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通过近二十年中国超大工程项目的逐个落地,从中国高铁到港珠澳大桥,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港口码头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落地,国内基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能力与水平得到了全球的认可,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本文以作者参与的东帝汶帝巴湾新集装箱码头项目为基础,在疫情形势下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的实际过程阐述海外项目采购质量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东帝汶帝巴湾新集装箱码头是东帝汶建国以来最大的码头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630米集装箱高桩码头,疏浚吹填及地基处理,集装箱堆场道路,拖轮码头,排洪渠及房建、备用电站等配套设施。项目由法国业主波洛莱及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方包括咨工、业主、独立咨工及政府四方,项目所有文件资料均需要四方在系统上批复后方可执行。
项目采购材料达上百项,既包含钢筋、混凝土(水泥,外加剂,骨料)、钢管桩、钢结构、联锁块、石料等大宗材料,也包括附属设施护舷、系船柱、爬梯、钢轨、STS预埋件,堆场加工件,装饰装修材料,管线材料,机电设备,电缆,接地等,咨工、业主及独立咨工与政府方对于材料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在采购前能够对厂家有个综合的了解并明确材料的所有技术质量信息,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厂家的加工控制的原始记录,出货前能够有国际认可的第三方的出厂验收确认,进场后组织正式的验收对材料进行复检与校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材料报批,文件批复进展较为缓慢,钢筋、钢管桩等项目材料MAR从第一版至最终批复提交大概4-7版,报批周期至少经历3个月,主要原因为项目参与方较多,对材料报批资料的理解与要求不统一,意见不一致,一度成为制约项目采购工作的难点。为便于后续材料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部与咨工业主进行了深入探讨,确立了关于材料质量管理的文件资料框架(QAQC framework),明确了采购材料质量控制体系流程。
所有材料采购前均需要报送MAR,MAR未批复,厂家不得启动生产,MAR中主要包含如下信息:
1)材料厂家介绍,ISO认证;
2)材料的详细加工图及性能信息,加工图需明确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shop drawing,data sheet);
3)加工方案MS,试验检测计划ITP(确定加工方法、验收技术质量要求及检验检测频率,包含内外部检测与验收的频率);
4)厂家特种作业人员及设备证书(焊接人员焊评证书、检测设备证书);
5)拟采用的母材厂家及报告(如钢材、焊材、涂层材料等);
6)第三方检测单位(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及拟定检测人员证书;
7)类似项目的完整质保资料样本(母材报告、检验检测报告、加工过程控制记录);
8)材料或设备安装方法及质保书。
MAR报批主要为了确定材料的技术质量信息,评估厂家加工能力,明确厂家设备及人员,确定原材料的采购信息,第三方厂家。
材料报批通过后,厂家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规格书及批复的方案进行原材料采购与加工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按照试验检测计划ITP及批复的加工详图shop drawing等进行检验检测与控制生产,组织批准的第三方检测单位按照ITP要求进行加工过程的抽检及验收,对加工过程与质量控制进行合规性检查,必要时出具第三方驻厂验收周报,定期发送咨工业主,所有过程控制资料及检测报告在材料加工完成后报送FAT(Factory Approval Test)或MTR(Material Test Report)。
不同材料适用FAT或MTR需要在材料报批过程中进行明确,但主要结合如下原则进行划分。
FAT主要针对于结合项目设计要求进行加工的非标准化产品,如钢管桩、钢结构、护舷等,按照要求咨工业主将安排人员对厂家进行第一次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启动加工生产,生产完成后所有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资料、检测报告、第三方验收报告及出厂证明提交文件管理系统审核,各方批准后方可启动材料的发运工作。
MTR主要针对于标准化产品,如养护液、脱模剂、水泥、接地电缆、管线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的报告提交,需要报送MTR产品的厂家无需组织咨工业主对厂内进行验收,报送相应材料的原始加工加工记录与厂家最终产品报告即可,MTR批复后即可发货。
材料进场前需要与厂家核实进场材料清单及FAT或MTR报告是否批复,要求厂家做好材料运输过程的质量管理,材料到货后,结合企业的采购质量控制制度与流程对材料按照规格进行分类堆存,项目部进场物资验收人员凭采购计划核对相应材料的凭证,检查材料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数量、包装等是否相符,经核实和验收无误后,通过邮件发送验收申请,组织项目各方进行验收,验收前准备相应的材料清单、收料单、设计图、加工图、检验检测计划等并通过邮件发送,明确该材料批复的MAR、FAT/MTR具体文件编号,供各方对材料技术质量要求有清晰的认识。验收准备相应的检测工具,如游标卡尺、超声波测厚仪、皮尺、卷尺及涂层测厚仪等工具,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工地试验室取样检测的,需要见证取样检测复检。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按要求对材料进行标识已验收并做好堆存,并进行材料的使用。
