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兰兰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我园是“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幼儿在足球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踢球本领,还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遵守规则、学会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幼儿对足球逐渐失去了兴趣。为此,我园注重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综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足球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学习源于经验。”在足球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教师充分观察与解读幼儿的经验,让幼儿的经验被运用、被拓展,从而生成新的经验。足球游戏一般围绕球性球感、动作技能、身体素质三方面开展。经过前期实践,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对足球活动中动作技能的把握不足,尤其是运球控球能力不强。为此,教师决定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活动课程。
在撰写活动预案前,教师首先对幼儿运控球方面的经验进行调研,随机组织两批幼儿,每批人数为16人进行无目的运球和有目的运球。无目的运球时,教师提供幼儿每人1 个足球,幼儿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自由运球。有目的运球时,教师将幼儿分成4 组,每组1个足球,要求幼儿依次运球、折返接力,看哪组率先完成运球过程。
作为一个观察者,教师全程拍摄、记录、分析幼儿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球情况。无目的运球时,幼儿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自由运球,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方式,或快或慢地将球运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知道正确运球的方法,但不能做到位;有的幼儿只是按照自己的方法,保证球不跑掉而已;多数幼儿具有及时控球的意识。幼儿有目的地运球时,教师创设小组运球接力PK 赛的情境,让幼儿在有竞争的情境下运球。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出现各种运球的状态,如用脚底交替拨球、用脚尖踢球等。不少幼儿一脚把球踢远,到终点时的第一反应是用手控住球,欠缺运球能力。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两次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调查分析,教师发现幼儿很喜欢足球活动。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学习正脚背运球、脚内侧运球与脚外侧运球等技能,能尝试根据不同路线运球。但是,幼儿的运球能力不强,不能较好地控球。基于幼儿的经验,教师考虑将“小小兵”情境融入足球游戏中,创设“勇敢小小兵”足球游戏,涵盖一系列由易到难的运控球游戏。幼儿能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境练习运球,提升运球过程中的控球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小小兵”为活动背景,融入军营士兵拉练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抢营地”“营地闯关”“勇敢小兵”三个游戏,根据幼儿的经验,按照情节发展,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在“抢营地”部分的自由运控球环节,幼儿从手抱球熟悉游戏玩法、脚运球尝试直线正脚背运球、避开雷区绕障碍脚内侧运球多方面,不断尝试不同情况下运球的方法。在“营地闯关”多路径运控球环节,幼儿根据材料与同伴自主协商、创意搭建不同的运球路线,在直线、绕障碍、跨栏等情境下提升运球能力;最后的“勇敢小兵”综合运控球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幼儿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运控球活动,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基于幼儿经验与兴趣需要,在足球游戏设计与组织过程中,预设层层递进的游戏,引导幼儿在丰富的情境、有趣的游戏中进一步认识足球、感知足球。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同伴合作、自主设计游戏。通过迁移幼儿的经验,师幼共同设计丰富且蕴含锻炼价值的足球游戏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是活动主体,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足球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但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且是游戏的设计者。在足球游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追随幼儿经验,既有预设,又有留白。当幼儿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后,教师提供多种资源,引导幼儿自主设计、生发更为丰富的足球游戏。幼儿根据材料与同伴自主协商、共同创意设计不同的运球游戏路线,在直线、绕障碍、跨栏等情境下提升运球能力。当幼儿成为游戏活动主体,他们更能积极投入其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作为合作与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的大班幼儿,教师创设适度的竞争情境,能够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会“合群、善群、利群”。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的“营地闯关”、教师基于幼儿经验设计的“勇敢小兵炸碉堡”等游戏,都在引导幼儿尝试从个体游戏到小组合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协商、齐心协力,为最终胜利不懈努力。
关注幼儿的经验,支持幼儿的成长。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科学观察与解读幼儿的经验,支持、引导幼儿不断生发新的经验,从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