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琼,余香怡,张晓莹 Guo Qiong & Yu Xiangyi & Zhang Xiaoying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在人类漫长的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自此告别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青铜酒器作为青铜时代的特定产物,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具匠心的形制、丰富多样的纹饰折射出特定的文化内涵,成就了它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青铜酒器纹饰精美、造型比例都经拿捏且具有一定实用性,不仅影响了后世家居产品的发展,也与现代家具设计需求不谋而合。通过对青铜酒器感性意象的研究,寻找青铜酒器意蕴、设计要素等与现代家具设计进行结合的可能性,以期形成具有传承意义的本土化设计意向。
中国青铜酒器起源于夏朝,在商周达到发展高峰[3]。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笃信诸神天界,祭祀成为国家的重要活动之一,其中酒礼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礼以酒成”,可见商周时代对酒礼的重视程度之高,而酒器作为酒礼的物化体现也受到重视。因酒器多用于皇宫贵族的祭祀、宴会、朝聘等礼仪性活动,其厚重的造型和繁缛的纹饰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社会氛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乳钉纹青铜爵(图1)是现已发现最早的铜制酒器;至商代早期,青铜礼器中酒器占70%以上,多以爵、觚、斝合成一组;商代晚期已形成完备的青铜酒器系统(图2),酒器种类增加了尊、罍、卣、觥、觯、斗等。西周初期的青铜酒器风格和器型与商代晚期相似,中期稍有创新,晚期大多数重要酒器趋于消失,但在礼仪性活动中酒仍占据主导地位。
■图1 乳钉纹青铜爵
■图2 商周青铜酒器系统
虽然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成为了人们的宗教崇拜和礼制观念的物化体现,但酒器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其功用密不可分。根据容庚所著的《殷商青铜器通论》,按酒器功能分类可划分为五门:煮酒器门、盛酒器门、饮酒器门、挹注器门、盛尊器门[4],其包含类目及主要用途如表1所示。
表1 青铜酒器的分类
感性意象研究是基于感性工学,以工学手段对人的感性要素定量化,寻找出这些感性要素与目标对象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及开发的研究方法[5-7]。基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复杂,很难对各式各样的青铜酒器做出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因此,通过感性意象的研究方法将人对青铜酒器的认知要素定量化,设法寻找出感性量与青铜酒器各种物理量(外形、平面性纹样、颜色)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其吸引力因子,从而运用评价结果指导家具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本次设计研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商周青铜酒器的藏品主要集中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各地方博物馆中,如上海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山西博物馆等。这些藏品均经过文物专家鉴定真伪且保存完善,因此在对商周青铜酒器样本进行筛选时主要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各地方博物馆入手。在排除了清晰度低、形制相似度高的样本图片后,初步确定得到50个产品样本。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最终选出的实验样本库应囊括所有的意象特征且特征分明,通过KJ分析法剔除意象特征不明或较难区分的样本,最终选定13个具有一定区分度和代表性的实验样本(表2)。
表2 样本图例
■图3 技术路线
通过专业书籍和网上搜集的途径,收集得到商周青铜酒器感性意象词汇280个,采用KJ分析法把280个词汇根据相近性分类总结为48个词汇,最后剔除冷门,初步分析得出与青铜酒器特征相关的词汇27个(表3)。为准确判断上述27个感性词汇语义间的相似度选出代表性词汇,邀请45名具有一定设计基础且认知能力较敏锐的被测者(包括36名设计专业学生、3名设计专业教师、6名设计师;男女比例4:5;年龄介于20岁-45岁之间)参与问卷调研对词汇进行分组。
表3 27个青铜酒器特征相关的词汇
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得到的45组27×27相似系数矩阵进行平均运算,并将运算后的矩阵导入SPSS统计软件的“系统聚类”进行分析,聚类方法为组间联接,得到感性意象词汇谱系图(图4)。根据谱系图,可粗略判断分组情况。分组线设置在仅有4处横线断开的地方,分为4组,能够体现词汇组的特征,也不至于太零碎[8]。设定4类群组后使用“快速聚类”分析,通过迭代计算每个样本到集群几何中心的距离,每一个集群中的样本到集群中心的距离越小,越具有代表性[9](表4-表5)。
表4 语义词汇快速聚类分析结果
表5 快速聚类分析结果汇总表
