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通瘀方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临床观察

2022-11-08 02:48张晓红
光明中医 2022年21期
关键词:淤积性皮炎黏度

张晓红

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淤积性皮炎是静脉曲张常见并发症的一种,是以皮肤瘙痒、肿胀、结痂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下肢静脉曲张保守治疗包括药物、弹力袜等方式,但是只能短期内缓解症状,延缓静脉曲张的进展程度,无法达到完全根治的目的。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血肿,甚至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1]。中医认为下肢静脉曲张属于“筋瘤”范畴,淤积性皮炎属“湿毒”范畴,主要因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气血不畅、肌肤失养所致。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舒筋消肿。利湿通瘀方中含有苦参、黄柏、白鲜皮等中药成分,具有祛瘀解毒的作用。加之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故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利湿通瘀中药湿敷联合综合干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对患者IL-17、TNF-α、IL-8水平、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均从翼城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60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中选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8~63岁,平均(45.90±7.23)岁;12例为女患者,18例为男患者;病程3~9年,平均(4.96±1.64)年;CEAP分类法[2]:C4级20例,C5级10例;发病部位:左侧下肢16例,右侧下肢14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32~60岁,平均(44.71±7.61)岁;15例为女患者,15例为男患者;病程2~11年,平均(5.43±1.34)年;CEAP分类法:C4级18例,C5级12例;发病部位:左侧下肢17例,右侧下肢13例。上述2组患者年龄、病程、类别以及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P>0.05表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后续研究比较。

1.2 诊断标准西医依据《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 第1讲 下肢浅表静脉曲张》[3]中的诊断标准;中医依据《从毒论治慢性下肢静脉疾病》[4]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显示大静脉迂曲扩张者;有长期站立或静脉曲张家族史者;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等并发症者;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文件等。

1.4 排除标准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下肢动静脉瘘者;存在严重的皮肤疾病者;对中药成分过敏者等。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由翼城县中医医院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标定患肢大隐静脉走行,做切口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2~3 cm处,大小约2 cm,结扎大隐静脉近心端(股隐静脉下方1 cm处),随后剥离自内踝至结扎处的大隐静脉,术后逐一检查有无出血点并缝合伤口。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术后2周给予弹力袜,连续穿戴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湿通瘀方湿敷,组方:黄柏、生大黄、当归、刘寄奴、海桐皮、苦参各18 g,白鲜皮30 g,芒硝100 g。上述药物加800 ml水煎至500 ml取汁,采用无菌纱布浸透药汁于患肢及手术创面湿敷,60 min/次,2次/d,治疗周期为3周,2组均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

1.5.2 干预方法 治疗期间2组均采用综合干预①术前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患肢碰撞,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交流沟通。②术后观察患肢是否有出血、血肿、感染等,及时进行处理。③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锻炼,促进下肢血液静脉回流,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饮食营养。

1.6 观察指标①手术情况:统计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②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的症状量化评分原则对患者出现的皮肤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症状进行比较,每个症状评分范围0~3分,分数越低,病情就越轻。③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7 ml左右,其中3 ml至于预先盛有抗凝集的采血管中,抗凝获得血浆,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④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另取③中4 ml静脉血,离心取上清,白介素(IL)-17、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2组较治疗前,患者总积分及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2组较治疗前,患者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2组较治疗前,患者血清IL-17、TNF-α、IL-8水平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2 2组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3 2组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4 2组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淤积性皮炎又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是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要特点的病变,临床上可以通过抬高患肢、减少久立、穿弹力袜等方式帮助静脉回流,降低腿部的静脉压力,有明显瘙痒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目前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预后欠佳。

淤积性皮炎主要因湿热内蕴,气机运行不畅引发病症,治疗应注重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湿通瘀方中苦参、黄柏清热燥湿;生大黄清热解毒;刘寄奴通经散瘀;当归补血活血;海桐皮祛湿通络、杀虫止痒;芒硝清火消肿;白鲜皮清热燥湿。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效。治疗期间联合综合干预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日常干预,使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有利于疾病的恢复[6]。通过本研究数据可得,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均长于观察组,住院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利湿通瘀中药湿敷联合综合干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费用,促进创口愈合,与谢亚娟[7]研究结果一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静脉本身因素、静脉高压、炎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静脉本身血管壁薄弱或其他因素造成静脉扩张,血液回流速度变慢,血液中含氧量下降,造成组织缺氧,诱发下肢静脉曲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用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黏度等,进而判断病情发展程度。静脉高压可引起局部缺氧激发白细胞释放炎性物质引发炎症反应。TNF-α是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最早的炎性介质;IL-8对多种白细胞具有趋化活性;IL-17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致炎细胞因子,三者都可以促进机体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可继发形成血栓,使瓣膜损伤更严重,加重静脉曲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鲜皮中含有多种柠檬苦素成分,可以明显促进机体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活化,进而增加对细菌的杀伤和异物的吞噬能力,缩短炎症周期[8]。大黄中含有大黄素,大黄素与炎症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和炎性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炎症反应,避免过度炎症对组织造成损伤[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清IL-8、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应用综合干预联合利湿通瘀方湿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反应,与谢亚娟[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利湿通瘀方湿敷联合综合干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有利于创面愈合,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淤积性皮炎黏度
长期闭门状态下水闸淤积调查与分析
浅谈氧化铝溶胶制备中溶胶黏度的变化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及处理
测试条件对橡胶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分析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
女子不洗手抹面霜造成满脸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