项目部成立后,工程技术人员应仔细研读项目的图纸、技术规格书,梳理各分项材料工程量,确定整个项目的总体采购计划,并结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明确详细的材料技术质量要求,采购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海外质量控制经验,并对设计及技术规格书的技术质量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对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及设计及技术规格书不了解,缺乏材料质量控制的专业性基础,较难顺利完成材料采购报批与质量控制任务。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过程不顺利或存在质量问题,较多是由于项目采购参与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对采购需求了解的不够透彻,缺乏与工程相对应的专业经验,因此就会导致材料选择以项目盈利为主要目标,对于选择材料的质量特性以及和工程所需的符合程度不足,通过多年的采购经验来对不同厂家及性能的材料进行抉择,这种以经验为主导的采购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采购的专业性问题,但是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性,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度不够,就会导致材料不能完全符合设计及技术质量要求,让采购的材料出现进场及验收风险,不能应用于项目施工。
在进行采购质量控制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确定具体的采购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企业自定标准等。
材料报批文件质量要求高,要求结合技术规格书、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对技术质量要求进行分析论证。部分项目技术规格书及设计文件中涉及较多规范标准,部分标准存在不一致或对材料技术质量要求不明确,同时存在项目设计要求与技术规格书技术质量不一致情况,因此存在材料报批时咨工要求对设计、技术规格书及规范标准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不一致进行计算论证,耗费较多时间精力,因此造成了文件批复周期长。
如果项目组织模式为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技术质量要求中出现技术规格书、设计要求不统一的情况,或厂家提出较好的意见建议等不能在设计图纸中进行较好的体现,将造成材料报批较难及时批复,对总包单位对项目参与各方的整体组织协调能力要求较高。
材料能否顺利进场,尤其是海外项目,收集采购材料质量数据与材料质保资料并报批是第一步,及时的、准确的采购质量数据是进行采购质量控制的基础,采购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特性及差异性都需要用客观具体数据来说明,需要积极地收集采购质量数据,质量数据的收集包括加工过程的记录,原材料的进场与抽检记录,成品半成品的检验检测,客观公正可信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目前国内厂家或机构对材料的质保资料普遍认识度不足,尤其是过程加工原始记录及相关原始母材的报告收集,各项实验数据的记录结果等,厂家仅出具的最终合格证或报告。但追溯性记录及报告较难提供。且目前国内第三方检测单位的可信度也参差不齐,部分海外项目业主选择国际知名的SGS或BV等第三方单位作为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或驻厂质量控制单位。
真实的质保资料能够全面反应材料的质量情况,从材料的原材,加工过程尺寸及其他控制指标,到人员资质,检测报告,抽检记录等,质保资料的形成与厂家的质量控制体系及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选择较为知名或经过ISO认证的厂家或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对质保资料会更加重视,通过明确的质保资料清单要求对厂家进行阶段性抽查,确保质保资料的真实完整。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人员流动受到极大制约,尤其是国际采购,材料加工厂家或供应商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如果没有清晰的要求与严格的控制,明确的标准与过程控制,并对厂家的加工过程缺乏监管,极有可能造成厂家各工序控制人员对工序控制及检测不到位,焊接与涂层检测、钢材的力学性能及尺寸控制水平可能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最终生产的加工件或材料质量不满足要求,造成材料较难满足项目施工设计的需要,重新加工生产将会带来巨大的进度与资源的浪费。
作为海外项目,首先要对厂家的质量控制及加工技术能力进行严格的评估,回避材料加工过程的风险,同时对厂家定期进行视频检查,所有母材进场及检测需要通过视频进行验收,如有第三方检测或驻厂单位,与第三方联合进行,确保各方履行好加工过程控制责任,要求厂家的质量体系规范运行,发现质量缺陷及时上报并加大检验检测频率。
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履约,尤其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国际大形势下,传统国内材料质量控制思路较难应用到海外质量控制中,人员较难参与到厂内的加工过程控制,更是加大了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的难度,同时出现材料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本文通过海外施工项目采购质量进行分析并对采购质量控制的难点进行了应对措施的探讨,可以通过提高专业人员技术质量控制水平,统一采购材料技术质量要求与控制标准,加强采购供应商的质保资料及监管,提高海外项目采购质量控制水平,避免了国际采购诸多风险,为项目的顺利履约提供了较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