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温晓诣 张照
在新一波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以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等一系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簇”所引发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且深刻的。每一个行业都面对这样的机遇,同时也需要回答新技术革命对原有技术逻辑和技术服务架构的拷问和挑战,包括以下关键问题:(1)能否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2)新技术是否能够解决原有产品对客户需求满足得不够好的地方?(3)是否通过对客户体验的完善和“升级”,能够满足原有技术条件下无法满足的一些需求?这三个关键问题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时代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被回答、回答得好不好,决定了规划设计行业是否能够在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浪潮下迭代和延续。
人工智能新技术带来的底层逻辑和驱动力变化必然超出原有的规划设计框架,行业“再出发”的动力也源于这些超出现有框架的“增值部分”,就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对于设计行业来说,人工智能的价值体现在:(1)更科学,即可以做得更好。规划设计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城市问题,并提供相对多样或者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2)更高效,即可以做得更快。新技术能够快速响应设计需求,并通过基于城市规划知识图谱的算法和web3.0提供的算力,使得规划设计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其中50%甚至更多的非创意重复劳动可以被取代,从而节约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3)更便捷,即各种角色参与的门槛会降低。一旦技术逻辑整合进人工智能,空间设计将变得触手可及,从而使得设计方案讨论的重点从设计思想转变为空间效果,那么自然就降低了专业所构筑的壁垒,让所有空间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到城乡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调整中。
新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必然给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带来质的转变。这些转变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
首先,在设计院从事简单重复工作(如现场调研、分析图绘制、指标计算、模型效果图制作等)的一般设计人员将被取代,数字员工成为设计院的主力,数字化生产将取代传统人工的生产方式。
其次,设计即服务(DaaS,Design-as-a-Service),甲方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接口”的方式低成本、快速地取得设计服务,从而彻底改变设计行业响应甲方需求、提供创意、修改方案的“漫长”工作流程,设计师从设计创意的提供者变成设计服务的提供者。
再有,当人工智能技术普遍运用并迅速降低成本和门槛时,人人都是设计师、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设计将不再是梦想,城乡空间的设计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独享权利,人工智能规划平台可以在确保不违反法律和规范的系统设置下,让每个居民都可以对空间的生产和优化做出自己的设计和选择。
数字化劳动力(又称“数字员工”)是打破人与机器边界,以数字化技术赋予“活力”的第四种企业用工模式。在BIM、CIM、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等平台快速建立的数字化时代,规划设计企业的劳动力模式也在快速演变。区别于全职员工、外包员工及兼职灵活员工这三大传统用工模式,数字员工作为突破性的劳动力模式已开始成为设计机构的用工“新常态”。
传统设计团队一般由5~7个人构成,包括1个项目经理、1个方案主创、3~5个设计助理,设计助理主要负责方案主创的方案绘制、分析图、后期表达、文本制作等。基于数字员工的设计团队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压缩工作时间,从而形成3个人的标准工作团队:1个项目负责人(主创设计师)、1个助理设计师、1个数字员工。
人工智能技术首先替代的规划技术工作包括:项目前期分析、从CAD草图到CAD总图、指标统计、专业的分析、出图和表达、文本排版。也就是说,从事这些工作的设计师将最先被取代。
不是所有的规划设计单位都先天地具备数字和技术的土壤和基础,为了在技术革命中不被淘汰,数字员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招聘”。部分头部设计企业可以依托自身力量进行技术改造,尚不具备且有意识转变的设计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员工外包服务和委托定制开发来实现快速转型。
转译于“数据即服务”,设计即服务其含义为甲方可以通过“接口”的方式低成本、快速地取得设计服务。通过数据驱动的规划设计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规划设计的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
