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严方
“物哀”这一词贯穿在日本文学和美学的艺术领域中,若无法对物哀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到日本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精髓所在,也无法体会到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特色。物哀主要就是基于悲戚荒凉状态下,人自然产生的悲伤之情、忧郁之感,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学作品《源氏物语》则是对物哀这一概念的深刻阐释。作为美学、文学、诗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可展现出日本文学中独具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凸显淡然幽深的审美特点,更是对日本人的价值理念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强化对日本文学中物哀品格的探讨和研究,能使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掌握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文学特点。
在日本传统美学、传统文学和传统史学的发展过程中,物哀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日本文学中的一个鲜明特征,物哀在生活、艺术中的独特审美表现,对日本文学的创作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展现日本文学独具特色的悠然幽深之感,表现出岛国人民的独特审美情趣,对日本人的价值理念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其特征总体如下:物哀涉及范围较广,既可以用于物而产生哀之情,对于物本真的物之感,也可以是用于人所产生的悲凉思绪,还可以是和人有着非常紧密内在联系的、具备一定生命力的自然物,是以哀为主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对象高度一致时,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审美情趣。另外,物哀也可以泛指无望、无法从凡尘俗世中解脱的世俗情感,脱离低俗趣味,是情绪的重要净化剂,也是身处于绝望中,针对哀伤这一感情的摩挲和玩味,是更高的人类情感层次感悟。哀所带来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泛指人类和物体之间的高度统一,忘记物体和人类的界限,是人与物的统一,但因为被束缚于物体的无常以及物的瞬间性,因此需要基于人类的情感去了解现实的本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无法预测的偶然性、不确定性以及物体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值得悲伤的就去悲伤,值得爱的就去爱,值得欢喜的就去欢喜。因此,从这几大特征中可以了解到,物哀本身包括两大概念,分别为物和哀,物泛指外部世界,哀指个人面对物体所产生的主观感情,以及面对现实的情绪表达。具体来说,物哀是与生俱来的情感,泛指个人情绪针对物的一类独特审美以及由于审美所带来的情趣情感,更加关注人的情绪对物体的审美价值表达,强调物的反映和爱的体现,和哀伤本身没有直接联系。
物哀这一词用日语进行表达为“物の哀”,用汉语进行直接翻译则是“啊、呜呼”这类表达情绪的感叹词,既然说物哀是通过情景交融所产生的面对物体和世界万物的感触,那么物哀这一词除了可以表达怜悯、同情、悲哀这类相对来说较为消极的情感定义,也可以表达优美、赞叹、喜爱、热爱、热情这类积极向上的情感定义。在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翻译、阅读的过程中,由于物哀涉及范围较广,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可以依照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语句推测、判断物哀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意思。若是感动对象没有价值,此时文学作品中的物哀主要就是可怜、怜悯,一般情况下,可直接读作“aware”;若是感动对象有价值,此时文学作品中的物哀表达出来的就是称赞、赞叹,可直接读作“appare”。
日本之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物哀品格,和日本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日本四面环海,遭受的自然灾害之多在全球范围内较为罕见,如地震、海啸、火山,较为恶劣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环境,磨炼出日本人面对灾害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们有着更为强大的集体主义思想。但是相较于破坏力强大的自然,人类力量如蝼蚁一般微不足道,在和自然环境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日本人面对自己的宿命感到无力,进而产生了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精神世界也开始逐步走向异化。他们认为,所有的美好事物都不稳定,转瞬即逝,就好比日本的国花樱花一样,短暂的美丽之后就必然走向凋谢,所有的美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的经典作品,例如《日本沉没》和《神的孩子全跳舞》,通过对大自然以及自然灾害的深刻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文学作品中充斥着怨天尤人的心理以及面对生活不平衡的悲剧思想。除此之外,在中世纪时,日本战乱频繁,疾病大面积暴发,再加上长久以来的封建统治思想,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压抑,人性的过度抑制,导致无常观成为人们的生存主题,物哀也逐渐变为底层人民抒发情感的独特审美价值表达办法。因此,由于本国地理原因所导致的物哀品格,也逐步演化为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核心价值理念。
叶渭渠曾言,相较于美好,日本人更加喜欢残缺的月亮、已经落下的花朵和刚刚绽放的蓓蕾,这些事物在为人带来美好体验的过程中,也会让人的哀愁之绪全面提升,这种面对生活的哀伤之感,以及其表达出来的审美价值就是物哀,一种无法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独特审美。对日本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的物哀品格进行分析,物就是客观对象和现实基础,哀是物体所带来的一类情感表达,情感和物体也只有真正结合,才可将其称之为真正的物哀。相较于大气磅礴,日本人更加喜欢精致、典雅、小巧玲珑的事物,这些事物相比大自然来说,其渺小之感、无助之感更多,尤其是在日本人的传统固化思维理念中,很难看见的、转眼就会消失的昙花一现才是美学的最高境界,是表达美的极致体验,才可以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留下极为深刻的体验。就好比日本樱花,虽然绽放时美得让人如痴如醉,但是美好时间太短,花期只有短短的20天,每年的樱花盛开时节,本国及他国游客都会结伴观赏,这种如昙花般短暂、又如夏花般绚烂的樱花所带来的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是日本文学作品物哀品格的极致体现。例如在《伊豆舞女》中,川端康成就塑造了一个可极致体现物哀品格的舞女形象。她生如夏花一般绚烂,死如秋叶一般静美,以独具特色的诗意形象和语言结构,创造了一个既空灵又美好、既现实又虚构的世界。这也说明,在日本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中,物哀美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扎根在日本文学史中。
