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介护服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探析

2022-11-10 04:03:20姜晶书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福祉职业资格初学者

栾 添 姜晶书 于 丹

日语古语词典中并没有“介护”一词,1963年日本出台《老年人福祉法》以后,这一词汇才被较多提及。《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为应对日本人口老龄化,需要大力兴建特别养护老年人的机构,专门接收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由于当时日本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日本称其为“寮母”)缺少足够的介护知识和技能,很难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日本大力推动介护服务的职业化发展,在提高养老护理员薪资待遇水平的同时,积极设立介护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养介护服务人才。

在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中,“介护”一词的释义为:“以极度衰弱的病人、伤者、重度残障人士、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等为对象,经常在其身边看护,照顾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介护服务不同于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护理”与“介护”的工作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前者是从保健、医疗方面介入,强调治疗人的病痛;后者是从福利、家庭方面介入,强调恢复人的生活[1]。随着日本失能失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仅通过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无法充分解决老年人因失能失智而引发的健康问题,需要有专业人员经常陪伴在老年人身边,为其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介护服务。

一、日本介护服务人才的界定

目前,日本从事介护服务的福利职业人才可以分为直接提供介护服务的日常照料人员和间接提供介护服务的协调统筹人员[2]。

日常照料人员由福利机构介护服务员和访问介护服务员组成,主要负责辅助被介护者实现就餐、洗浴、排泄等基本行为,并向被介护者提供生活方面的照顾。福利机构介护服务员是指在养老机构、助残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从事介护服务工作的人员,而访问介护服务员则是指被派遣到被介护者家中为其提供介护服务的人员。日常照料人员是日本介护工作的主力军,社会需要大量的介护从业人员为被介护者提供直接的介护服务[3]。

协调统筹人员主要负责介护服务的咨询、评估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介护支援专门人员和社会福祉士组成。介护支援专门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接受需要被介护者的咨询、为被介护者制订合适的介护保险方案、联系能够提供介护服务的工作人员和机构来为被介护者提供相应的服务等。社会福祉士则负责接受被介护者及其家属关于医疗、养老、文娱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咨询,积极协调职能部门为被介护者提供与社会福利相关的服务。

一方面,由于协调统筹人员负责介护服务的协调和管理,并不向被介护者提供直接的介护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与协调统筹人员相关的制度安排通常被囊括在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当中,而我国尚未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日本称:介护保险制度),尚不具备同等的制度分析框架。故本文所述的介护服务人才取相对狭义的概念,单指从事介护服务工作,且能够为被介护者提供直接服务的日常照料人员,而对协调统筹人员不多做解读。

二、日本介护服务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

2015年2月,日本福利人才保障专业委员会发布工作报告中指出:日本仍然存在介护服务人才数量不足、人才构成结构相对单一等问题。在后续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对介护服务工作的正面宣传,突出介护福祉士在人才构成中的核心地位,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介护服务人才的工作潜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介护服务人才保障工作[4]。故近年来日本大力推动介护服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优化介护服务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

早在1987年,日本政府便通过颁布《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正式确立了介护福祉士的国家职业资格地位。日本强调介护服务的专业性,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并有意借此提升介护服务人才的社会地位[5]。

历经多次制度改革,日本于2015年12月完成了由低阶到高阶的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构建,明确了介护福祉士与其他职业资格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以介护福祉士为核心的职业资格提升机制[6]。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的名称及关系变化见图1。

图1 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的名称及关系变化

1.介护初学者进修

介护服务工作可根据是否接触被介护者身体而被区分为两类:提供清扫房间、洗衣、做饭等服务的生活援助服务类;辅助被介护者就餐、洗浴、排泄等行为的身体介护服务类。根据当今日本的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制度,介护从业人员至少需要取得介护初学者进修职业资格,才能从事身体介护服务类工作。另外,若作为访问介护服务员到被介护者家中为其提供服务,也至少需要持有介护初学者进修的职业资格证书。

介护初学者进修是替代家庭助手2级进修而于2013年4月推出的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相比于之前的制度,介护初学者进修取消了福利机构内的实习要求,增加了进修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制度。由于介护初学者进修是面向所有介护从业人员的基础进修,其培训目标是确保介护从业人员能够完成基本的介护服务类工作,所以进修课程的规定学时仅为130个学时(9个科目),报名学员没有学历和年龄限制。通过此进修可以培养介护从业人员的介护服务理念,加深其对老年人失能失智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帮助介护从业人员习得基本的医学知识、掌握基础介护服务技能,从而合理应对老年人生病、受伤等状况的发生。

