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2022-11-10 05:15周彩云
山西农经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

□周彩云

(定襄县南王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山西 忻州 035400)

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分析

1.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是传统农业大国,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广大种植户为主体成员,坚持民主管理、互惠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对科技、信息、金融、资源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共享,同时能打通销售渠道,更多地探索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为了有效改善自身的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条件,在互惠共赢、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结合成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市场发展动态为向导,将家庭联产责任制作为带动驱动力,打通农业种植、加工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既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也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走向现代化。

1.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在物资交流上处于平缓状态,不利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如果让农产品呈现专业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就可以推动农户之间进行社会化以及专业化分工,同时要求不同产业结构之间形成链条发展模式,如此才能促进产业革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特殊性的组织结构,秉承成员自愿加入或退出原则,凸显民主平等的管理优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负盈亏,在经济财务层面实行独立核算,是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化经济发展靠拢的过渡发展趋势,既能有效保证群众长期稳定收入,也能以群体方式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能有效拉动周边产业,包括乡村旅游、乡村工业等,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1.3 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

我国农业经济产品不能跻身于世界前列,与我国缺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较大关系。传统农业生产不仅效率低下,同时缺少抵御市场风险力,尤其在全产业链条的社会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农业经济不具备竞争优势。例如,由于家庭农户在原材料购买方面用量较少,很难获得价格优惠,而出售的农产品也因数量达不到规模,难以卖到好价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可以通过合作联合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我国的农村经济现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国情不一致的问题,不能刻意模仿、复制,应结合自身国情探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的连接枢纽,更好地为农户提供管理、金融、原材料、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结合市场变化为农民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助于农业产业发展。

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 基层地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

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家,农民数量以及农村耕地占比很大,农村地区也是低收入人群聚集地,党和政府近年来坚持脱贫攻坚战,注重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以及管理方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农村地区由于消息闭塞,对于传统农业经济仍固守己见,不愿转变思想,甚至部分地区的领导干部也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首先,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的重要枢纽,但是领导干部自身的认识并不清楚,没能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简单地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自发形成,不属于正规企业,对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不大,没能提供有效的行政帮扶以及具体指导,在政策和金融方面都缺少支持。其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需要为广大农村地区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金融管理办法,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但是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并不全面,认为是一些企业在本地的投资,只与种植大户有所关联,没能将自身作为合作组织的一分子,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2.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有待完善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必须摒弃传统思想,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目前从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规章层面来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制度还不健全,缺少对于组织设立、运行以及管理反馈等方面的措施。首先,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是组织框架形同虚设,仍然以个别领导为主要掌管人,相关管理制度没能深入基层,管理方法、财务制度等都不够透明。其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顾名思义是以参与农民为重要基础,因此必须体现组织的民主性,而当前部分地区组织内部重要事项以及活动只有少数人参与,缺少民主决策,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再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管和约束,否则可能存在投机取巧问题,但是目前农村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缺少内部监管机制,组织成员之间存在拉帮结伙的情况,导致组织内部的权力不均衡,致使部分农民的权益受损。

2.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未能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农村地区人口较为分散,为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初期更加注重数量的增长,而忽略了自身的管理质量,大部分地区都以硬性标准进行登记,很容易造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带动作用,也未能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相应的政策以及发展渠道。其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过于分散,单独个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尤其生产经营以及销售等方面未能形成全产业链条,无法带动群众进行现代农业创新改革,在市场风险方面缺少有力的防御措施,使得很多农户存在焦虑情况。再次,由于我国农业种植方面存在地域性差异,也存在着种植品种、销售渠道等问题亟须解决。但是目前来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较少,没能形成合力,合作水平较低,无法带动经济发展,致使各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较大局限性。

2.4 融资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壁垒

在传统农业种植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等多种外界因素关系密不可分,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也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大多数地区仍处于不发达状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无法完成产业转型。从银行进行信用贷款,银行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要考虑可能承担的风险,因此很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不到贷款条件,而与社会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需要政府从中作为桥梁进行沟通与调节,但是目前在社会募集以及政企合作方面发展并不顺利,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扩大规模以及融资扩产等方面遇到了发展壁垒。

