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臧 青
幼儿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最熟悉、最真实的,是幼儿感知世界的窗口。生态学视野下的湿地主题自然教育,探索的是幼儿与自然、湿地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我园秉持生态学理念,积极探索以湿地文化为主题的幼儿自然教育,将周边的湿地资源作为自然教育资源,实现幼儿与自然互动、在自然中成长。
湿地资源是指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本文中的湿地资源指的是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地域人文资源,包括湿地风光、丰富物种和人文故事、风土民情等资源,是我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例如,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小天鹅等野生鸟类都是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常客;花兰墩、内湖、外环河、白水荡、赤山等都是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环境。夕阳西下,青草地上,白鹭站在牛背上,呈现一幅和谐共生的景象。
环境是引发幼儿与之互动的隐性课程,是幼儿参与活动的鲜活载体。我园充分利用湿地资源,致力打造生态多样的园所环境,彰显湿地元素,呈现“溪流淙淙,池塘清澈、芦苇摇曳、荷叶田田、白鹭嬉戏、蛙鸣稻香”的湿地风情,让幼儿园成为幼儿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花园。我园先后开辟了“湿地风情园”“农耕文化园”“自由撒欢场”等游戏区域,使园所环境成为生态湿地文化自然教育的生发地,成为幼儿释放童心、童真、野趣、创造的生命场和创意园。
幼儿虽然有很多机会了解大自然,但是他们接触自然的机会不多。对湿地公园,他们缺少体验。为此,我园借助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组织幼儿走进湿地公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看、听、摸、想,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让生硬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自然环境中的色彩、风声、味道、蔚蓝的天空、变化多端的云彩、碧绿的小草、飘荡的芦苇、嬉戏的白鹭、可爱的斑嘴鸭等,这些对幼儿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自然教育要听从身心的自由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春秋季开展的户外实践体验活动中,幼儿用游戏、体验、观察、记录等方式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自然之趣。在“爱鸟周”,幼儿走进湿地科普馆,了解湿地上的鸟类,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我园还结合“世界候鸟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等特殊日子,邀请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部工作人员走进幼儿园,用幼儿喜欢的方式科普“湿地秘密”。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一处花兰墩片区,由千亩荷塘、莲廊等组成,漫步于其中,心旷神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积极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此,我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了解生活环境,生发爱家乡的情感。我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主题内容审议,确定“莲文化”课程内容。我园还基于幼儿的兴趣,站在幼儿立场,以“真实、互动、多元”的体验为途径,生成四大活动,即“春之生——莲的播种、生长”“夏之赏——观赏莲开花”“秋之收——采莲蓬、挖莲藕”“冬之作——莲艺术创作”。例如,在“春之声”亲子种莲活动中,家长带领幼儿走进莲田,播种种藕,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亲子相处的美好时光。教师在“夏之赏”莲韵摄影展活动,以“我眼中的莲花”为主题,引导幼儿和家长用照片记录美好的瞬间。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教师收获了专业提升。
“白水浅滩潮湿地,烟雨茫茫芦荡深。”这句诗说的就是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白水荡。这里有错落有致的自然林带、大大小小的草本浅滩、一望无际的粼粼微波,吸引着各种鸟类动物驻留。其中,白鹭是这里的常客,它们通体雪白、姿态优美、舞步蹁跹。春夏季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湿地,开展科普实践活动,观察白鹭的日常生活。同时,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我园还以白鹭为形象,召集“小白鹭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夏之潮”艺术节中,大班幼儿表演《小白鹭奇遇记》《移动的岛》等童话故事,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内容,选择角色分工、服装道具等,展现了自己对白鹭和湿地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同时将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故事表演活动中;在阅读周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共同阅读与白鹭相关的绘本,制作故事小图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白鹭走进每个幼儿心中;在“秋之韵”艺术节中,我园开展“共建湿地微景观”亲子活动,幼儿和家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湿地环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