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2022-11-08 04:53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群文古诗词

张 燕

(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 威武 733299)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并非对立、割裂的,而是可以融为一体的,“群文阅读”提供了思路,而“文本细读”则提供了具体的执行路径,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实现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有效融合。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尚属少数,因此,亟须加强对“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融合后的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一、“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概念阐述

(一)“群文阅读”概念阐述

“群文阅读”即让师生共同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或者文本内容进行选择、组合,而后进行阅读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中,学生所需要的阅读量急剧增加,教师需要借助“群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补充的教学形式,针对同一议题,采取多本文阅读教学,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的弊端。

(二)“文本细读”概念阐述

“文本细读”是当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对文本的精雕细琢来进行语义分析,“文本细读”能够对文本中的字词和段落进行深度分析,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但“文本细读”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即以单篇文本为基础的细读教学效率不理想,而且针对字词和段落进行解剖式分析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将文本内容看作一个封闭的空间,也导致文本内容发生割裂,容易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因此,将“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相结合,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又可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精细解读。

二、“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融合教学的价值

(一)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修订的课标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理解、认同中华文化。在高中语文之中,古诗词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接新课标的要求,符合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将“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结合应用到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之中就显得极有必要。

(二)教学活动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都已经发生转变,传统的以单篇阅读为基础的“文本细读”已经无法满足古诗词教学活动的需要,只停留在字词分析等浅薄的层面上,无法深度挖掘古诗词的本质,对此,有必要通过“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的结合推进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

(三)教学模式创新的不断探索

“群文阅读”即教师在教学期间根据主题选择相应的文本,并且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重新回归到主题的探索之中。“群文阅读”追求文本与教学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特定的逻辑,并且在教学主题之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通过对课外内容的阅读和涉猎,帮助学生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语文视野限制,推动教学活动的优化创新。

“文本细读”则主张教学活动回归文本,这与“群文阅读”中的教学活动回归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文本细读”可以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极其适用于古诗词的教学研究。与此同时,在“群文阅读”的思路下,“文本细读”可以避免对字词、段落的过分挖掘,忽视对文本内涵、文本深度的挖掘,由此可见,“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的结合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中对教学模式创新的不断探索。

三、“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现状,笔者在学校内开展了小规模的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0份,其中,问卷主要针对两种教学策略的结合运用的看法、运用的主要障碍进行了考查。

(一)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压力增大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虽然“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的结合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调查中,有53%的学生反映“群文阅读”课堂的学习内容增加,导致学习强度和学习压力增大;有41%的学生认为要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还需要具备一定深度的文学知识积累。在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时发现,仅有21.3%的学生会在课后主动进行古诗词内容的学习,而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频率很低,甚至没有课外阅读行为。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之中,要想推动“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的结合应用,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活动深度不足,文本解读处于浅层

在针对“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教学效果的调研中,有61.3%的学生反映教学活动与以往的课堂教学并无太大不同,教师仍旧习惯于对字词知识进行讲解,而后让学生进行分析,不同的是,当前的教学活动是将多篇诗词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有53.7%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自己在思考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还有36.4%的同学反映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大多选择略读或者粗读的方式,无法对古诗词进行深度把握。由此可见,虽然“文本细读”和“群文阅读”的应用优势明显,但是教师在教学期间并未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而且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忽略了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广度深度顾此失彼

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授课期间,教师依旧习惯于采取背景介绍、知识讲解、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环节,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在讲解针对古诗词内容的答题技巧,而没有针对古诗词进行精读、细读,在教学期间也没有借助课外内容对教学进行补充。此外,还有48.6%的同学表示教师在教学期间,只能顾及广度和深度两者之一,无法兼顾。

在最后的调研中,有52.3%的学生建议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持续创新,并且有38.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期间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且适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四、“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归因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本章节针对教学活动之中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归因。

(一)教学认知出现偏颇,忽视“文本细读”

