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凯,赵艳林,2,李治*
(1.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1499)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去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量新型工科科技人才有助于完成德育和智育的根本任务,满足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了培养大批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国家积极推动工程院校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推出了“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两类学生有各自的学科课程,并且互相独立,授课教师也有所不同,不能系统地规划教学课程。而“本研贯通”培训管理模式指的是将两个独立的学生管理学科合并成一个管理学科,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两个培养阶段之间的隔阂,从而促进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的有机衔接。学校提出“本研贯通”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土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目的是建立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概念相较于本硕连读概念有些相似,但又不同于本硕连读。它更强调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和研究的流畅结合,将两个阶段融为一个阶段,相较本硕连读,它的认同感更为强烈。该模式在全国重点高校的不断测试和积极推广下,逐渐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可。
“本研贯通”的培养模式,在整合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不仅可以缩短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周期,而且还能促进本科生的学习,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将“本研贯通”的培养模式应用在土木类专业上,可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哪些人才可以在此种模式的催化下诞生,是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行为基础来对培养规格与方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整体认识。
我国高等学校的两个主要教育层次分别是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他们的实质应该是互利共通的。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期间所学课程与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学课程的连贯性很强,通常都是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知识的学习过程。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前提,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和博士之间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从侧面反映了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博士阶段的缩影。因此,高校在培养目标的制订中要突出“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培养目标要兼具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优势。
人才作为创新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需要以“本研贯通”的思维模式培养人才,有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高校具备学科人才文化底蕴的优势,应该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教育模式过于紧凑,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区别就会过于明显。这与学科与专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初衷背道而驰。
“本研贯通”的教育模式,是以坚持本科生及研究生共享教学与科研资源为原则。协调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消除学科与专业之间的隔阂,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经由此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更加具备革新意识与立异能力。“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应结合土木类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本研贯通”式一体化培养制度,加强土木类系列课程纵向和深度建设,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课程生态相结合,衔接后的新课程体系更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实践、创新的系统训练。
土木类专业“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可以采用有效筛选模式。高考的成绩不能作为是否可以入选的唯一条件,因为学生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来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因此将生源选拔的时间定在开学是不合时宜的。
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在本科一年级结束,二年级开始时可以通过自愿报名或者考试筛选的方式,选拔出一批有意愿攻读本校研究生的学生,将这些学生组建一个新的班级。通过此方法筛选出来的学生,并非能一直留在该班级中,为了防止学生懈怠,该班级将采取滚动模式筛选人才。
在本科四年级之前,每年根据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排名决定他是继续留在该班级还是返回普通班,以此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该班级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班级。他们将在本科学习的前三年学习土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业课程不会很多,此时可以学习硕士研究生阶段要学习的课程。在正式读研阶段,由于大学四年级时就已经将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学习完毕,所以只需再读两年研究生即可毕业,在这两年中,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跟着导师进行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
“本研贯通”的理论课程体系,缩短了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教育时间,更加注重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完本科以及研究生期间的课程,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创新中。对于土木类的学生来说,由于本科期间和研究生期间的专业主干课程非常相近,“本研贯通”课程体系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对照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整体课程,要打破学习阶段的界限。高校应该做到既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分段培养要求,又不能打破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做到本科阶段的课程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完美衔接。
“本研贯通”的实践课程体系,不单是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验生硬地叠加在一起,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出发,不间断地进行实验创新,将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方案两者有机结合。本科阶段注重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此时是依靠专业知识来构建具备一定复杂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阶段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高校应该将本科课程内容和研究生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在本科阶段注重创新研究意识的培养,鼓励本科生提前接触科研,有了创新意识,在研究生阶段创新能力培养就会水到渠成。
目前开设的土木类系列专业课程中,本科生课程包括“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地质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结构力学”“钢结构”等。研究生课程为“高等岩土力学”“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结构动力学”“高等钢结构”等。上述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核心课程属于同一学科,基本理念都是一致的,只有基础和高等的区别。
总体来说,土木类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层次性,能体现出本科阶段注重基础,研究生阶段注重能力提升的特点。
构建“本研贯通”的实验教学团队,旨在创建一个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与高度责任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具有一定学术成就,充分了解本专业专业课之间关系的团队。
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做到研究成果和实践教学知行合一。其任务不仅局限在构建“本研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还应该做到切实融入真正的实验教学中。组建高水平“本研贯通”的师资教学队伍是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体系,保证教学流程的一致性、先进性,使得本科生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时节约整体学习时间。
建设一支既有整体的理论知识框架,又有强大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关键。学校应该充分重识“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关键地位的教师团队。
为了提高实验学习的质量,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让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并且鼓励教师把科研和教学结合在一起,由此创建出一个特殊班级所独有的导师工作组。团队成员可以选择具有良好科研水平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院特点组建。
以桂林理工大学土木类专业为例,对于参与“本研贯通”培养方案的学生来说,一般采取本科班主任和硕士导师的双导师模式,学生在校阶段前三年由本科阶段的班主任负责,主要负责本科阶段的理论学习。到第四年时以老师推荐或者学生自行申请的方式进入导师工作组,在导师或者研究生的指导下提前感受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学习阅读翻译相关文献,协助研究生做相关实验。导师整合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更高效地从本科的理论学习过渡到研究生的理论学习。由于土木类的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较强,所以对于土木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就较为容易。
由于经过选拔出来的学生本应该在大学就读的时间相较于普通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少了一年,缩减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过渡时间。因此,在基础阶段,要注重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加顺利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部分学生理论成绩很好,从表面上来看很符合选拔人选标准,但是实际进入硕士阶段并不能快速、融洽地适应科研教学模式。所以,为了能给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应该鼓励学生参加本科阶段国家举办的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本专业的相关比赛。学生完成项目或者比赛,会掌握撰写或者查阅文献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也在一次次比赛中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培养以后研究生阶段非常注重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由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氛围、学风建设和硕士阶段差异较大,所以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风建设对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在本科阶段学生被选拔到同一个班级,但是到研究生阶段将会分配到不同导师的团队,即便如此也应该保留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由于班级是滚动式选拔人才,在被选入特殊班级的时候就应建立起强大的规划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做好两手准备,即便不能继续留在该班级也能以优秀的本科生身份毕业,确定整个学习阶段的奋斗目标。
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教育发展也随之不断进步。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的背景下,高校应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作为知识的传授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充分把握社会的需求、顺应时代需求,改革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一座桥梁,其整合了学生本科阶段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能力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能力,学生在这一培养体系中,经过长时间周期性的学习,从而直接提升了自我创新意识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本研贯通”体系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相比普通升学流程培养的研究生会更加优秀。
目前我国“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培养模式的受众是卓越人才,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培养过程中遵循本研贯通、通专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国际化培养的原则,突出个性化培养,在评价机制上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为满足国家对优秀创新人才的需求,通专结合、一专多能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通过对土建类学生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提升了桂林理工大学土建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土建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科研潜力与综合素质,大幅提高了应用实践能力。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是桂林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地方发展,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与现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的水平。“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对土建类卓越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发展及加强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土建行业的先进人才,高校应该通过促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联系,积极探索土木类专业“本研贯通”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