通过将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终整理得出4组代表性词汇对(表6),分别为:奢侈的-简朴的、精致的-粗犷的、优雅的-狰狞的、稳重的-轻盈的。
表6 词汇对分类表
使用到的语义差异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开发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10]。一般以相对语义的形容词为基础,建立5点或7点语义差异量表,负值对应左侧反向形容词,正值对应右侧正向形容词[11-12]。本研究根据收集的13个样本与4对代表性感性词汇建立感性意象空间,设计7点语义差异量表。每对感性词汇的打分范围为-3分至3分,以“粗犷的”与“精致的”为例,-3分表示该样本非常粗犷,-2表示较为粗犷,-1表示稍微粗犷,右侧形容词汇同理;0分表示此样本对于这对形容词汇没有任何倾向(图5)。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被试者对13个青铜酒器样本针对4对感性词汇进行打分。问卷的第一部分为被试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被试者分别对13个青铜酒器样本与4个感性评价的相符程度逐个打分。
问卷发放后共回收有效问卷87份,87名被试者中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为4:5。由于接受过设计训练的人群对于产品的感性特征较为敏感,作者选择了47名具有设计背景的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54%,因此本研究囊括了大部分人群对于样本的认知共性。
对87份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将数据结果导入数据处理软件SPSS,对每一个青铜酒器样本中的每一对感性词汇进行平均值运算,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数值结果为正数,说明样本更倾向于右侧词汇;数值结果为负值,则说明样本更倾向于左侧词汇[13-14],根据绘制的折线图,可直观地比较样本在各个意象词汇中的得分趋势(图6)。为方便设计实践提取样本特征,最后基于样本的统计均值进行样本的图片整理并展开特征描述,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样本及特征整理
本次设计实践选用“轻盈的-稳重的”作为感性意象目标进行家具设计。根据第3小节的数据分析可知,样本1、样本3、样本6、样本9、样本12在“稳重的-轻盈的”的均值统计结果都为正数,可体现“轻盈的”这一感性意象,且都具有悬足的造型特征;样本2、样本4、样本5、样本7、样本8、样本10、样本11、样本13在“稳重的-轻盈的”的均值统计结果均为负数,可体现“稳重的”这一感性意象。基于表7样本的特征整理,对本次家具设计实践的设计要素提出对应的设计要求,如表9所示。
表7 样本均值统计
表9 家具产品设计属性
4.2.1 “稳重的”——脊兽沙发
脊兽沙发选取饕餮纹方尊(为样本13,在“稳重的-轻盈的”的感性词汇对中均值得分为-1.2)作为设计蓝本。此件饕餮纹方尊出自晚商时期,其兽纹形象突出,形状呈曲折形,四角和四面中间置八道长条形扉棱,从圈足至口沿并出檐,搭配外侈器身更加凸显了上扬的趋势,极具张力。
脊兽沙发的整体造型沿用了饕餮纹方尊的基本器型,通过提取方尊的截面图形并参考兽角与扉棱的形态加以修饰,初步构建了靠背的基本造型。通过将靠背向后倾斜,并下调扶手高度使沙发更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在装饰上,参考了方尊扉棱的三段式设计并将其用于沙发后背,宛如兽脊一般盘踞在靠背后部;选用黑色短绒作为沙发的主体材质,其沉稳低调的奢华光泽增添了沙发整体的厚重感和体量感,扶手和靠背的部分则采用暗金色的金属材料作为过渡,既自然串联起沙发各个部分又提亮了整体的设计。
■图4 感性意象词汇谱系图
■图5 7点语义差异量表
■图6 样本均值折线图
■图7 兽脊沙发草图
■图8 脊兽沙发
4.2.2 “轻盈的”——流苏高柜
流苏高柜选取冉盉(为样本1,在“稳重的-轻盈的”的感性词汇对中均值得分为0.63)作为设计蓝本。冉盉出自石鼓山西周墓地,其具有三柱足、鬲状袋腹、侈口、束颈,盖沿及颈部饰有勾连云纹,整体造型圆润轻盈,仿佛跳动的小鸟。
流苏高柜参考了冉盉的形制,柜腿参照了冉盉足的特点,并最大化突出了高悬足的设计特征;柜体则参考了冉盉鼓腹的外形特点,为更符合日常使用需求进行了适当的抽象化。在装饰上,参考了冉盉独特的环带纹样式,通过提取环带纹的要素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到流苏的装饰图案中,并将流苏饰于柜体下层,既起装饰效果又具有柜门的遮挡作用,有风吹过流苏摇曳生姿,仿佛带人回到那个浮华的青铜时代。
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对设计方案在“稳重的—轻盈的”这组感性意象的表现进行有效性检验。通过采用语义差异法制成7点语义评估问卷并进行发放,共收到98份有效问卷结果。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后得到结果如表10所示。可以见到,“兽脊沙发”的输出结果为负值,表明设计方案较好地表现了“稳重”这一感性意象;而“流苏高柜”的输出结果为正值,表明其成功地传达了“轻盈”的感性意象,故此次设计实践较好地达到了设计目标,实践结果有效。
表10 方案均值统计
商周青铜酒器作为青铜时代的特定产物,其独具匠心的形制、丰富多样的纹饰折射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以感性意象理论作为驱动,寻找用户情感意象与文化物品艺术特色之间的联系,将简单的元素提取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情感连结,不仅可以让文物之美进入家居生活,带来家具的设计创新,更能将民族之魂延续。
图9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