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2022-11-09 00:47夏青
大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科跨学科双创

夏青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工学院,江苏 苏州 215325)

目前,在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趋势下,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产业间的融合与优化升级的速度与规模也在加快和扩大。在提升工业强国建设实效,重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进行辅助建设,配备必要的新工科人才来进行科技创新与创造,有利于助力我国建设工业强国。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与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对新工科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学科融合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整合新工科优势教育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力度与品质,不断优化与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更好地将新工科的优势与价值发挥与诠释出来,更好地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性的有效提升,不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出更加优秀的双创人才,推动国家更好发展、更加繁荣富强。

一、新工科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一)新工科的内涵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科技时代,为了能够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更好地应对,新工科计划的提出能够更好地契合新科技革命的目标。新工科是科技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生、新型乃至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前所未有、全新的学科。新工科也是不同学科经过交叉融合后产生的新学科,通过改造、优化和升级传统、落后的工程学科,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并结合新产业、新技术的实际需求或者要求来分化、再造、重组、重塑或者衍生出新的工程学科。在工程教育领域与范畴中,新工科对于新体系、新质量、新模式、新结构以及新理念的聚焦程度较高、重视程度也较高[1]。新工科与传统的工科学科相比,更能够满足未来新经济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能够为新兴产业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优质、综合、全面型人才。

(二)新工科理念下双创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在新工科教育领域或者方面,我国陆续推出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以及北京指南等重要战略部署,这一系列的行动或者部署推动着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与实践目标得以更好实现,对于我国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性非常显著。由于新工科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或者专业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其涉及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机械与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生物工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等等专业。新工科将一些相近的专业融合到一起再创新,也能够将不同专业进行跨界融合,形成新工科、新专业。如将智能制造和医学专业进行结合,最终形成了智能医学的新工科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或者活动时,要结合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宗旨和导向,不断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新工科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的融合性

新工科的学科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理念与目标具有很高的匹配性与契合性,在培养新工科人才以及双创人才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协同培养和共享教育资源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医学专业创新创造教育时,学校及教师可结合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将机器人的智能技术及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实现智能医学或者智慧医学服务的有效应用。将智能制造专业学生与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融合或者跨学科组合来开展双创教育,这样既能够将智能制造专业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与应用,也能够推动智能医疗服务效果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目标,重视与新工科理念的融合与渗透,积极转变双创教育理念与育才思路,结合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对新工科学科界限的不断打破,进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过程中逐步实现跨学科融合,通过校企联合、新工科培训与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培养更加优秀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

近年来,国家非常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并在创新创业思路与理念的驱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在积极开设双创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出更多国家所需的双创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推进双创教育时,不仅要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也需要有更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但在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缺乏精准定位,没有将新工科教育的目标与理念凸显和展示出来,这会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实效性的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双创教育时,过分重视双创教育基础理论的灌输,没有全面重视新工科理念的融入、新工科教育实践与创新工作的开展,这会导致新工科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中,这些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意识和认知要与新工科的发展理念与方向进行融合,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与兴趣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新工科领域创新、创业与跨学科融合,进而导致人才培养实效性不高。

(二)跨学科融合的深度不够

在新工科理念与背景下,新工科强调学科的跨界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学科的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如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科进行融合,将云计算与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等学科进行融合,这些都属于新工科的教育领域与范畴。在新工科理念引导下跨学科融合后形成的新学科,能够更好地实践与应用新技术成果。双创教育着重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革,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假设与创新,经过反复实践与求证,进而研究、整合与创新出新技术等成果。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展的双创教育依然单一化,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与主导,教育形式与理念均单一化,新工科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深,缺乏新工科的理念与精神的融入[3]。与此同时,新工科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力、创新力的应用型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由于新工科与双创教育之间跨学科的融合性与契合度不够,二者协同培养人才的目标得不到更好地实现,影响新工科以及双创人才的更好培养。