2.介护实务者进修

介护实务者进修是介护初学者进修和介护福祉士之间的过渡职业资格,职业资格取得难度也介于二者之间。取得该资格后,介护从业人员可以作为介护服务工作的责任人或主管承担较为复杂的工作,例如接受日本访问介护事务所的指派,为被介护者提供访问介护服务计划等。

介护实务者进修是替代家庭助手1级进修和介护职员基础进修而于2013年4月推出的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介护实务者进修对报名学员同样没有学历和年龄限制,但由于课程对于零基础的学员来讲相对困难,故部分培训学校只招收具有介护初学者进修职业资格的学员,并对其进行继续教育[7]。进修的规定学时为450学时(20个科目),但若已经取得介护初学者进修职业资格则可减免其中的130学时(9个科目)。介护实务者进修与介护初学者进修相比,除增加了介护技能相关科目的比重之外,还增加了医疗护理、营养管理、人际沟通等相关科目。介护实务者进修学员需要在医生的实际指导下,同护士配合完成医疗护理相关科目的学习,利用模拟器等学习插管、吸痰等操作技能。

3.介护福祉士

介护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以及介护实务者进修职业资格,才可以参加介护福祉士考试。从业人员若已具有介护职员基础进修(旧制度)和吸痰等操作进修两项职业资格,则等同于具有介护实务者进修职业资格。因为日本的介护服务人才培养是以介护福祉士的培养为核心展开的,所以除介护从业人员外,学生和国外介护服务人才也可以在接受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后,通过考试并注册成为介护福祉士。介护福祉士是日本介护行业中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普遍供职于社会福利机构,可在机构中担任业务主管或高级培训师等职务。

介护福祉士在向被介护者提供专业介护服务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介护服务指导能力,能够针对被介护者及其家属提出的个性化介护服务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因为常常要与包括被介护者家属、志愿者、医护人员、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多方人员打交道,所以还需要介护福祉士形成以“尊重”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拥有流畅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介护福祉士的培训课程被分为“人类与社会”“介护”“精神与身体构造”三个领域[8],可见社会福祉士职业资格培训更加注重学员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4.认定介护福祉士

日本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了认定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推出了认定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介护服务人才在取得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后,仍需要具有五年以上的介护从业经验和一定的介护服务管理经验,才有机会取得认定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

认定介护福祉士的职业资格培训对介护福祉士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介护福祉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三个发展方向[9]:一是“技术型方向”,旨在将介护福祉士培养成为行业技能专家;二是“教育型方向”,旨在将介护福祉士培养成为介护服务行业的教育专家;三是“管理型方向”,旨在使介护福祉士具备与机构部门主管,甚至与机构管理者相当的管理能力。认定介护福祉士进修的课程规定学时为600小时(22个科目),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的进修(13个科目)旨在提升介护福祉士的实践能力,精进其介护服务技能;第二阶段的进修(9个科目)要在第一阶段进修合格后进行,旨在提升介护福祉士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作为最高阶的介护服务人才,认定介护福祉士需要具备四方面能力[10]。第一,需要具备向被介护者提供个性化介护服务的能力。例如向认知症老人提供介护服务,减轻其因认知症而伴发的幻觉、抑郁、冷漠等精神行为障碍;向患有重病的被介护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临终关怀服务等。第二,需要具备监督并指导其他介护从业人员提升介护服务水平的能力。认定介护福祉士需要不断对介护服务工作进行反思,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团队建设,运用科学指标为介护服务提供依据。第三,需要具有组织多方人员协同完成介护服务工作的能力。认定介护福祉士需要准确地将被介护者的日常生活状况、身体突发状况等传达给医务工作者、介护支援专门人员等专业人员,通过多方合作将被介护者病情恶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第四,需要具备扎根社区的能力。认定介护福祉士需要充分了解社区内的介护服务需求,活用所属福利机构的服务资源,为社区志愿者、被介护者家属等提供关于介护服务的支持与建议。

(二)统一施行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当前,日本介护服务人才的培养制度仍是以介护福祉士的培养为中心设计并实施的。日本社会福祉振兴考试中心规定,将申请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的应试者分为介护从业人员、福祉相关专业高中及以上毕业生、福祉相关专业中专毕业生和经济合作协定(EPA)人才四类,并根据不同类型应试者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应试渠道[11]。具体考取流程见图2,内容源于日本社会振兴考试中心资格考取流程。