在“群文教学”应用期间,部分教师将“群文阅读”片面理解为“1+N”的阅读教学方式,认为“群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忽视了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课堂授课内容大幅增加,但是学生们却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也不知道按照怎样的逻辑思维去进行学习。教师虽然顾及了教学的广度,但是忽视了教学深度,使得“文本细读”环节缺失。

有的教师在教学期间扩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未能对古诗词进行解读和还原,也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如果教师不重视对诗篇的细读,只是单纯补充课外文本,就容易让古诗词的学习失去其本来价值。

(二)文本解读不足,忽视群文意义

在“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的结合之中,“群文阅读”更多是提供教学思路,发挥指导性作用,而“文本细读”则是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执行,发挥实践性作用,如果文本解读层次不够深入,则“群文阅读”也只能够停留在表面。换言之,“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是可以深度融合的,如果将两者割裂,则会导致任意一方都无法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优势。

以“登高而赋”为主题的教学为例,在初唐的陈子昂笔下是《登幽州台歌》,而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之后,杜甫笔下的《登高》则尽显穷困潦倒,《登幽州台歌》几近白描的抒情方式,而《登高》则是寓情于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这两首诗的手法、特色和情感进行解读,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混淆,反而使“群文”成为教学的阻碍,降低教学的效果。

五、“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一)选择结合要素,确定阅读主题

“群文阅读”的实现必须精准把握主题,教师要分析每一首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及其核心主旨,有的古诗词重点在于语言文字,或情感内涵,或诗词的表达技巧,因此,要推动两种教学策略的融合,就要围绕古诗词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教师要综合课程标准、学情、学习需求和文本内容等多方面要素,灵活选择细读方法,进而进行教学设计,不能单方面求大求全,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注知识切入点。本文以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分别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1. 语言风格

在古诗词教学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诗词内的意象,并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例如,高适的《燕歌行》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均为边塞诗,均与诗人的从军经历有关,其作品风格也是雄浑、壮阔的;再如李煜、李清照、柳永等人的诗词,由于其自身历经颠沛流离,故而其诗词风格也多为婉约。因此,根据语言风格,教师就可以对不同文本进行组合,进而探析语言风格背后的本质。

2. 表达技巧

抒情、议论、叙事都是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和手法。例如,在抒情手法上,既有直抒胸臆,也有寓情于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均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教师就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而后设计教学活动。再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和《长恨歌》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都是采取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或者议题。

除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外,还有诗歌形象、思想感情、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等一系列要素,都可以作为“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结合的主题。

(二)结合阅读需求,合理选择扩展文本

要想将“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结合,除确定合适的阅读主题外,还需要结合阅读教学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本内容,扩展阅读教学内容,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做到以课内文本的精读为核心,以课外文本的略读、粗读为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

课内文本的主题重点在于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而课外文本既可以作为兴趣阅读的补充,也可以为主题的研究和思考提供话题材料,在相似内容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明确文章主题,了解文章所要传达出的主题思想。例如,《沁园春·长沙》是典型的写秋景的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激情,在古代的诗词中,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属刘禹锡的《秋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去寻找其他的关联诗词。

在课堂教学期间,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也是教师所必须认真考虑和规划的,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跟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才能够实现“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的融合应用。

(三)做好教学优化,提升教学质量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此,在教学期间,教师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1. 引导学生思考

在选择文本内容的时候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注重对学情的分析,避免个人独断,一旦发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活动出现偏差,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单纯为了学习进度而忽视学习质量,不能为“群文”而“群文”,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质量。

2. 做到师生各司其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习资料、设置问题等方式,借助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思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掘古诗词之中的人文价值,合理引入课外文本。

3. 做好主次划分

在教学期间,教师必须做好教学主次的划分,做到以课内文本的精读为主、以课外文本的粗度为辅,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又要让学生形成广阔的视野,领会古诗词的价值、文化内涵,实现既有“群文阅读”,也有“文本细读”。

六、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耐下心来精雕细琢,才能做到慢工出细活,实现不同教学模式的融合,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更需要教师了解学情、明确思路,才能实现“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的高效融合。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群文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活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