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1-08 04:37刘坤芳丁艳芬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科技成果

于 磊,刘坤芳,丁艳芬,李 昕

(滨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山东 滨州 256600)

0 引言

我国在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快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2002年科技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意见》,2007年科技部先后发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降低科技创新成本。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首次描绘了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蓝图,并指出技术转移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从优化国际技术转移体系的基础架构、拓宽技术转移通道、完善政策环境和支撑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

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技术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吴寿仁[1]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科技成果质量、转移转化环节及方式等方面对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进行探究。姜慧敏等[2]以技术合同成交额为研究指标,总体分析我国技术交易发展态势,并从强化政策支撑、支持高新技术技术企业发展、推进高校院所职称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宋丕丞[3]从技术交易买方的视角分析了技术中介服务下沉与促进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的关系。和晓楠[4]从运行机制、专业人才队伍、政策法规支撑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技术转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制约因素,也为各地提升技术转移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实施提供参考。

滨州市近年来技术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技术交易覆盖面不断深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滨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1 滨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现状

1.1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滨州市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市政府先后出台以下多项政策,2018年发布《滨州市贯彻落实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2019年发布《关于加快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21年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20〕26号文件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实施意见》。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快技术市场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推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调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1.2 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源头是科研成果的持续产出,而各类创新平台则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主力军之一。近年来,滨州市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按照企业在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和成果转化不同创新阶段的需求特点,积极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培育体系,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积极推动魏桥创业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开展战略合作,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科学实验、产业服务及科技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了成果产出、中试扩大、成熟推广、落地实施的全阶段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并且设立100亿元的投资基金,聚焦铝业、纺织等滨州市主导产业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已经孵化出7家科技型企业、5个研究中心、2个检测中心,同时也在加速推进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形成了以滨州渤海科创城研发转化基地为支撑的科研转化平台。目前,滨州市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这些平台成为全市创新人才集聚、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转化的载体。

1.3 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往往需要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联动,而中介服务则是促进供需联动的力量。针对中介服务机构匮乏、基础薄弱的实际,滨州市自2019年开始启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北京等地引进成熟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时加速培育本地技术转移机构。为了提升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连续3年在全市举行了技术经纪人专题培训,选拔人员参加国家、省级的技术经纪人培训,逐步建立起本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技术转移人才力量得到了初步充实提升。在市级层面建设了1个覆盖全市的综合性技术交易中心,建立起11家较成熟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同时为了鼓励引导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14家技术合同登记服务点,构建起覆盖所有县市区的“1+N”线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网络。同步建设了“滨科云”线上技术交易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市场化评估、技术交易登记等专业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技术转移转化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对促进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

1.4 技术对接不断深化

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促进技术成果在供需双方之间流动,能够取得优势互补、共享共赢、共创发展的双赢局面。近年来,滨州市积极组织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技术对接活动,市政府先后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沈阳分院、天津工业大学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政府层面建立起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推动建立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滨州中心和滨州铝谷中心,其中铝谷中心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山东设立的第一个县级、也是唯一具有行业特点的转移转化中心。打造了“渤海科创汇”技术交流品牌,邀请中科院各院所、京津高校、省内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滨州对接洽谈,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要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供给侧和产业技术需求侧精准对接,持续繁荣滨州的技术交易市场,反映到技术合同登记数据(如图1),滨州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逐年上升,2020年登记成交额78.56亿元,同比增长450%,2021年登记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7.9亿元。

图1 滨州市历年技术合同登记情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短缺

高校及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领域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在科研平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有显著带动作用[5]。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全国3 554家高校成果转化合同达到466 882项,总合同总金额达到1 256.1亿元,其中不乏金额过亿元的大合同。就滨州市而言,目前只有两家本科院校(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和两家专科院校(滨州职业学院、滨州科技职业学院),高校数量少,科研产出较低,其中两家本科院校2020年和2021年进行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仅为104项。高校资源的短缺难以为提升区域技术转移成效提供充足的原始性和高技术科研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创新发展。

2.2 技术市场管理薄弱

技术市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科学指导、谋划布局,也要结合实际,把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提升本地创新水平的动力。而目前滨州市7个县(市、区)的科技部门中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从事技术市场管理的人员,大多数人员都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工作人员处在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效率低的困境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技术市场管理工作中,技术市场管理工作亟待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能力素养还有需提升。

2.3 服务机构水平有待提升

滨州市自2019年启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有1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1家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通过对机构进行调研和绩效评价以及结合实际服务成效来看,存在质量良莠不齐且部分机构活度较低的情况,有的机构全年促成了过千万的技术交易额,有的机构全年只促成几十万甚至几万的技术交易额。从总体来看,滨州市的服务机构普遍规模较小、服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服务能力不足,较难促进技术资源在全市范围内有效流动。同时,服务机构的专职技术经纪人才专业素养欠缺,大多停留在牵线搭桥、发布信息等低层次服务上,缺少提供专业化知识的综合能力,导致机构引导技术转移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化服务水平需提升。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效能

落实省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加大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扶持力度,加强统筹、指导与协调工作,整合优化机构的整体职能,鼓励机构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收集、研究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作[6]。鼓励县(市、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本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培育,特别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专业化精准技术培训辅导,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探索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3.2 强化县域技术市场管理

在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本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管理人才,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技术交易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的技术交易平台。支持各县(市、区)建立基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库,将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等纳入转移转化人才库管理、使用,鼓励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活动。

3.3 推动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

在市县举办科技成果发布推介、对接交流、网上展示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形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格局。壮大滨州市“渤海科创汇”品牌,定期举办科创供需对接会、行业论坛峰会、双创系列大赛等活动,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科创服务品牌。瞄准重点、前沿领域的创新需求,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精准推送机制,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需求的技术转移有效途径,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3.4 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市场

按照“互联网+技术市场”的模式和“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信息标准”的要求,加快建立实体技术市场和功能完备、交易活跃、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强化资源整合能力,促进技术要素流动。提升拓展目前的“1+N”线下技术交易体系和“滨科云”线上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打造覆盖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性科技大市场品牌。借助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网上技术市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布技术供给与需求,实现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实体性的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围绕产业技术需求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科技成果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民航飞行大学生体能差异性训练方法的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