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红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财政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从以往高速增长模式变革为高质量增长模式。而国有企业打造的资产管理体制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机协调,并合理划分企业、资本与政府职能,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客观性、有效性。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会涉及到政府、国有企业各项机制、政策的优化与完善,需要政府加快调整部门职能,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完成职能分离。政企若是不能做到职能分开,则会产生很多不利,这也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倡导政企分开,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依旧会有很多政府部门以各种形式干预企业经营,且是以行政方式而不是以所有者身份参与。因此,必须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解决以上问题,积极探索改革形式。国有资产管理的行使人为政府,其作用是充分发挥社会的公共利益,再依托于产权关系,组织、协调、监督国有资产,以此获得理想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成效。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政府管理国有资产时,所形成的各项职能的制度化体现。因此,需注重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以此彰显出体制所具有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日益完善,而企业内部制度也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并在市场中有着极强的活力,为国有企业良性经营与稳定发展提供可靠助推力。尽管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改革过程中仍需解决多项问题,其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便是国有企业改革时需着重考虑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为改革持续推进的关键与核心。国有企业资产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国企改革既要与自身运行特点相符合,还需契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国有企业变革为自主经营的主体,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政府的工作内容应以行政体制深化改革为主,以此丰富自身工作职能,在此基础上,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但这一工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执行力,且部分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有着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身份,无法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此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既要履行资产处理的义务,还具备公共管理性质的职能,与当下政企分开或政资分开的管理要求相违背。对此,政府需全面优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打造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赋予管理部门新的责任,并将该部门原有的经济管理职能过渡给专业机构,从而实现政资分离。由此可见,通过革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科学划分企业与公共管理部门工作内容,推动政府管理监督工作有效落实到公共管理的任务中来。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特点明显,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基础,又涉及到市场经济实现方式。我国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对经济制度形式进行分析,要想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就需始终将国有经济控制作为切入点,革新国有着资产管理体制,赋予经济更高活力,以此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助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国有资产属于全民以及国家,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资产只有经过生产,并以生产要素的形式投入经营中才能够称之为资产。目前,结合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目前我国管理体系中缺乏正确的管理思维,这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主要存在的不足,以至于在很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价值低估的情况,这不仅会损失大量的国有资产,还会有损国家利益。二是体系建设不科学,权责混乱。在过去,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没有分离经济管理与政治管理,很多政府部门依旧可以借助职责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加以干预,以至于很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三是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中增值工作是管理重点。然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国家并没有科学地管理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亏损工作,以至于很多国有资产权益会受到严重的损害,难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流失大量的税费款项。
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及体系要求主体明确、职责清晰、分明。目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来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体系主要涵盖以下两个部分:第一,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管理人员为政府,即国务院代替国家执行相应的管理,并为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责任人,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主体,其主要发挥所有者职能。第二,从微观企业发展来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主体为国有资产所对应的企业,所有的资产管理工作都需要依赖企业进行,并通过后续的经营与管理实现自身管理与增值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实施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科学且可行的策略为体制改革提供支撑力,为保证各环节工作的秩序推进,还需注重企业经营管理,可通过制定、优化现代企业制度来达到企业经营改革的目的:首先,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进程。不同国企自身特征有较大差异,可细分多个经营类别。因此,要想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就需依托各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来执行。比如,针对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务类国有企业,可以在把握控股地位、丰富参股组成的同时邀请非国有资本参股。若为自然垄断行业,可依托于行业特点采取网运分开管理方法,实现各类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加强股份制、公司制的改革。依据实际运营情况鼓励其他国有资本参股,保留产权多元化特性,在企业内部召开股东大会,推动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灵活性革新。最后,全面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常来说,企业会通过设计内部治理结构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各类问题的高效解决提供依据,并早日达到设定的发展目标。对此,需建立、优化内部监督体系,成立董事会,大力推行可起到制衡作用的监督机制,以此发挥出董事会作用与职能。