(三)新工科优势与价值没有得到更好诠释

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优势在于“新”,其涉及新科技、新产业等领域。新工科人才必须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科技理念与思路强的优质、综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双创人才的过程中,忽视新工科优势理念与价值的重要性,没有全面整合与应用新工科资源与内容,在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新工科专业与双创教育活动产生分离,二者的融合性不强,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新工科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通信工程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可将新工科中的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技术或者学科与这些专业进行匹配与融合,不断利用新工科优势来转化与利用闲置的特色资源。但由于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工科教育、双创教育方面各自为政,没有实现跨专业融合与学科衔接,再加上没有专业教师的推进、指导与辅助,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双创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一)双创教育目标的精准定位

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双创人才时,必须要从理念与思路上进行转变与优化,积极地将新工科的理念与内涵为指导,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精准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新工科人才,重视教育实践工作的全面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在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要以新工科的发展方向为先导,将物联网、云计算、新材料、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或者专业为切入点,实施多样化、多元化的创业与创新指导与帮助,并从教育资源上进行辅助与倾斜,建立与健全双创教育机制与课程体系,优化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方面,使其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定位更加精准。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目标,将新工科教育知识与内容融入双创教育课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意识到新工科的挑战与机遇,有更大的危机意识与思维,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向新工科人才的方向努力发展[4]。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双创实践教育课程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与环境,推动双创教育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二)加大新工科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力度

在实施双创教育工作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秉承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与教育精神,在双创教育与新工科范畴内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不断构建更加健全的跨专业新工科双创教育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理念、学科设置以及实践课程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实现跨学科融合。学校以及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指引与实践指导工作,鼓励新工科专业学生参与多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并组织与开展多元化的双创教育项目,引导多专业学生进行跨界融合,一起参与双创项目研究,这样经过专业融合与探究,能够增强跨学科的教学效果。在实施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学生间跨学科合作的程度不高,很多双创成果没有得到实践与转化,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实用性。因此,在开展新工科双创教育工作时,重视学科间、专业间的融合,不断突破传统科技的束缚,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整合自身教育资源,壮大师资团队,推动学科的创新与融合。在实现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可科学地选择一些典型、恰当的案例来进行辅助与引导教学,并鼓励与引导教师、学生不断总结优秀案例中成功的教学经验、人才培养思路与方法。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积极组织一些新工科课题项目,由教师以及学生共同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学生共同组建和研究课题,推动新工科与双创教育跨学科融合效果与水平的提升。

(三)重视新工科优势资源的利用、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重视新工科优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并对新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实现新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将新工科的实际育人理念与内容融合渗透至双创教育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新工科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也能够推动双创人才的更好培养,丰富其育才形式与内容,更好地利用新工科资源与内容来辅助与助推双创教育。与此同时,新工科培养的人才是实践型、创新型的,而双创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由于新工科人才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重视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时注重“应用型”作用的发挥,过分重视双创教育理论教学,且学生所接触或者涉及的双创教育内容也多与理论有关,如双创计划书、扶持政策、双创概念及理念等等,这些理论性的双创教育不仅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兴趣与积极性,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也是背道而驰[5]。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中,积极引导与鼓励教师、学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再利用好新工科的优势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从创新创业方面给予全面的引导与指导,推动新工科双创教育效率与效果的全面提升。

(四)重视校企合作力度的加大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与育才手段,由于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强,学生很多创新创业的思路与成果没能得到实践与应用,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将一些先进的创新工艺、技术或者成果扼杀在摇篮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双创教育成果的展示与作用的发挥。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活动时,既要注重新工科理念的指引与优势资源的应用,又要积极深化与拓展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企业的各岗位工作上发挥自己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6]。与此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也可与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邀请或者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专家或者工程师来校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与创业帮助,从专业技能、实践技巧与创业思路等方面给学生分享一些“干货”,让学生少走一些创业弯路,从思想上激励学生创新创业,从实践行为上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提升校企合作育才的实效性,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及育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双创人才时,重视新工科理念的融入与指导,深度挖掘与利用新工科教育优势资源,以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实现多学科知识与技术的整合与创新,这有利于增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由于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双创人才上缺乏明确且精准的目标定位,在跨学科融合上缺乏广度与深度、在双创成果上缺乏必要的转化等等,学校要结合当前双创教育现状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拓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工科优势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机会和空间来创新与创业,培养与激发学生双创的兴趣与积极性,不断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以及社会的更好发展输出更加优质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跨学科双创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跨文化、跨艺术、跨学科研究:钱兆明教授访谈录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