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萧惑之(北京)
“成也英雄,败亦英雄”,企业家创新精神永驻。
网文曾经热议两条“大咖”的消息,博眼球,撞脑海,发人深思。一则是:李书福“左手造汽车,右手发卫星”。中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以“一箭九星”的方式进入预定轨道,研发者是吉利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另一则是:李彦宏的“概念车开进元宇宙”。百度宣布造车消息15个月后,以一个虚拟人在元宇宙中驾驶着一辆概念车神奇的亮相。这些科幻般费思量的消息,让人浮想联翩。记得李书福当年造车时,从专家到同行几乎没有人看好。然而,李书福“吉利”汽车成为现实,赢得民营企业造车“王者”之美誉。李彦宏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竟然转身于实体经济推出概念车,也着实让人想“百度”一下,看个明白。
李书福是改革开放造就的“中国式”企业家,白手创业,不忘初衷,成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创新型科技集团的“掌门人”。李彦宏是北大学子,脑中自有“科学家梦想”沐浴硅谷风怀揣中国心的“海归”,“百度”创始人。坚信“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理念,“搜索”引擎思维把《谷歌商战》的秘诀用在神州大地践行圆梦理想。不难看出,这两位“李氏”后代,都有“创新”、“筑梦”、“爱国”的遗传基因。都有锲而不舍超常的毅力与“自作主张”的独立人格和“舍命求真知”的精神。
“树大招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总是引来异样的眼光。当然,在人类发明史的记载中,失败的案例远远多于成功的桂冠。这让人联想起英国发明家詹姆斯・戴森造新能源电动车的故事。费尽心力6年之久,烧钱约60多亿之巨,最后还是毅然放弃了这个项目。戴森不后悔,却善于复盘总结经验。业界不吝赞美之词,“以失败为师,汲取经验为成功蓄能”;“以科技为核心,解决问题创造美好未来”。
悉心研究“改变世界的100项发明”之始末,人们不难得出结论:从古代到今天,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从亚细亚到欧罗巴到亚美利亚,从至暗时刻到正大光明,都能看到发明创造的智慧之光;“人类的进步与文明都是建立在发明创造之上的”。哲学家归结为,“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根本,在于锲而不舍,大胆想象,勇于实践”。
毛泽东主席有个我辈人家喻户晓“倒背如流”的著名论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101年来的奋斗足迹所创下的光辉业绩都离不开这“三项实践”。让人们振奋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处处体现着《实践论》、《矛盾论》的精髓,认识和实践即“知和行”的辩证关系。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和“集聚人才大举措”。因之,中华大地才有世界瞩目的“九天揽月”、“五洋捉鳖”、“高铁飞驰”、“信息畅通”、“微信进万家”的丰硕成果。“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迎来了粮食连年丰收,实现了泱泱大国衣食无虞;“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我们问鼎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世界制造业大国。
企业家的灵魂难琢磨,而最难写的是他们的创新精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重要内涵之一即“第四次科技革命大势所趋”。如何应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至于乔布斯笃佛悟人生哲理,尽可随风而去,但是苹果手机的发明足以证明他是科技奇才,“改变了世界”。至于埃隆・马斯克的异想天开,时隐时现捉迷藏,也不必过度解读,只要看他的火箭升天和落地、“星链计划”布局实现就够了。早在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至今撞击耳鼓,“科学发现是有规律的,要容忍在科学问题上的‘异端学说’。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动辄用行政化的‘参公管理’约束科学家。”习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还可能引发学术不端。”
因之,今后类似李书福“左手造汽车,右手发卫星”和李彦宏造“概念车开进元宇宙”的消息还会层出不穷,乐见其成,“成也英雄,败亦英雄”,企业家创新精神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