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2-11-08 04:37林舒恩余若韵赵如雨谢淑君凌雪梅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智慧

林舒恩,余若韵,赵如雨,谢淑君,凌雪梅,曹 阳

(1. 华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2.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0 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指出,要加快农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协调。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城乡资源流动的重要手段,对农村实现经济现代化意义重大[2]。随着乡村旅游的推广,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旅游产业发展的知识效应备受关注[3],“乡村智慧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且在北京、海南、湖南等地区已有成功案例[4]。目前学界关于“乡村智慧旅游”的讨论主要是在发展模式与路径[5-6]、智能服务系统设计[7]、游客感知[8]等方面,缺少对乡村智慧旅游系统性总结的综述类文章。本文主要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作为数据源,选取国内乡村智慧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目前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进展与热点。

1 乡村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旅游”的概念在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首次被提出[9]。“智慧旅游”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类旅游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旅游服务的便捷性,满足旅游者需求[9-10]。2015年国家旅游局(现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20年形成系统化智慧旅游价值链的建设目标。

乡村智慧旅游是近年在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两大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作为“乡村旅游”的升级,“乡村智慧旅游”指的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化赋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智慧化收集、处理与及时发布,便于各主体作出科学决策,促进旅游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态[5,11]。乡村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科学路径[12]。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作为分析工具,对近年国内乡村智慧旅游的研究发展与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了实现CiteSpace分析中的高查全率与高查准率,本研究选取“(SU=智慧旅游 AND SU=乡村) OR (SU=智慧 AND SU=乡村旅游)”作为检索词条,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中进行高级检索,共搜索到2013-2021年的483篇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与梳理,剔除时评、报纸、无作者、与主题无关等无效文献信息,最后筛选出442篇文献。

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并呈现共现图,共现图中的节点表示被分析的对象,节点大小表示出现次数,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存在共现关系。通过分析合作网络、聚类关系图、时区图等共现图,发文量、关键词频次等数值数据,总结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趋势与热点。

3 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3.1 年度发文趋势

按年份统计每年的发文数量(见图1)。由图1可知,我国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呈现缓步增长到平稳发展的趋势。2013年,随着“智慧旅游”在国内的逐步推进,学术界开始研究智慧旅游在乡村推广的可行性。随着“互联网+”和“乡村振兴”等的提出,与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相关的研究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峰值。2020年新冠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导致2020年及之后关于乡村智慧旅游的研究发文数减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图1 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的发文数量

3.2 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

在442篇文献中,由独立作者发表的文章达260篇,占58.82%;由2位作者合作发表的文章99篇,占22.39%;由3位及以上的作者合作发表的文章有83篇,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乡村智慧旅游主要以独立研究为主,合作型研究成果较少。

图2 论文作者数量分布

表1 发文数3篇的作者及所属机构

使用CiteSpace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节点类型选择“Author”,阈值top N设置为50,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见图3)。作者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Density)仅为0.0022,表明目前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多数作者处于独立研究状态。通过深入研究可知,在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中,独立研究的作者均大致形成了固定的研究方向,但多数人未形成固定的研究团队。

在研究乡村智慧旅游中突出的合作团队包括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杨艳[14-16]为核心的团队,主要研究江苏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王颖、胡燏、张仕海、赵艳玲[17-18]组成的团队,主要研究乡村智慧旅游系统设计;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骁、刘学艺、高宁[19-20]团队,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因素和发展路径。此外,其他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农产融合的乡村农业现代化建设[21]、农家乐转型发展与路径探索[22]、乡村旅游智慧平台建设[23]等。

图3 国内乡村智慧旅游研究领域发文作者合作网络

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设置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其余设置与作者合作网络(见图3)相同,得到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见图4),图中共有426个节点,节点间连线共有92条,网络密度为0.001。从中可以看出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尚未建立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体系。此外,对研究机构的发文数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发文数量排序,提取发文数量前十的机构,结果如表2所示。发现发文数排名前十的机构的发文量较低,最高发文量仅为6篇,为四川旅游学院,其余机构发文数均不超过5篇。排名前十的机构发文总和不超过有效文献数据的1/10,且多为核心作者所属机构,表明目前在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的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分散,缺少领军研究机构。

图4 国内乡村智慧旅游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合作网络

表2 发文数量前十的机构

3.3 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24],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分析近年来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在CiteSpace中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使用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Minimum Spanning Tree进行裁剪,其余设置与作者合作网络(见图3)相同,得到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见图5)。图中共有节点915个,节点间连线有1 099条,密度为0.002 6。其中乡村旅游与智慧旅游呈现了较强的中介中心性,中心性(Centrality)分别为0.65与0.45。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频数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与中心性分别为:乡村旅游(0.65),智慧旅游(0.45),乡村振兴(0.31),互联网+(0.23),全域旅游(0.11),智慧乡村(0.18),乡村旅游发展(0.07),可持续发展(0.05),旅游业(0.09),转型升级(0.07)。可以看出乡村智慧旅游的研究紧密跟随国家政策的变化,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图5 关键词共现图

表3 高频关键词

在关键词聚类图中,Modularity表示聚类模块值,是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网络的Modulity越大,表示网络得到聚类越好。Modularity Q(Q值)大于0.3表示网络的社团结构显著,Silhouette(S值)表示聚类平均轮廓值,是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其值大于0.5,表明聚类结果合理[25]。通过对乡村智慧旅游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见图6),其模块化指标Q值为0.778 6,S值为0.950 1,表明聚类网络的聚类合理,能够明确反映主题。

