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 杨红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主院区儿科门诊,武汉 430000
门诊静脉输液是儿童内科常用的一种有创性治疗操作,解决了患儿给药困难这一问题,但因输液穿刺使用的医疗器械直观上就造成大多数患儿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表现出拒绝和害怕,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风险〔1〕。随着现代护理医学从单纯生物医学护理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患者心理和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2〕。研究显示〔3〕,患者治疗过程中情绪和心态对整个治疗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由于生理、心理成熟度都不完全,在治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也较弱,更易产生各种情绪问题,需要加倍关注和安抚〔4〕。传统常规护理着重于辅助治疗干预,以静脉输液完成为目标,往往忽略了患儿的心理情绪,在患儿哭闹、不配合输液时常采取辅助强制性穿刺,造成各种意外情况出现,且给患儿留下输液恐惧感〔5〕。音乐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注重患儿的生命力和生命质量,且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护理中,对疼痛管理、缓解情绪、提高护理质量都取得了一定成果〔6〕。音乐护理是指以音乐为主要护理工具,通过音乐间接影响人的生理节奏和行为节奏,帮助缓和情绪、改善生理、认知等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7〕。此外针对门诊患儿存在的护理风险,为保障静脉输液能有顺利进行一定要加强患儿静脉输液过程的风险管控。研究表明〔8〕,科学的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患儿依从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应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效果良好。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6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普通门诊静脉输液;无精神疾病,无意识障碍和听力障碍;患儿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不全患儿;依从性差,不配合;残疾患儿。采用输液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男41例,女39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5.21±1.34)岁;疾病类型:发热35例,急性肠胃炎21例,肺炎24例;病程1~7 d,平均(3.45±0.31)d。观察组患儿男42例,女38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6.62±0.87)岁;疾病类型:发热38例,急性肠胃炎20例,肺炎22例;病程1~6 d,平均(2.63±1.16)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对照组在普通发热门诊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遵医嘱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定时到输液室进行巡视;环境护理,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穿刺护理,做好消毒、规范穿刺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语言上的安抚和疏导。观察组在普通急诊室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成立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小组 选取1名儿科门诊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组成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统筹和明确各护理职责和任务内容。定期组织成员培训学习音乐护理概念、意义以及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懂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开展等内容。同时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应变能力,提升护理人员核心能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时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良莠不齐,细节护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②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团队意识,护理人员之间、护患之间沟通不到位;③巡察次数较少等因素。小组开会讨论制定出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方案,并应用于门诊小儿静脉注射护理中,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问题来完善该方案。
1.2.2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 ①音乐护理:选取患儿普遍喜欢的动画音乐以及喜欢的儿歌,进行音乐剪辑处理,将安抚、暗示性语言剪辑到音乐中,患儿进入输液室后开始播放,到患儿完全结束输液治疗后停止。②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和安全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管控静脉输液过程中用到的医疗器械,保障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针对静脉注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患儿的具体情况;输液前认真核对患儿信息及医嘱用药,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积极积累护理经验,加强对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辅助音乐护理,分散其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疼痛;提升护理人员核心护理能力,加强细节管理,避免细节问题引发风险事件,在面对患儿出现的不良事件可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应对措施,将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在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要及时掌握患儿情况,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反馈和记录,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将其控制在标准速度范围内,做好患儿病情、用药安全记录工作。
①心理状态 采用心理状态评价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愉悦、一般、焦虑三个评价标准。心理状态良好率=(愉悦+一般)/例数×100%。②依从性 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依从性差三个标准。依从性好评价标准为:患儿无哭闹,很好地配合,静脉穿刺不影响操作;依从性一般评价标准为:患儿基本无哭闹,较好地配合静脉穿刺;依从性差评价标准为:哭闹厉害,静脉穿刺时动作大影响操作,需要协助才能完成。依从率=(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例数×100%。③护理不良事件 对两组干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主要包括反复穿刺、药物渗出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反复穿刺+药物渗出)/例数×100%。
实施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心理状态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n(%)〕
实施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实施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干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
静脉输液是医疗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虽然属于一种微创干预,但仍会给患儿造成一定损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9〕。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因其年龄较小、耐受力较差、沟通理解能力较弱等因素,加上医院环境造成的潜在压力和焦虑,患儿在静脉输液时常表现出紧张、恐惧心理和行为不能积极配合输液,可能出现拒绝打针、拒绝医护人员的碰触、身体僵硬等不合作现象,直接影响到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更注重于输液完成的结果,其中辅助强制性穿刺可造成患儿心理创伤,为身心健康造成较大隐患〔10〕。此外因长时间凉性外源液体的持续输入对患儿酸碱平衡系统和体温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患儿身心应激反应〔11〕。现阶段儿科门诊普遍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加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高低不一,应变能力较差,在出现不良事件时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影响患儿疗效的同时,还可能加重患儿病情〔12〕。因此,如何缓解患儿输液时紧张、恐惧情绪,降低护理风险是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一大研究重点〔13〕。研究显示〔14〕,音乐护理可有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降低压力水平,在缓解患儿接受穿刺过程中语言、肢体紧张行为确实有帮助。音乐护理通过播放适合患儿的音乐间接影响患儿生理节奏和行为节奏,帮助缓和情绪〔15〕。此外风险管理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到护理过程中,可优化护理模式,提升护理满意度〔16〕。
本研究将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应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护理小组,从音乐护理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干预,将整个静脉注射过程进行统一化风险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心理状态整体优于对照组患儿,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通过听觉和传导神经传入体内,与机体组织结构产生共鸣,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平稳患儿血压、呼吸及心率,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使人保持愉悦、安宁的心境;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可能是因为音乐护理及风险管理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较大程度上满足了患儿需求,降低患儿排斥性,此外音乐带来的舒缓情绪也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可能是因为通过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化流程操作,从而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可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患儿依从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音乐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可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患儿依从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