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下河南省粮食安全实现路径探析

2022-11-10 05:15马一平
山西农经 2022年17期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农业

□马一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到各个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生产效益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安全型。学者的深入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类发展追求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重视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将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河南省农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对推进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河南省存在的资源刚性限制、农产品成本较高、科技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路径加以研究及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和河南省粮食安全现状

1.1 国内粮食安全现状

1.1.1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总量持续增长

从近期国内农业发展来看,2016—2019 年我国种植面积小幅度减少,主要原因是针对全国各地品种的供需问题,为保持买卖平衡,满足消费市场,扩大了个别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缩小了部分作物的种植面积,优化了种植结构。2020—2021 年,各地政府增强了粮食安全意识,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不断改进管理政策,制定各项优惠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生产责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鼓励复垦荒地,开发闲置田,切实保障了国内的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前,我国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总产量没有因为播种面积减少而降低,主要得益于优质高效作物规模的扩大。2021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6 828.5 亿kg,与2020 年相比增加了133.5 亿kg,增长2.0%。截至2021 年,我国粮食已取得历史性的“十八连丰”,并且连续7 年站稳6 500 亿kg 台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1.1.2 耕地制度逐步落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我国在全力保证优质粮食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严守18 亿亩红线”等积极有力的战略计划,严守人均耕地面积的政策要求。计划建成面积达0.67 亿hm以上的优质粮食高标准农田,保障优质的粮食生产能力。推进科技惠农兴粮、发展信息智慧农业、强化粮食生产现代设施和农业科技体系,以先进现代农林物资装备为支撑,为国家安全和粮食农业标准化奠定更稳固可靠的农业基础。

国家“十四五”调控规划文件首次将粮食主产区综合安全生产能力作为生产安全主要保障类约束性的指标之一。我国粮食生产、储备能力逐渐增强,促进国内重要粮食仓储加工、粮食仓储服务、粮油物流系统等现代化储备基地体系建设。我国现有主要粮食储备现代化水平及仓储服务加工配套设施水平较高,粮食库存数量平稳充足,质量状况良好,储备基地设施相对完善。

1.2 河南粮食安全的现状

1.2.1 粮食种类繁多,总产量保持良好

河南省素有“中原粮仓”之称,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占据重要地位。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河南省小杂粮种类较多,例如黑小麦、彩色玉米、大米、薯类等。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19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 638.5 亿kg,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69.5 亿kg,全国排名第二。2021 年7 月正值河南省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当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紧接着持续数月的阴雨天气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粮食产量为654.42 亿kg,依旧全国排名第二。

河南省耕地面积为0.082 亿hm,全国排名第三。河南省用全国1/16 的耕地生产了1/10 的粮食,解决了全国上亿人口的吃饭难题,对全国粮食生产的贡献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河南省粮食产量从2016 年一直保持500 亿kg 以上,近5 年连续超过650 亿kg。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8%。2020 年河南省在小麦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仍有所增长。同年,河南省玉米、水稻生产均实现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总产量“三增”。

1.2.2 高度关注粮食产业发展,完善管理方案

2019 年6 月,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河南省举行,主题为“东风好借力,送我上青云”。河南省粮食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守粮食安全底线,狠抓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粮食生产、合理收购、排除隐患、延长产业链等方面下足工夫。2020 年发布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粮食安全工作的通知》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扛稳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排除安全隐患,增加财政支出,投入到安全管理中,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保障河南省粮食安全。

为全面规范储备粮管理中的不可控因素,河南省对储备粮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了其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储备粮安全和粮食流通市场稳定。河南省郑州兴隆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全国首家仓储智能化建设试点单位,实现了粮库数字化、信息化,提高了粮食储备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并作为优秀案例为全国智能化粮食储备库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河南省虚心学习其他省份的优秀政策,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举办各种活动,充分展示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保持粮食生产的制度优势,展现中华农耕文明的无限活力。

