提示轻度焦虑、60~69分提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提示重度焦虑。②术后4 h、12 h及24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疼痛标尺为0~10 cm,0提示无痛、1~3提示轻度疼痛、4~6提示中度疼痛、7~10提示重度疼痛。③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④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健康教育知晓量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量表共设立10个项目,各项目依据不太了解、大致了解、完全了解分别计分0分、5分、10分,总分100分,0~30分提示不太了解、31~70分提示大致了解、70~100分提示完全了解。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越满意。
观察组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知晓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4 h、12 h及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术后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7.59±1.03)h〕显著短于对照组〔(10.33±1.39)h〕(t=-15.838,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影响睡眠质量4例,对照组21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1,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知晓、SAS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4 h、12 h及24 hVAS评分比较(分,
日间手术模式是当代医疗管理重要组成部分〔6-7〕。该模式可优化人员安排及医疗设备使用,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8〕。但日间手术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患者留观时间相对不足〔9〕;加之胸外科手术易产生心肺等脏器相关并发症〔10〕,因此,完善的术前准备与评估、精心的术后恢复指导是胸外科日间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11-12〕。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微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日常生活交流工具〔13-16〕。各地医院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疾病知识,并取得显著效果〔17-18〕。
传统手术患者术前宣教是在入院后进行,但日间手术患者由于入院当天即手术,入院到手术的时间非常紧张,入院后宣教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本研究术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让日间手术患者可以在入院前就了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流程及疾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尤其强调术前注意事项,如术前6 h可适当进食流质食物、术前2 h可饮用碳水化合物等,从而缓解患者因认知缺乏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胸外科日间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更直观地了解其病情、手术方式、手术室的情况及术后康复知识等内容,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不适情况,促进手术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通过微信平台在入院前即阅读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包括术后疼痛应对措施、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方法等,积极配合日间手术快速康复理念,达到日间手术患者早期快速康复的效果。
传统的出院宣教停留在病房护士口头宣教和发放纸质版宣传单,可能因护士经验不足而导致宣教内容不到位,或缺乏耐心而引发医患纠纷。纸质版宣传单需要患者及家属轮流传阅且携带不便,而微信公共平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患者进行宣教,从而更易于患者接受;并且微信平台可以做到收藏、转发、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查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宣教与常规宣教比较,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对出院患者进行有效延续护理。通过公众平台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换药及拆线时间等,从而有利于加强患者院外自我管理,改善预后。
本研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疾病科普及健康宣教功能,平台每月推送一条关于术后疼痛管理、心理疏导、自我护理及饮食指导等注意事项与康复建议,普及肺癌防治相关知识。相对于传统宣教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宣教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患者可随时查询,转发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宣教效率。其次,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查找疾病、手术、康复等内容,避免重复宣教,从而使宣教内容更具针对性。
综上所述,胸外科日间手术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宣教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情绪,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影响,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