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 韩晓峰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590
21世纪是科技创新时代,许多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其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的人才,而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其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进步,招生人数和规模都有了显著增长,但在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努力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对于科教、人才兴国,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快速发展,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我们应大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
目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多半考查知识的记忆力及领悟能力。入学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率高,部分学生不了解今后的研究目标,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另外,有些高校虽在培养目标上提及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但在实践中并未认真落实。
现在我国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有些高校由于研究生人数众多,导师忽略了对研究生的个别指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因而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国内某些高校的研究生教学创新性不强,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多元化教学模式存有差距。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学更多关注交流、探究与创新,而我国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教学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无法培养研究生努力探索的创新精神。部分研究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论文也缺乏创新型。再加上少数研究生英语水平有限,无法熟练阅读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因而不能掌握本学科的先进知识,也影响了其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研究生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应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国内外、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水平。但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部分导师外出系统学习的时间不多,交流的机会较少,因而影响了导师队伍的质量。此外,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而个别导师由于种种原因科研项目少,致使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科研训练。研究生导师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少数导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和教育不够,研究生参加创新、职业发展活动的机会少,因而无法有效培养其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
培养经费是提高研究生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有力支撑。而在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此外有限的经费有时还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而研究生参加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实践不足。部分高校的创新机制、平台不健全,研究生参加创新活动的机会欠缺,也会影响学生创新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增强研究生的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应主动探索新领域,研究新理论、新问题,大力开展创新和职业发展活动。应改变原有的研究生教育及管理体制,加大对研究生的考核力度,完善研究生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的评估机制,把培养研究生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大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另外,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重奖,大力宣传其优秀事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与职业发展活动。
可采用多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一位导师为主、多位导师辅助的方式,这样研究生可以了解不同教师的学术风格和专业特长,更全面、完整地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这种多位导师共同培养出的研究生,知识更丰富,学术视野更开阔。不同导师的不同思维及学术风格有利于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另外还可采用科研团队、科研项目的培养模式,即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采取科研团队的管理培养模式,每名研究生都要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进行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团队中学术交流要多样化,不仅导师举办讲座,要求研究生定期地做小型的科研与学术报告,并向团队汇报项目进展及学位论文的情况等。这种团队的学术氛围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其创新及职业发展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科技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研究生课程体系也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才能适应上述变化。研究生课程应根据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的原则设置。硕士生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其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博士生的课程应根据科研的需要,拓宽知识结构,注重向学生传授具有前沿性、先进性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发展能力。另外,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以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优秀人才为目的,整合类似课程,摒弃低层次的课程,按高水平的要求设置课程。另外,要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和新思想,优化教学,提高质量。
研究生在学习本专业的有关知识时,也应了解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内容,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产生新观念,这有利于培养其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另外,学校应尽可能地聘请校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更多的讲座,传授新知识,塑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还应扩大交流生的比例,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研究生接触更多的新人、新知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及职业发展能力。
研究生导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应基于“不归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加大引进高水平校内外人才的力度,组建一支国内外著名学者和校内导师联合而成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全面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另外要高度重视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来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遴选导师时,除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外,还要重点考核导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对研究生导师要定期培训,不断扩展其学术视野,提高其业务水平。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导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水平,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
上课时,导师应尽量把具有前沿知识的最新研究内容作为研究生的授课内容。研究生导师上课时,应采取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研究型课程的学习。
目前有些研究生导师授课时,往往追求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及完整性,经常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具有快捷性,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积极思维,更谈不上进行创新性思维,因而此类教学方式制约了研究生扩散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存有很大的弊端。因此,有必要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模式,开设新课程。新课程应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扩展资金来源,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高校应围绕创新与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创新与职业发展平台,大力整合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有用资源,加大校企协同创新的力度,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完善创新实践基地,在教学实践中把企业相关知识与研究生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研究生科技竞赛,并有意识地与创新、职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竞赛等创新成果纳入考核范围。通过上述活动,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它有利于科教、人才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上述措施,能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职业发展能力,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