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 迟雪华 马宇箫 代 飞(通讯作者)
世界环境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一项重大承诺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全方位、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与方向,将为改善全球环境做出重大贡献。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实施推进,进一步明确了该目标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定位与基础架构,双碳经济应运而生。
长三角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筹划、推进的国家优化开发战略区域之一,该地区的环境容量日趋紧缩、低碳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期,肩负着完成生态协同治理使命、建立低碳综合管理体系的同时,有条件率先完成双碳目标,应处于先行队伍前列,能为积极推进双碳经济发展做出表率。双碳经济背景下,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及保障,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架构、提效能降产耗等则逐步成为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强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相融合的商业大气候中,长三角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制定低碳发展战略来提升企业价值和抓住市场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力争能在低碳转型发展中取胜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本文尝试从双碳经济发展趋势出发,厘清长三角企业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对症下药提出双碳经济背景下低碳转型发展策略,为促进长三角企业低碳经济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双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以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战略导向,以全方位绿色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创新低碳技术变革为落脚支点,以产业低碳化转型与低碳产业化发展为主要内涵,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对低碳经济概念的延展和升华。低碳经济最早由英国于2003年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导,通过技术变革、体制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发掘利用等多种方法,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目的,实现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低碳技术的迭代创新与成熟,低碳经济概念渐渐深入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并已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双碳经济将进一步推动产业低碳化转型加速,培育壮大相关产业绿色发展新生态,重塑我国经济社会竞争与合作新格局。
相较于低碳经济,双碳经济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是提升了经济影响力。双碳经济的立足点更为多元化,涉及到了工业、农业、服务业、环境改善、社会治理、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能够引起当代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相联关系和生产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为中国更好地走低碳之路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绿色活力。二是增强了时间紧迫性。在低碳经济时期,国内的低碳技术与产业转型经历了从初萌芽到规模化的逐步演变,而随着双碳经济的推进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的技术、产业、体系、政策等就要迅速向成熟期迈进,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强化了实践可操性。目前,“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地位,我国现今实行的调整碳排放指标与大规模市场化碳交易等相关政策,都表明对“碳”的评估要由之前简单的定性分析转变成现今和未来的精准量化,能够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获得切实可见的成效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活力强、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的重点发展区域,而处于快速发展经济带内的企业更应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着重分析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加快产业低碳转型与发展,推进双碳经济的产业融合,寻找适合自身的绿色发展道路,力争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1.挑战。首先,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较之前虽增幅下降,但整体仍呈现渐增的趋势,碳排放量高居不下,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低碳甚至零碳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例如2021年前三个季度,长三角地区在贡献了24.5%的GDP的同时,也产生了20%左右的碳排放量,因而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在5~10年的时间内有效控制较低排放量也是很大的考验。
其次,虽然长三角地区整体较为富足,但相较于基础设施、公共需求与人才建设等方面来说,部分地区仍处于城市化的中后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领先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在保持双碳经济持续推进的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这种参差不齐的城市发展进度亦会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产生一定的阻碍。
再其次,从平均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已占比经济总量的60%左右,但部分地区仍是以较重的经济产业结构为主,对于实现零碳发展尚未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在节能减排方面亦需要加快脚步。而重产业在完成低碳排放的转型方面比轻产业更为困难,那在各区域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实施因地制宜、确有成效的政策也亟待探索。
2.机遇。从经济层面分析,双碳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态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会对长三角地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为其孵化新的经济增长助力,引导其寻找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道路。由此来看,双碳经济的引入融合并不会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通过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刺激低碳领域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增加就业机会、创新人才培养等形式为实现长三角双碳经济变革助力。
从制度层面分析,为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与加深双碳经济发展的融合,对经济社会实行深刻而彻底的改革,就必将离不开相关政策制度的推动,而这需要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的精心筹谋、精准协同与深度配合落实。制度的改进与实施将进一步锻炼、提升长三角区域内各企业的协调发展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长三角外延发展瓶颈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合适的建设发展契机。
从技术层面分析,双碳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以相关低碳技术为支撑,那相关的低碳产业、零碳产业等行业就存在着巨大的技术改进与成长空间,也将催生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成果与创新行业转型。例如燃料代替、能源革新等技术将改进产业低碳生产流程;新能源的开发与储存利用、智能电网、光伏发电等技术将推动构建国家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新技术也将持续带动新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人才创新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1.建立低碳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且有效的低碳综合管理体系会对企业低碳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是后者实现过程中的准则与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低碳转型发展时,要不断调整完善管理体系并逐步完成低碳管理改革。在最开始制定低碳综合管理体系时,应先具体分析社会经济情况、市场发展趋势与企业自身的营运状况,秉持着低碳发展的意识,以实施低碳管理为主要行动路线,整理出一套大致科学合理且适配的综合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生活、运作模式、管理流程、监测体系等起到初步且恰当的指引。进而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通过实践进行不断摸索,可以从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架构、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营销模式等多个具体的方面入手,在实际情况中寻找不足并逐渐进行调整改进,以低碳综合管理体系为抓手来推进企业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升级,使得企业能够在双碳经济时代走得更加稳健、走得更为长远。
2.优化能源结构,实施清洁生产。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真正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内在要点就是要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利益规划到企业战略中,其本质也就是注重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加强创新研发清洁生产技术。在之前的生产流程中,大多数企业并不重视碳排放过度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只是一味注重高排碳能源带来的高创收,而如今企业若不能及时优化能源结构,就无法顺应双碳经济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也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企业应当在维持基础生产水平的同时,应当开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低碳生产,更多地选择使用低碳能源与低碳材料、创新低碳技术来实施清洁生产,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来提升企业节能减排的显著效果,也能使企业在改进利润获取路径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绿色低碳发展形象,以此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口碑。
3.改善产业结构,降低企业能耗。在双碳经济大背景下,改善企业低碳产业结构、降低企业能源无效消耗对于在低碳转型中赢得竞争优势、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善原本粗放型产业结构,遵循低碳经济低碳管理的理念,完善碳汇、消费、能源这三大体系与行业低碳战略转型的基础组织架构。要想有效降低企业能耗,企业在改善产业结构后应当着手于基础生产管理,将低碳管理融入其中,并渐渐延伸到企业运作流程中,从生产流程的各方面管控企业低碳发展,能够逐步将企业之前高排放、高耗能的发展战略转变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这样才能真正改善企业过度依赖碳能源的问题,而且通过应用新能源与创新技术,也能在显著提升能源使用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低碳经济转化率,从而实现控制碳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4.塑造低碳理念,增强企业内力。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喊口号、做动作,只有内发性的转型才能真正为双碳经济赋予坚定的发展力量。企业在厘清当前双碳经济发展形势并及时应对风险挑战的同时,更要塑造自身的低碳理念,增强企业的内在发展力。包含低碳发展理念的优秀企业文化不仅会带来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更能帮助企业提升在双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文化精神与低碳理念能在日常经营运作中发挥明显的辅助作用。因此,企业在积极投身双碳经济发展大潮的同时,应当在内部深入宣传双碳经济的内涵,注重塑造低碳理念,引导员工理解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得员工能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发地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其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与其他企业的技术交流之中,更多地向外界传达企业的低碳理念,在注重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成为传播双碳经济的理念先锋队、社会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长三角地区的减碳行动虽略见成效,但落实节能低碳减排、推动双碳产业转型仍将会作为该地区近年来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方面。双碳经济的推进对长三角企业的产业架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为其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企业低碳转型迎来的时代机遇,在此背景下没有及时进行变革的企业将会丧失很大一部分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只有顺应市场变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及时实现双碳目标才能相应为企业赢得获取更多利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