图2 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的考取流程

2016年以前,福祉相关专业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高等学校毕业生)可以不必参加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考试,而直接获得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但是,根据2016年与2020年的《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修正案:2017年以后毕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不再享有改革前的免试待遇。作为过渡,2017年至2026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享有五年的暂定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毕业生需要在五年之内通过考试或在毕业后一直从事介护服务工作,才可以在五年以后继续拥有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否则该资格将被取消。而2027年以后,介护高等学校毕业生将不再享有暂定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待遇,必须同其他类型应试者一样参加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取得职业资格。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的取得方法即将实现“一元化”。

(三)疏通国外介护服务人才的引进渠道

在介护服务人才不足、本国人才无法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先后同菲律宾(2008年)、印度尼西亚(2009年)、越南(2014年)签订经济合作协定(EPA),并基于协定引进国外介护服务人才。经济合作协定(EPA)人才只需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便有机会参加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考试。2017年11月,“介护”职业作为新的职种被纳入到日本技能实习制度当中,这表示其他国家的介护技能实习生也可以到日本从事介护服务工作、学习介护服务技能。介护技能实习生到日本后如果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日本语能力3级考试,便可以获得五年的介护工作签证[12]。实习期满,介护技能实习生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以介护从业人员的身份继续留在日本就职。若留在日本就职,其职业发展也将遵循日本介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轨迹。根据日本于2019年4月出台的《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修正案,凡非日本国籍者,只需获得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即可在日本长期就业定居。因为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外介护服务人才来到日本,日本介护福祉协会也将考虑调整课程安排,为国外介护服务人才能够顺利通过介护福祉士考试提供支持与便利[13]。

三、对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启示

我国并没有“介护”的概念,故也没有“介护服务人才”这一概念。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日本称:介护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实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很少出现“长期护理服务人才”一词。但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养老护理人才”或“养老护理员”指代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由此,日本介护服务人才培养制度对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拓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

日本构建了以介护初学者进修为入门资格、以介护实务者进修为过渡资格、以介护福祉士为核心资格、以认定介护福祉士为进阶资格的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我国也于2019年对《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将我国的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并明确了各级别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但我国尚没有制度表明哪一个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人才是我国今后重点培养的对象,也未对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意见。我国应借鉴日本的认定介护福祉士职业资格制度,为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鼓励并约束养老护理人才不断调动自身潜能,在提升自身养老护理服务水平的同时,注重技能指导、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建立“宽进严出”的职业资格应试机制

日本社会福祉振兴考试中心规定,将申请介护福祉士的应试者分为介护从业人员、福祉相关专业高中及以上毕业生、福祉相关专业中专毕业生和经济合作协定(EPA)人才四类,最大限度地拓宽介护福祉士应试者的应试渠道。并根据不同类型应试者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培养课程及培养制度,以便达到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目的。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由于急于培养直接服务于一线的从业人员,故多集中于职业培训层次,缺乏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对人才进行培养[14]。我国应当着力建设高水平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机构,扩大养老护理及其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积极向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及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机会,并统一利用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各级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水平进行检验。

(三)制定柔性的人才引进制度

近年来,日本逐步放宽了对国外介护服务人才的引进政策,以招收介护技能实习生的方式加大了对国外介护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日本,国外介护服务人才不仅能够接受所在福利机构提供的内部培训,还被鼓励参加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培训。国外介护服务人才可以通过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并最终留在日本长期就业定居。我国也可以同日本一样放宽签证要求,拓宽国外养老护理(介护服务)人才进入我国就业的渠道,并通过提供政策优待引进国外高级养老护理(介护服务)人才。另外,我国应积极处理国外养老护理(介护服务)人才职业资格以及职业经历在我国的认证问题,积极处理我国派遣至其他国家的养老护理(介护服务)人才的归国就职问题。若能顺利引导我国海外人才归国就职,引导他们将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服务理念带回国,这无疑会对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福祉职业资格初学者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环球慈善(2023年6期)2023-12-17 16:39:20
数字十年·民生福祉
江苏年鉴(2022年0期)2022-02-14 02:29:52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童话世界(2020年26期)2020-10-27 02:23:28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50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法大研究生(2017年1期)2017-04-10 08:54:52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6
建优美生态 谋百姓福祉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21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48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