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讨

2022-11-09 16:32山西朔州李奇玲
现代企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时代

□ 山西朔州 李奇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对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成果,更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新时代,中国始终坚持探索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革新理论,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理论的共同作用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

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邓小平提出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制度和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实际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

2.理论特点。①民族性。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自然有其道理。无论人们怎样认识它,它都以历史沉淀进入心理深层,和人们的行为标准、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融为一体,成为影响人们一生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发扬传统文化,吸引国际上的文化成果,形成集中华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于一体的全新文化。②自主性。独立自主是党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这是我党奋斗百年得来的结论,“中国人民和共产党要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将中国人民的命运牢牢握在手中”,要保持精神的独立性,坚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独立性;实现自立自强,这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只有立足于自身,保证国内循环的通畅性,才能练就出百毒不侵的“躯体”,增强发展力和竞争力;扩大开放,基于独立自主的精神吸收和消化他人的好东西,这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的结论,更是新时代的主要原则。③时代性。文化属于历史范畴,虽然具备超越时代的共性,但其作为文化的总体,一直都是思想的产物,不同思想有着性质不同的文化。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强调解放思想,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因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势必带有该时代的特征,必须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结合,围绕国家的基本任务,以建设实体经济为核心,坚持四项原则和改革开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④创造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文化管理机制,是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主要出路。改革的目标是增强文化活力,调动文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多出优秀的人才和作品。改革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文化产品具备有别于物质产品的属性,对人们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有着重要影响。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目标。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

1.更新了现代化治理制度。新时代,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优化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提供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文化、政治等内容,采用现代化手段治理。如何构建现代化制度,成为新时代我国的关注重点。加快治理现代化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在中国尚未进入现代化之前,首先要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制度,而后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对现代化制度进行优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总的来讲,建设现代化制度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措施。

2.创新了现代化发展理念。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提出,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指引,更丰富了以往的发展理念。十九大强调,要充分挖掘新理念的价值,提高对先进技术的重视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发展科技,提升科技水平。可以说,现代化发展理念是中国在不断发展中总结而来的,是传统理念的升级与创新。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要求,提出现代化发展新思想,能够为发展目标的实践提供路径,实现国家富强。另外,该理念的提出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是在现代化问题的总结中提出了解决方案。总而言之,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而新发展理念的目标是更好地建设强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意义是共享发展,这意味着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期。

3.构建“中国梦”蓝图。“中国梦”蓝图的提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指引。该蓝图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的特色,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发展和实践的结合。中国要想不断发展,就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民族精神,通过对中华民族力量的凝聚建设和谐社会。实际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党领导为核心,营造优良的党建氛围。中国梦蓝图的实现,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密不可分。从本质上看,中国梦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从而实现强国梦,这不只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更是每个国人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建设发展中,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1.强化绿色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强调兼顾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基于历史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国家前期并不重视质量,而是盲目追求数量,虽然短期内获得了经济回报,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势必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反噬,环境污染后影响人民生活,而且其带来的损失也远超实际效益。鉴于此,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提高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同时,以绿色经济发展为核心,合理运用清洁型技术,建设绿色发展模块。既要从技术层面入手,更要从制度、思想等方面构建,基于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对于政府而言,要统筹管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关注生态利益,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进程,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2.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中国探索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其更加重视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制定出和中国国情相符的发展方案。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助力,更加快了现代社会的建设进程。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从以往的外向发展转变为双向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通过国际产业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实现中国经济的双向驱动,同时在国际市场的转移中,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下,促进科技创新,转变低端产业结构。另外,在中国的具体发展中,要以和平发展为基调,全面融入国际局势,构建合作共赢的局面;实施“一带一路”,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并将其融入国家的合作交流中,促进各方共赢,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实现世界大融合。

举例广东以高新技术为“抓手”,布局面向未来的新产业。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有5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净利润居全国第一;有105家国家级孵化平台,15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各地先后出台配套政策,激发全球的创业活力。目前,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地区的新亮点,开始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南方海洋科学工程等装置,深圳还将建设深圳海洋科学研究院、国家化综合性海洋大学。

3.坚持顶层设计,建设伟大工程。第一,坚持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总结发展规律,坚持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特色。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局势和挑战,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面思考,并提出了顶层设计的想法。在顶层设计的影响下,中国开放趋向于更深层,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新格局。在国家的治理过程中,完善基本制度、健全制度框架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

第二,坚持自我革命,建设伟大工程。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发扬党的革命传统,从四风整顿着手,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完善的机制体制,将权力放进制度笼子,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党永远保持朝气,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更是一条根本的经验。此外,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百年来,我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境界,先后有了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等思想。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新时代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始终保持理论创新的觉悟,用新理论武装自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4.开拓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无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必须要用最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改革。新时代强调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新时代,发展仍是国家的主题,经济建设仍是主要工作,深化改革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我国生产力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富起来”至“强起来”的阶段,尚处于大国至强国的过渡期。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但和强国还存在很长的距离;虽然科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但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此背景下,我国的基本国情未变化,国际地位也未改变。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家重大的发展问题,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改革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有力手段,必须深化和坚持下去。

第二,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保持现有成果。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一些机制体制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是因为改革是在逐步过渡中进行的。新时代,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经济体制,处理好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而经济体制改革又在政府职能的影响下相对滞后。政府是改革的引导者,更是改革的对象。只有政府职能发生变化,才能推动各个方面的改革。例如官场腐败、政府管理越位等问题,都影响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总的来讲,中国改革尚未完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敢于冒险和斗争,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5.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贫困是困扰中国人民的主要问题,脱贫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将脱贫攻坚作为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在2020年摘下贫困县的帽子,解决贫困任务的目标已实现。在脱贫攻坚的思想引领下,党始终坚持扶贫方针,不断探索各种扶贫形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底的贫困人口有9899万人,2019年底有551万人,持续7年每年减贫超过1000万人,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

就业是大型的民生工程,在保障、改善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是促进人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以创业为就业的主要动力,以实现就业政策和战略为导向,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现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稳就业”。为落实优先就业政策,中央快速出台系列举措,例如为减轻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阶段性的减免企业失业、养老等费用;落实重点群体的帮扶,优先解决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人员纳入援助范围,确保失业保险按时发放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彰显出时代的内涵与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引,指明方向。在现有条件下,革新理论和治理制度,构建“中国梦”蓝图,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时代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