从图6可以看出,关键词分成10个聚类,依次为#0乡村旅游、#1智慧旅游、#2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发展、#4智慧农业、#5互联网+、#6智慧乡村、#7乡村、#8文化旅游、#9全域旅游,在研究内容方面,乡村智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化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策略,且强调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12,26]。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区块链、大数据、5G技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27-29];运用媒体营销、电子商务等方式宣传乡风乡情、历史文化等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一直是乡村智慧旅游的热点话题之一[30-31];除了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讨论外,游客的实际参与和感知体验也备受关注[8]。

图6 关键词聚类图

3.4 研究主题演变分析

对关键词按照年份排序形成关键词时区图(见图7),时区图展示了近年来研究重点的演变趋势。结合发文数量的变化图(见图1)进行分析,乡村智慧旅游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图7 关键词网络时区图

(1)研究萌芽阶段(2013—2014年)。2014年及之前发文总量较少,关键词类别相对单一,说明该阶段学界、业界对于“乡村智慧旅游”的关注较少。自2012年张凌云等[10]人首次提出系统的“智慧旅游”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后,一些乡村旅游相关领域的学者相继开始探讨智慧技术介入乡村旅游的可行性。该阶段词频较高的关键词为:智慧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乡村智慧旅游。但前期学界只是将信息手段作为解决乡村旅游问题的一种途径,例如:何艳琳等[32]提出利用网络宣传渠道开展“智慧旅游”,扩大乡村旅游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周广海[33]建议运用智慧旅游平台完善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2014年,郑耀星和曾祥辉[5]对“乡村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定义,并以福建省为例从基础保障体系、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4个方面构建“乡村智慧旅游”架构,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

(2)缓慢发展阶段(2015—2017年)。2015年和2016年在乡村智慧旅游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关键词,关键词词汇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进入发展期,并呈缓慢发展趋势。这与“互联网+全域旅游”的新业态发展有关:一方面“互联网+”给旅游业带来了资源信息和营销体验的变革,另一方面,全域旅游对传统旅游产品服务的突破转型提出新要求。在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互联网+”和“全域旅游”成为该阶段两大研究热点(见图7)。以“互联网+”为关键词的研究包含发展模式探究[34]、地区实践经验总结[35]、智慧旅游景区建设[36]等;以“全域旅游”为关键词的研究既有以全国作为研究对象的宏观视角[37],也有地区之间作对比的微观视角[38]。同时,国内多场学术会议将“乡村智慧旅游”作为会议要点,讨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对乡村旅游发展转型的可行性,以及“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新模式与新思路[12]。

(3)高速发展阶段(2018—2019年)。2018年发文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关键词出现新的高峰,多元发展趋势明显。自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也围绕乡村旅游升级出台了相关行动方案[39],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进一步深化。如图7所示,关键词“乡村振兴”呈现较强的中心度,并出现了多元概念的交叉研究,如发展路径、高标准粮田等,并在地域尺度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地域尺度上,有对单个景区的智慧化旅游模式规划[40],也有对整个市域[41]、省域[42]的全面研究;在发展主题上,有以可持续扶贫发展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路径讨论[43-44],也有对基于“三生空间”考虑不同乡村振兴模式适用性和利益关系的研究[45];在影响因素上,杨艳等[15]人将乡村旅游信息化和区域旅游经济的关系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良性正耦合关系,石斌[46]则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力出发,综合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创新、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乡村智慧旅游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为该主题下学科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基础。

(4)稳步发展阶段(2020年-)。2020年发文量有所下降,新出现的关键词数量较少,整体发展速度放缓。从宏观环境看,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2020年上半年全国旅游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定程度上对“乡村智慧旅游”的研究产生了打击,但学界仍对此保持较高关注,该阶段词频较高的关键词为“疫情”“文旅融合”“融合发展”等。部分学者基于之前的研究成果继续探讨乡村智慧旅游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发展[47-48];另外一部分学者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如孙翠平[49]、吴抒洋[50]关注乡村智慧旅游在应急防控中的运用。

4 结语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1年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在时间序列上,乡村智慧旅游研究可划分为萌芽阶段(2013—2014年)、缓慢发展阶段(2015—2017年)。高速发展阶段(2018—2019年)和稳步发展阶段(2020年-);②在发文作者和机构合作关系上,目前乡村智慧旅游研究领域中缺少领军人物,仅有少部分学者形成了固定的研究团队,同时研究乡村智慧旅游领域的机构分布分散,相互合作少,未形成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③在研究热点上,乡村智慧旅游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包括乡村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振兴,互联网+,全域旅游等。将关键词聚类可得到#0乡村旅游、#1智慧旅游、#2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发展、#4智慧农业、#5互联网+、#6智慧乡村、#7乡村、#8文化旅游、#9全域旅游共10个聚类,研究热点聚焦于智慧化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方向紧跟时事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政策导向性显著,并呈现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态势。

但针对目前中国乡村智慧旅游的发展,其研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未来更应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①促进多学科视角深入合作。目前参与乡村智慧旅游研究的学科主要有市场营销学、旅游学、公共管理学等,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多局限于理论研究。乡村智慧旅游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形成的旅游新形态,其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力量,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电子信息工程等理工学科的力量。推动多元学科的深入合作,促进乡村智慧旅游研究的多学科思维碰撞,有利于乡村智慧旅游研究的繁荣发展。②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理论框架。乡村智慧旅游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个案的实证分析多,总结规律的规范分析少,研究层次较低。这要求乡村智慧旅游未来研究在继承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实现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深度融合,并且要强化问题机制研究,增进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总结,构建与完善学科的理论框架。③推进乡村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规划,立足乡村实际情况,构建高质量的乡村智慧旅游实施路径与运行机理,挖掘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理论内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模式与路径[39]。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智慧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