2.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少综合型人才

首先,管理方面大多是由本地区的农业管理人员担任,虽然对于传统农业种植很有经验,但是缺少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知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往往只会用一些较为传统的管理方式,没能根据社会发展形态为组织制订更加先进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制度,过度依赖当地的龙头企业,不符合当前的现代经济发展运行趋势。其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包括在管理营销等的综合性人才,每一个环节都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只有单一性人才,很容易造成产业脱节,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时间不长,人员招募以本地区为主,但是本地人才缺少流动性,大多数本地人员在学历经验方面都较欠缺,整体的发展思路不够明朗。

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完善策略

3.1 多角度提升基层人员的自身认知思想

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必须从思想认知上进行宣传教育,改变传统农业发展的思想桎梏,发挥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势。首先,传统的农业经济常常以家庭式小作坊进行种植经营,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不利于标准化种植的推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有效改善现阶段农民的生产弊端,提高经营收入。应从多方面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参与性。其次,为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以及种植户提供学习和了解农村合作经济内容的平台,聘请相关学者或专家深入农村开课。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在线为广大农户以及基层领导干部答疑解惑。结合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探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路,助推当地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3.2 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制度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能引领示范现代农业生产,也能以辐射的形式拉动周边产业。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高速发展,需要针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现代企业以及组织的发展不能依靠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应注重从管理制度角度优化完善,推进组织快速发展。首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结合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章程,对组织性质、成员结构以及权力责任等进行明确划分,将更多的工作细节进行程序化记录,要求每个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次,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化,注重基层农户的呼声与需求,尤其在重大事项决议上要有全体成员参与决定,激发农户的参与积极性,让农户有更好的组织体验感。再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能仅依靠自身,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政府部门可定期进行抽查,监督其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公开制度,通过透明化的管理方式,让社会进行监督、督促。

3.3 改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环境

农村地区种植户一直是社会弱势群体,种植经营常常与外界因素有着较大关联性。完善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架构时,还要注重改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根据区域性的种植条件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也可以与民间金融机构以及地方财务部门进行合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往往依靠地方性的龙头企业或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决策,但是一家独大的管理方式容易引起权力倾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应遵循法律依据,完善经营管理方式。经济组织也要依法运行,适应时代的发展浪潮。通过探索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有助于实现优化运营目标。

加强对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统一领导。涉及城乡居民的政策,吸取过去“合作化”的教训,对农民组织合作不能包办代替,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编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培养典型,逐步推广。设立农村合作经济干部管理大队,设立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培训部,为县乡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和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主任。鼓励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农科大学毕业生到农民合作社任职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或联合社,附设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分会。为社员提供生产、供销、信用合作综合服务,发挥合作社与当地政府的纽带作用。同时,应设立专职理事长和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

3.4 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才培养

人才是组织长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改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才匮乏的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引进以及人才培养。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重点选择综合性人才。尤其要引进管理、金融以及农技方面都有经验的综合人才,要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推动复合型人才帮助地方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改善制度提出创新。其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可以针对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广大高校签订就业协议,有针对性地去高校内部选拔人才,为经济组织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要给广大学子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要注重培养高校毕业学生的务实性。再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人才往往学历较低,但是在基层多年,可以为其提供学习教育培训平台,组织内部人员参加相关的经济组织管理运营培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构建学习氛围。

3.5 发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潜能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依托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潜能发掘。

首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针对当地的传统农业进行数据分析,有效压缩效率低、产能低、劳动力耗费多的传统农业,有针对性地在深加工方面进行产业升级,产业挖掘注重自身的特色农业发展,强调构建产销一条龙链条、实现高效经济合作。其次,助力推进当地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产量较低,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应注重大规模的机械产业发展,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农业服务质量,并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劳动服务平台。再次,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合作经济组织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鼓励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种植模式。对前期农业成本问题,可以与更多的社会资本合作,或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名义进行融资,打破金融发展的壁垒,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4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度转型的重要阶段,农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本,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有可提升的空间。相关人员应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探讨常见问题及优化解决策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经济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