2 农业可持续发展下河南省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2.1 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约束趋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之间出现矛盾。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符合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规律。土地是河南省粮食安全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农村城镇化改造和工业化过程同样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支撑,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新型交通运输网的规划,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难免会下降。耕种过程中出现面源污染,生产资源废物处理不当,农民没有科学合理地施肥,盲目过量施用化学农药,导致农田无法有效吸收转化,使化学物质长时间残留沉积在耕地土壤表层,造成农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构平衡失调导致耕地效益下降,在影响生态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农产品品质。

2.2 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粮农积极性减弱

近年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粮食种子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多以家庭自繁养和留种养模式进行生产,产出的粮食品质较低、产量较少,与市场上流通的粮食种子差距较大。同时,农民实际收入较低,购买高价粮食种子会增加其经济负担,从而降低种植积极性。

当前,我国多种化肥价格上涨,例如氮肥、磷肥、复合肥等,其中尿素涨幅较大。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设施布局方向从分散的优势区域逐渐集中化经营,导致粮食贸易需要大规模跨区域流通,拉长了运输距离,不得不考虑运输燃料与油价变动。油价上涨提高了粮食产业链成本,加之物流成本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导致生物能源替代需求持续增加,农业综合经营成本加速上升。

2.3 科技进步动力不足,转化成果不显著

河南省在农业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23%,2018 年河南省农业科研经费可行性研究、开发研究、应用研究的比重为1∶16∶4,农业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农业大省、科技大省的称号不符。在推广环节,由于推广体系不健全、政府推广机制不灵活,各部门协调不紧密,很难调动农业科技人员、中介推广机构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主体是农民,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传统小农思想等因素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影响。需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农业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但大部分农民考虑到自身没有足够资金条件承担农业设备现代化更新和农业经营风险,从而放弃采用新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农业生产,依旧选择传统方法,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同时,由于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下保障河南省粮食安全的路径

3.1 严守耕地红线,提高土地利用率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区、保持耕地数量稳定是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应完善资源耕地保护法,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等方式改良中低产田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高标准的粮食作物农田对保证粮食供给意义重大。应提高农田质量,提升农业竞争力,进行土地改革,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更少的土地获得更多的粮食,形成种植规模和产业链,促使粮食生产形成规模效应。遏制耕地面积“非农化”,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监督管理粮食的使用和经营管理模式。一旦发现违规情况,政府必须及时干预,严格控制耕地的用途,有效保证粮食产量。

3.2 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关乎粮食生产的大事。应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跟踪监督粮食种子等源头产品的价格。围绕种质提高、基因发现、育种能力、良种繁育等全产业链条,做好安全保障,完善农业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粮食价格的监测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价格总水平的管理能力。及时做好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认真分析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情况,整合各方资源,准确把握市场价格形势,及时收集商品价格变化数据,科学分析市场价格。

将最新的一手资料简单易懂地传达给农户,保障农户的基本权益,让农户充满信心。依据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最低收购价格,健全粮食安全的新机制。政府应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高额费用进行补贴,促进物流合理化,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资与扩建力度。相关部门要对物流成本进行全面控制,实现农户降本减损。农民增收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保证社会公平,确保农户的收入和社会平均工资持平,提高农户的生活质量水平,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3.3 吸引人才

河南省出台了科研型和实践型的农业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建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校设立新型涉农学科,鼓励学生报考农耕专业。健全激励政策,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的农业贫困地区流动,并优先选择与农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

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科技人才培养,形成稳定的人才来源,巩固人才队伍,加大在农业人才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优秀人才倾斜,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减少低素质人群数量,开展体系化、常态化的知识技术培训,增加高素质农民数量,将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主体。

3.4 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河南省农业从以人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机械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型。在此过程中,需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壮大数字化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倡导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引导更多人关注农业领域。第二,加大对科技的投资力度,以足够的资金、研究人员优化农业生产方向的技术设备,例如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研制高端的农机装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对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共享平台,普及科技信息知识和成果。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粮食农业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