中国与日本相邻,华夏文明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意蕴深厚,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也对日本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隋唐时期,也就是日本奈良和平安时期。隋唐时期,我国和日本互相派遣使臣到对方国进行取经学习,仅在贞观年间,日本就曾数十次派出使臣,也正是这数十次的派遣,从唐朝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盛唐时期,唐代文化以悲秋和企慕情景为主,这样的审美情趣对日本后来的文学发展和基本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我国古诗词中所描述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及“无边落木萧萧下”,都是由自然景物所带来的哀伤之感,借物抒情。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在日本向我国文化取经的过程中,为日本物哀品格的萌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称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中,更是直接运用了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名句,据统计,引用数量高达九十多处。除了诗歌之外,我国古代小说也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源氏物语》这部作品曾描写了桐壶更衣和桐壶帝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也是模仿了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长生殿”。
《雪国》这篇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位数次前往雪国温泉旅馆的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与少女、艺伎三人之间的情感纠纷。首先是小说中的男女爱情,将男女之间的感情作为着力点来表达哀伤,是日本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形式之一。《雪国》这篇小说是作者川端康成秉持着对爱情的感激之心所写成的,其中艺伎爱上男主人公岛村无法自拔,但同时她也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份和岛村的社会地位悬殊,但又非常渴望获得他的爱,由于无法获得岛村的回应,让她付出得十分卑微。岛村非常清晰地知道艺伎喜欢他,但是他觉得艺伎的爱情追求,由于社会身份地位的悬殊,本身就是徒劳可悲的,这样卑微的爱情,注定无法获得一个美满的结局,这种苦涩参半的爱情,也让人十分叹息。岛村对少女一见钟情,但是这种感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其次是自然物的冷寂情绪,日本的文学家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能力,就是可以在自然物中深刻挖掘美的元素,以自然为着力点,展现出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例如在《雪国》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月色虽已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料峭的感觉。”从这一段描写中,可以了解到主人公岛村内心十分孤寂,而这种孤寂之情,在雪国景物的衬托下变得更加突出,和物哀的概念高度相同。在《雪国》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人物描写,包括山头、白花等,为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想象冲击,也展现出自然物的悲伤美,凸显主人公的情绪。
《青梅竹马》这篇小说主要描写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前夕,在日本吉原花街发生的故事。该作品通过对悲剧式爱情的描写,展现出物哀的审美情趣。首先是将悲伤的爱情故事作为核心及主线,在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作家经常会运用苦涩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悲伤的语言结构描写结局。《青梅竹马》这篇小说也不例外,整部小说将以悲为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基于悲伤的爱情故事挖掘故事的美感,其中所述的爱情故事就是以悲为美的佐证。在《青梅竹马》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美登利出生于花柳巷,却对寺院继承人信如心生爱慕,但是信如对美登利表达好感的一次次无视,让她的心渐渐生出凉意。主人公美登利对待寺院继承人信如毫无杂念的、纯粹的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主人公产生怜悯之情。而这段十分青涩的爱慕还没有正式开始便终止,这种故事描写办法正是践行了物哀美的核心理念。在物哀理念的影响之下,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关注爱情面对宏大命运以及人生无常时的无奈和悲伤。其次是把握自然物的象征含义,日本文学作家更加喜欢用淡雅、残破、不完美的自然物对作者本人的悲伤之情进行表达,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不完美的月牙、已经枯黄的树叶和掉落的花瓣,都赋予了作者悲伤情感。例如在《青梅竹马》中,作者数次通过对自然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自然物的情感。例如“信如看也不看美登利丢给他的红友禅的绸条,美登利黯然离去,信如脚旁落下的红友禅绸条就像一片美丽的红叶”。这段文字中,红友禅的绸条可表达出主人公对待信如的爱慕之情以及面对这段爱情的无力之感、悲伤之绪,小说的悲伤基调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综上所述,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不同,也会使不同国家形成不同的审美价值观。文学是文化及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民族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作为日本文学中无法撼动的核心理念之一,物哀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精神情感,成为日本现代社会的意识潮流,深深地扎根在日本普通民众的思想以及文学发展中。物哀作为一种需要通过直觉和心绪才能感受的独特审美情趣,给日本人的性格添上一份婉转和阴柔。因此,在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物哀的分析,了解物哀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并基于日本物哀文学作品,进一步探讨日本文学的发展基调,以对作品展开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对日本文学形成更加客观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