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
(衡阳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部,湖南 衡阳 421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1]。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新时期,互联网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更便捷,受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大学生思想观念又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亟须加强党史教育,进行思想引领。目前高校党史教育多采用传统单一化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这不仅忽视了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特点,还降低了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深入探索党史教育新路径,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新时代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将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探讨高校党史教育的四种模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加强党史学习,用党的优秀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武装头脑。高校课堂是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最重要的阵地。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梳理党史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性了解党的奋斗历程、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坚强意志。因此,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场域,需要紧贴时代发展,把握学生需求和特点,构建受学生喜爱、老师认可的特色党史课堂教学育人体系。
衡阳师范学院根据学生党史知识储备情况、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深入探索研究适合学生发展、易于学生接受、紧跟时代潮流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可将党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讲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历史,通过展现中国发展历程让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可将党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实践发展最新成果和理论创新,采用生动有趣的影视教学,如《建党伟业》《秋收起义》等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可将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聚焦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党史教育主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知识和理论教育。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简单孤立的[3]。因此,在开展党史教育中,要深化对“四史”理论的学习教育,使其坚定政治立场。衡阳师范学院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邀请优秀党员讲述党的历史故事,激励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校团委还开展以“学习伟人风范,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讲坛讲座,让全校团员青年认知历史、深化认同,勇担强国使命。各教学院也积极开展以“学党史,悟提升,我与衡师同提升”等为主题的各类讲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学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关心。因此,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对党史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和党性修养,通过教师的言行,将党的创新理论知识、优秀精神文化传授给学生。衡阳师范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各部门、教学院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 周年”主题,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衡阳师范学校邀请党史学习教育省宣讲团来校宣讲,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学习,此外,学校还积极举办教职工“讲党史·颂党恩”微宣讲、以“师魂映党旗”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激发教师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加强教师党史知识的储备。
在多元文化和信息网络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以文化物象为载体的各种价值观念,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传媒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们的视野,挑战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固有价值观[4]。高校是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孵化器,高校文化则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内涵和人文氛围的体现,具有渗透性、互动性、传承性、变化性的特征。党史教育是党和国家历史经验凝结的产物,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之中,对正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是将党的先进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环境建设文化等各类校园文化之中,既传承了党的优秀文化,又加强了先进校园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领悟革命先烈们身上蕴藏着的崇高精神品质。党史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党史知识渗透于学生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
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5]。为此,衡阳师范学院充分挖掘党史教育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对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进行探索。
一是营造浓厚党史教育校园氛围。衡阳师范学院充分挖掘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传承优良文化和崇高精神,重点推出“湘南第一党支部”历史陈列项目,建设了“湘南第一党支部——中共湖南省立三师支部”革命历史陈列馆。校园内还设有革命先烈张秋人、蒋先云等人物雕像,让学生在校园中随处都可寻到红色文化的踪迹。优秀校友向母校捐赠了珍贵的党史人物藏书、1100 余册部分党史人物传记丛书和400 余件珍贵实物和史料。
二是组建专业党史宣讲团。要想开展好党史教育,就要讲好党史故事。一支由青年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团员组成的“党史学习教育之红色校史故事宣讲团”行走在衡阳师学院各个地方。这支宣讲团利用周末、晚上等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宿舍,走到学校国旗广场、食堂、篮球场等场所,向学生讲述学校红色校友的革命先进事迹,让党史教育入脑更入心。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衡阳师范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如“学党史,诵经典,守初心”读书分享会、“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辩论赛、“建党百年,传承有我”红色经典片段展演比赛、《歌声里的党史》音乐党课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党史教育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党史知识,努力成为党史文化的传播者。
理论学习是基础,学以致用是目的,知行合一是关键。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要想深入理解领悟知识内涵,就要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推进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有助于实现教化与内化的结合,达到知行统一[6]。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要将党史知识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一是可以增强高校实践教学实效性。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前高校教育多侧重理论教学,常忽视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教学常常出现活动流于形式化、活动意义淡薄化、活动形式单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降低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获得感。学史力行,就是以行践知,学以致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努力将学习成果转换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大智慧。因而,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理论知识的领悟与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广大青年说道:“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7]衡阳师范学院努力打造“互动式”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师生与校外的联系互动,学习并传播党史知识。
一方面,开展走访教育,拓展实践育人阵地。为积极探寻党史教育新阵地,衡阳师范学院组织师生开展红色文化参观走访教育,成立了由一批有情怀、知校史、懂传播、高素质青年师生组建的“红雁”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室。这批青年师生先后到了湘南学联旧址、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读红色经典、寻红色足迹、访红色老人、讲红色故事、做红色宣讲的实践活动;同时,还组织师生前往中共衡阳党史馆、王船山故居、夏明翰故居等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师生们能够在情境中,深入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真正实现沉浸式教育。
另一方面,链接多方资源,共建协同育人机制。为实现将大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构建良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氛围,衡阳师范学院积极链接多方党史教育资源,构建协调育人机制。一是走进社区,进行理论宣讲。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进行校内外“双百场”巡讲,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声情并茂地向社区讲述革命先烈感人故事,坚定理想信念,传播红色信仰。二是走进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衡阳师范学院结合各教学院专业特点开展了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理论宣讲、经典诵读、知识竞答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法学院走进小学开展“学史爱党,红色基因代代传”微光课堂主题教育活动等。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获取速度更快、学习方式更新颖、学习需求也更多样,这无疑对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网络教学,一方面能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提供有效渠道。高校作为大学生的集聚地,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平台,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通过自建融媒体平台传播知识,拉近与学生的关系[8]。然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不良文化信息冲击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借助网络媒体技术开展党史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浪潮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网络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需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00 后”,他们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更多是依靠浏览各类网络平台获取大量信息咨讯。因此高校利用网络媒体技术进行党史教育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
网络教学需要大量高质量数据信息资源做支撑,而百年党史资料恰巧能为党史教育网络教学提供信息准备。衡阳师范学院与时代同进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挖掘党史教育资料,科学运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共享式”网络教学育人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灵活地运用网络技术优势,搭建科学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拉近党史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该校首先在校园官网上搭建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及时发布校园党史学习教育动态,定期整理最新党史学习理论资料,有效传达上级指示和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地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其次借助“学习强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工程”“党史教育专题网络培训”等平台,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激发党史学习热情,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最后各学院、部门还借助官方微信号、微博平台等,设置党史学习专栏,定期推送系列党史校史学习资讯,进一步丰富党史教育渠道,掀起党史学习热潮。
该校根据当前“00 后”大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和网络化的学习特点,创建了具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微课堂”,采用个性鲜明的党史教育方式,加强了党史教育的趣味性。衡阳师范学院“红雁”文化传播研究工作推室制作出了《“湘南教育王”蒋啸青》《“广州三杰”张秋人》等10 余部革命校友微视频;学生工作部也推出了辅导员讲党史《百年党史的衡师记忆》的视频。此种模式不仅充分挖掘了党史校史资源,创新了党史教育文化产品,还为党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网络资源,为构建党史教育信息资源库做好铺垫。
当前,高校主要采用学校—学院—班级—个人自上而下的管理教育模式。衡阳师范学院结合校园教育管理特点,借助热门网络交流互动平台,以微信、微博、易班等交流软件为依托,创建线上交流互动群(组),实现党史教育信息校园发布、学院传达、班级讨论反馈、个人思考领悟的学习联动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