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艳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课程教学既要“育才”,又要“育人”,这是新时代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知识的同时,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专业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需牢记育人使命。造价人直接参与建造一座理想之城的每一个环节,造价人的职业素养与人格品质也关系到每一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1.1 根据学情及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组织采用“渐进式”分步教学法
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是课堂投入度低,对理论知识专注时间较短,但动手能力较好,对技能实操与工程实践感兴趣,投入度较高。同时对生活抱有热情,但信念感不强。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提高同学们的职业认同感和信念感,从而实现课堂投入度的提高。
“渐进式”分步教学法是将整个教学过程按情感认同、自主学习、汇报答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提高分为五个阶段。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情感认同提高课堂投入度;通过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讨论、答疑、巩固层层递进,遵循学生认知与学习记忆规律,提升学习效果。以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设计为例,在教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陶三通”“海绵城市”等与课程紧密相关的案例,提升了学生职业情感认知与自我认同感,深刻理解匠人精神与责任担当,树立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
1.2 课程教学采用“理实一体、任务引领、实践导向”教学思路
采用“先结果,后过程”的倒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过程为例,通过展示清单编制结果文件,分析文件与图纸对应关系,一步步探索“结果”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完成一份清单编制所需要的工具的使用与编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主动探索能力。
1.3 依托基建中心,引入企业导师进行项目预算结果文件评价与指导
以学校在建项目为教学案例,以实际案例图纸教学,从清单项目的准确性、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完整与正解性到项目工程量精准度,通过课堂分析与导师评讲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岗位能力。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如课堂投入度低、对理论知识专注时间较短、信念感不强,但对生活抱有热情、动手能力较好、对实操实践感兴趣、投入度高,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提高同学们的职业认同感和信念感,从而提高课堂投入度。以给排水管道计量计价为例,课前探索过程具体如下:
教学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观看《国家宝藏———陶三通》视频2.自主学习《给排水施工图识读实战实练(1)》微课视频3.收集资料或现场调研,发现问题,汇总讨论教师:课前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的选取;准备微课内容并进行任务推送。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收集资料或现场调研,拍摄图书馆给排水管道现场照片。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图书馆图纸与现场调研,增强学生对图纸与现场对应关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贯穿始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课堂教学主要完成两个教学任务,任务一:图书馆给排水图纸识读结果检验;任务二:给排水管道工程清单编制。教学过程采用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2.2.1 课程导入
引导进入学习情境,提升学习状态。课堂第一环节首先检验课前学习成果,通过一段视频简介概括从“陶三通”—三千年前殷商时期的地下排水工程到“海绵城市”—城市水系统4.0理论的提出的发展,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总结出三千多年前的殷墟时代为了居民的生活、城市的建设,陶三通应运而生;三千多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水系统4.0理论的提出,不变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感悟一代代建工人的探索奋进和工匠精神与传承。
教学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环节一:提升课堂引领同学感受《陶三通》的前世今生所折射出的一代代建工人的工匠精神与传承。教师:通过演示与提问,请各小组分享观看视频《国家宝藏———陶三通》后的感受。学生:分享感受,表达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我国给排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海绵城市的提出与意义,提升对职业的情感认知和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投入课程的学习中。
2.2.2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过程,采用“先结果,后过程”的倒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投入课堂后,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以工程造价为例,通过工程优秀案例展示,首先讲解清单的组成与编制要点,清单项目的确定依据及项目特征的描述参数的含义,使同学掌握施工说明、施工图纸中关键信息点的提取与清单项目确定的关系;然后通过问题案例讲解清单编制中常见的问题与注意事项、错误清单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强调清单编制正确度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完成一份清单编制所需要的工具的使用与编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主动探索能力,树立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
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翻转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感。利用学习通等信息化工具进行课堂随堂测试与讨论等,实时检测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与知识掌握度,及时反馈与答疑。
教学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环节二:给排水图纸识读检验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效果检测,答疑解惑。教师:1.利用学习通发布随堂测试(找出知识薄弱点)。2.解答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学生:完成随堂测试,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与检测使学生掌握本节重点。通过对照图纸制作模型过程,解决课程难点。学习环节三:给排水管道清单简介掌握编制清单工具的使用与编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形成主动探索能力,树立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教师:1.展示实际工程清单编制结果,说明清单组成及编制要点(突出重点)。2.解答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设计意图:通过优秀案例与问题案例的展示与讲解,采用“先结果,后过程”的倒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完成一份清单编制所需要的工具的使用与编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主动探索能力,树立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学习环节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进一步巩固学习难点认知,引申后续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清单编制小练习。根据练习结果,发现学生薄弱环节,再次讲解,突破难点,巩固学习成果。学生:登录学习通,完成测试。设计意图:发现学生薄弱环节,再次讲解,进一步巩固学习难点认知,引申后续学习内容。
2.2.3 学习成果检验
引入企业导师及综合评价指标,零距离接触工程实际,形成专业职业素养。依托基建中心,以学校在建项目为教学案例,以实际案例图纸教学,对清单项目的准确性、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完整与正确性,引入企业导师进行项目预算结果文件评价与指导。通过课堂分析与导师评讲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岗位能力。
教学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与资源练习结果评价与反馈、纠正、提高教师:将学生练习发给企业导师,导师进行评价并对比工程实际予以反馈、讲解。学生:修正练习编制结果并再次提交。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分析与导师评讲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岗位能力。
课程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从知识掌握、感受分享、表达能力、专业素养、身心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途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完整的育人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教学环节教学任务评价主体评价要素权重课前(30%)1.观看《国家宝藏———陶三通》视频教师,学生感受分享与表达10%2.自主学习《给排水施工图识读实战实练(1)》微课视频教师学习通视频观看记录;现场调研拍摄与讲解10%3.收集资料或现场调研,发现问题,汇总讨论教师,学生小组提问与讨论成果汇报10%
续表
3.1 课程结合岗位需求,提升了学生职业情感认知与自我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拓展优质课外学习资源,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人文关怀精神与家国情怀与职业精神和素养。“育才”与“育人”相结合,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
3.2 根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与特点,教学设计构建“岗位引领、项目驱动、线上线下延展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整体设计上,以岗位能力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发学习情景。倒置式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项目为载体,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采用“先结果,后过程”的倒置法教学组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完成一份清单编制所需要的工具的使用与编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主动探索能力,树立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达到良好学习效果。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提升学生课堂投入度与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微信案例公众号等网络资源,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逐步实现翻转课堂,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过程。
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站布置任务,了解学情总结难点,课中针对性讲解,课后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打破教室界线。通过案例、实践、网络和理论多种教学资源相结合,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和拓展知识。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课堂分享热情与反馈度大大提高,同时企业导师的引入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从而形成学习动力。
基于情感构建与认同机制的实施需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课程建设需要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与课堂教学多重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及自信心,培养卓越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工程师。
同时,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构建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框架,实现全方位考察育人效果。基于情感构建与认同机制的育人教学模式,使工科的专业课与职业素养养成同向而行,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实现课程全环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