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传统钩编技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也是所在单位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艺术审美类课程,每年选修报名人数达500人左右。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深入梳理传统钩编技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本门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并在教学完成后进行思政育人成效考核与思考,以便进一步地改革实施,达到提高人才质量、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贯通整个教学环节。
表1 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对教师教学具有指导性,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传统钩编技艺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当前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智能制造等背景,拓展专业课课程内容并体现思政教育内涵,在课程的目标中增加传承非遗技艺,以践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等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树立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思政就是在非思政的课程中,讲出立德树人的效果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唤醒专业课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保证课程内容完整性和教学效果的同时,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有趣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钩编技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课,宜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途径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表2所示。
表2“传统钩编技艺”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思政融入点
章节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内容描述及思政意义四 传统棒针编织针法责任担当、技艺传承为融入点。通过“面条织毛衣”的小视频,引出辞去日语翻译的高薪工作回乡织毛衣,带动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的潘锐彬,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技艺、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感受责任担当,埋头钻研。
每个普通高校专业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积极上进、敬畏规则、遵法守德,全身散发正能量,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教师既要做学问之师,又要做品行之师,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应了解本学科相关的政治、历史、法律、道德文化等知识,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新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新事物不断涌现。教师应与时俱进,利用各种新媒体获得新知识、技能,采用“讲、查、做、演、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工作。“讲”即为教师讲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查”,学生依据教师授课布置的问题、重难点、兴趣点或延伸知识,以“问题导向”进行查阅与学习。“做”,学生大量的时间应该放在实践上,多进行与社会实践调研相关的设计,使学生有机会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设计案例,着重于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路径,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课程思政实施的整个过程。教师及学生们通过日常交流演示技法、社会服务实践、制作网络APP推文、短视频等,参与编排、拍摄、编辑整理等活动。培养“科技、艺术、工学”结合能力和未来无限制的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社会各界要营造浓厚的爱国爱党氛围,讲好中国故事、宣传爱国典型、创作爱国作品。笔者所在单位就有效地将专业特长与爱国爱党宣传融合起来,做到课程思政融入每门专业课和实践中。如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在服装学院公众号“衣尚青春”上推送“青春心向党,服饰作品礼赞党——服装设计与工程《编织技法与工艺》优秀作品展”,展览作品以为党献礼为主题,通过编织的形式完成各类作品,同学们学党史,了解我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及我国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定设计方案,利用所学传统钩编技艺技能,呈现出自己对党、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如图1服装设计与工程班部分作品。
图1 服装设计与工程191、192班部分编织作品
2022年,冬奥会颁奖花束特别引人注目。颁奖花束采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手工制作。绒线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节俭、绿色、可持续办奥理念,寓意着温暖、祥和,可永久保存,成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花束的编织技艺也正是传统钩编技艺课程所教授的内容,正是这些民艺作品生动反映了真实扎根于民间、传承匠心的技艺,更加印证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理念,增强了文化自信、专业自信。
我国服装产业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大量精雕细琢、严谨认真、专注执着、淡泊名利的创新型服装专业人才。大学需要培养能够适应和赢得未来的人,应引导学生传承我国的棒针编织这项传统手工艺,终身学习,跨界融合就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埋头钻研,用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活法。
笔者在河南科技学院服装设计与专业必修课“编织技法与工艺”和学院通识教育课《传统钩针技艺》等课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普遍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升。(1)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政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有趣、充满活力。(2)通过引入真实的人物故事案例,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跨学科专业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3)通过传统钩针编织艺术非遗项目、大国工匠视频的导入,让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践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通过线上线下的课业展、创新创业作品展、河南科技学院服饰文化节期间的手工编织艺术大赛、“为党献礼”优秀作品展等作品展览与参赛获奖,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5)笔者及授课团队通过授课,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成功申报了2021省级精品课程《传统钩编技艺》、2021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编织技法与工艺》等,为其它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传统钩编技艺是一门艺工融合的专业实践课,也是其它各个专业人文艺术审美类通识选修课,应充分发挥其受众多的特点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为重点的育人目标下,激发出其隐性教育功能。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作为专业课老师要承担好育人责任,担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的重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充分发挥专业课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