传统的规划设计,把设计看作是“项目”,生产流程可以概括为:找设计单位(水平差异、信息不对等)—招投标、签订合同(大量的商务成本)—提交设计需求(多层沟通误差)—分期付费和分批成果(长周期、高成本、慢决策)。
经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规划设计,设计即服务的流程调整为:甲方提交设计需求,快速(甚至实时)响应、低成本获得方案、快速决策和迭代。
1.标准化
创意设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与人的因素高度相关,以至于一直有这样的评论存在:好的规划创意除了找对设计院,还要找对设计团队、设计师。DaaS改造下的设计流程将让设计机构整体创意成果输出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的标准。
2.信息无损
甲方可以自己直接通过系统提交需求,避免多层沟通误差,确保信息无损地传递到设计方案中。
3.快速响应和决策
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人工智能规划平台将不断优化算法,从而更加准确地诊断空间问题,并即时提供大量的方案选择。同时,基于web3.0的算力支持,使得平台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并应对更加复杂的空间设计条件,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和决策。
4.低成本、快速迭代
系统建立的初期需要投入相当的经济成本,但一旦完成技术部署,将充分发挥新技术的规模成本下降的优势,并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快速迭代。
一个设计领域的“低代码设计平台”(Low-Code design)是实现DaaS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以城市形态设计为例,基于轻量化WEB3D空间编辑、可视化和渲染引擎、人工智能城市形态智能生成等技术,可以使用户能像玩游戏一般地在数字化世界中构建一个真实世界的仿真场景,真正地零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地搭建城市3D场景,改变设计师和甲方、设计师和大众的关系,让各方都可以“零门槛”、沉浸式、交互式地参与到设计过程当中,共同打造一个设计元宇宙。
人工智能规划平台让设计师和甲方都不仅仅是从天上看方案,而是从人视角度、沉浸式的体验设计,甚至修改方案。笔者研发的“大智营城”智能规划平台(基于DEEPUD技术)已经实现了地块性质修改、建筑组合形式、容积率、天际线、街宽比、日照分析等几十项指标的修改功能,方案可以智能联动重新生成。人工智能规划平台还可以继续整合虚幻引擎技术、专业数据库资源,强化成果输出能力、提高智能诊断空间问题的精准度。
未来的设计机构应让普通民众可以更好地体验设计方案成果,而不仅仅是几张效果图或设计说明介绍,实现更好的公众参与。甚至可以通过智能生成系统,让人人都成为设计师,让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到设计当中,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公众讨论和针对总图的投票,从而真正加强公众作为非专业设计师的作用,引导人人做城市和乡村的主人。
元宇宙经济方兴未艾,各个赛道都在积极探索元宇宙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作为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规划设计行业,具有深厚的空间知识沉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和智能规划平台的建设,可以帮助每个人设计自己的元宇宙,找到设计行业服务社会的新锚点。
由于新技术离不开大数据积累,源源产生的数据将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因此在这一轮浪潮中积累起的先发优势将不断扩大各设计机构的差距。
那些没能及时转变、维持旧有生态的设计公司,将不得不在巨变的商业环境裹挟中艰难应付,甚至消亡。而主动求变、拥抱新技术的公司,将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变革,重新确立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面对这一浪潮,各类设计公司都需要从战略上思考如何基于新技术对商业模式和运营系统进行重构,跟随这一轮技术发展建立新的“护城河”。设计公司需要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以及运营体系来适应未来时代。由于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基于新技术和产品产生的变革将是全面的,设计公司需要在旧有生态系统以外,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未来的新生态系统。
在新的体系中,设计公司用新技术解决目前产品、服务中没能满足客户的地方,或者通过新技术全面升级客户体验。在从旧体系到新体系的转型过程中,设计公司结合开放创新的方式主导创新网络建设,将在新的技术语境下创造出更高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这是外部环境变化给传统设计公司带来的压力,也是技术变革大时代赋予AI设计院的机遇。
AI设计院的智能能力增长点包括六大基础技术,贯穿设计全流程:(1)大数据分析:人口、产业、经济等(项目前期分析);(2)智能形态推演、快速方案(方案设计);(3)量化统计和评价分析(分析和评价);(4)智能出图(成果表达和表现);(5)数字沙盘(智能规划管理);(6)基于虚拟显示的项目分享、展示和互动(公众参与)。
基于对数据训练集的依赖,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这意味着越早应用人工智能的设计公司将越能建立并扩大技术鸿沟。将强大的数据能力与主动的战略结合在一起的人工智能早期规划设计行业实践者将有更高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