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第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科学地进行资产的评估工作是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若是缺乏统一、完备的管理职责,则难以保障资产权益,无法帮助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资产计算评估方式,并监督与管理评估机构的日常工作,确保其可以发挥评估的作用与效果;第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制度。国有资产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基石与前提。因此,其权益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有效利用管理的形式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工作。例如,健全企业考核制度等,进而从考核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并监督其保值状况。与此同时,需要定期完善资产清查制度,进而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了解国有资产盈亏情况,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及时的处罚违法行为。第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该制度完成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促进配套政策的优化。一方面,需要继续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需转变政府职能,进而遵循政企分离原则。在具体工作中无论是产权转让或者资本运营,都需要大力培训市场,且每一项管理工作都应该在监督的方式下进行。
现阶段,政府部门仍是规模较大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政府拥有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会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与国家以及公共利益不相符,还不利于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经营,若不加以及时处理,还极有可能造成国家不同部门工作目标的混乱,严重制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对此,应剥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权利,而是由国资委肩负起出资人的责任,统一监管国有资产。这一改革既可以打造公平且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规避因政企不分而引发的竞争扭曲问题,还可以稳固国家所有权人身份,从根本上增强绩效监督的全面性,并保证目标界定的清晰性。将国资委发展成为国家唯一的所有权实体,积极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可制定出极具统一性、完善性的国有资产监督标准,还能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政策的全面落实,为国有企业革新与发展指明统一的方向,并合理化、统一化配置国有资产资源,促使国资委出资人相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此强化社会群众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信心。此外,绩效监督时,严禁出台特殊性政策如财政补贴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支持,而是以劳动合同或法律条款的方式予以补偿,规避市场结果被扭曲,并保证行业市场中普通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地位。
为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国资委清晰认知自身应履行的工作职责:1.设置专业且规范的国有企业董事会,并对董事会的角色进行界定,归还给董事会应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告知董事会近期及未来经营目标,再加以会议协同,使其了解受托责任;2.制定、完善报告制度,安排专业负责人定期评审、考核、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监督企业治理标准的执行情况;3.利用股东会实现股东权利的有效行使,针对具体工作要求为国有企业设计公开透明、结构合理的董事提名流程,而国资委也应参与到提名工作中,助力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发展;4.为董事会出台科学的薪酬政策,以此调动成员工作积极性,主动履行义务,还可在政策的支撑下实现骨干人才队伍的培育,确保企业中长期利益的达成;5.大力施行信息纰漏政策,合理划分信息纰漏范围,打造稳定且多元的信息纰漏渠道,以保障纰漏质量。
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时,可将国有资产独有特征作为基准,积极落实四项工作,促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其一,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优势,依托于其全民所有的特点,可使国有企业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将更为优越的社会环境提供给大众,为国民利益提供基本保障。其二,国有资本可实现国家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升。通常来说,国有资本的收益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既包括国有企业主动缴纳,还包括缴税期间为政府提供帮助而完成社会管理目标,推动国有企业良性经营与发展,以此增加政府税收总额。其三,科学、合理分散国有经济,可起到规避资产风险发生的作用。清算破产的国有资本时,一般不会遭遇较高的资金风险,因此,国有资本在回报率方面的要求较低,与此同时,赋予国有企业更高的创新、科研实力。由于国有资本的运行成本较低,若站在长远视角加以分析,即使是远期收益也可获得较为显著的利润,因此,可方便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选择,并保证项目的前瞻性。且科技的创新需大量资金作为支撑,而国有资本在这一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要想有效地增强国有资产管理质量,便需要积极培育专业人才,进而建设一支专业化较强的人才队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来讲,其重点在于智能化与标准化的建设,但是建设结果最终依旧取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目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量较大。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队伍范围较广,在此种背景下便出现了管理者专业能力较差的状况,以至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严重不科学。为此,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应该正确看待业务能力培训等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进而提升技术的运用能力,为后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储备人才。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确保其思维能够满足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的要求。国有企业应该采取有效干预方式,并引入奖惩机制,继而量化管理目标,按照要求监督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评工作的进行不仅能够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还可以降低国有资产管理的损失,利用奖惩的形式帮助企业确保经济效益。在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区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建设“智慧国库”管理平台,进而形成科学高效、安全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加以管理,以此发挥专业化管理团队以及平台的作用。总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后续工作中应继续深化改革,科学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以此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使其可以达到增值的效果。
综上所述,积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优化配置、科学处理、合理使用国有资产,既是国有企业内部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提高国有总资产利用率、增强国有资产整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对此,需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为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依据,并深入探究可行性改革路径,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