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史文化建设与传播路径研究

2022-11-07 18:31熊旸邹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立德树人育人

熊旸 邹荣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校史文化通过以文育人、以德润心起到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校史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阐述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立德树人視角下校史文化从挖掘、建设到传播的有效策略,包括从凝练学校历史、总结新时期发展成就、提炼特定专题三个角度挖掘校史文化资源;通过建立档案馆校史馆、编研校史文化产品、凝练校训校徽校歌、打造校史景观、开发校史文化课程等方面,创建校史文化的育人载体和平台;从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丰富“第二课堂”、组建校史文化育人团队等方面,创新校史文化传播途径。文章旨在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探索校史文化立体式育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校史文化;立德树人;育人;建设;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07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史文化建设与传播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2214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校史文化作为每所高校独有的精神宝库,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宝贵资源。

校史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是校史传承的文化链条,包括学校在办学历史实践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2],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与国史密不可分。校史文化是大学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资源富矿,有显著的育人功能。对校史文化进行挖掘、建设与传播,能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文化积淀和精神实质,还能增强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上升为对大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党和国家的责任,从而达到以史鉴人、以史立人、以史育人的目的。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校史文化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培育和教化人的功能,其育人功能表现如下。

(一)导向示范功能

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作为一种文治教化,对社会和个人在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能够产生方向性和倾向性的特性或效果[3]。校史文化不仅承载着大学精神和历史,也在不断吸纳和创新中获得补充和发展,是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长期的校史文化熏染,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校园归属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与行为准则,并自觉传承和发扬,发挥校史文化的导向引领作用。

(二)激励凝聚功能

激励凝聚功能是指一种价值观被某个群体共同认可之后,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向心力能够将这个群体黏合起来,带着群体朝共同的目标前进[4]。高校校史文化包含学校建校以来栉风沐雨的方方面面,是历代师生一同沉积下来的价值认同,其中包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能在师生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全校师生上下一心,按照学校主导的价值观念学习和工作,形成爱校荣校的集体意识。

(三)约束规范功能

约束和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5]。校史文化能以精神“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进一步规范师生的道德行为。在“软”约束方面,学校历史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人物以及在校优秀师生的言行举止,都能对广大师生起到很好的示范约束作用。在“硬”约束方面,学校凝练的校训校风、校纪校规,能对师生言行形成约束和规范。如华中师范大学以“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为校训、北京师范大学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校训,两所师范院校都强调人才培养、为人师表方面的行为规范,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教师。

三、校史文化育人资源的挖掘和梳理

校史文化资源立足档案资源,更超出档案资源,它存在于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分散在校园不同角落,也蕴藏在师生心中。面对内容庞杂的校史文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挖掘和梳理。

(一)凝练学校历史

以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梳理学校建校以来的重大事件,收集相关史料,也可收集部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参与者的口述资料、视频资料,使校史文化育人资源更丰富生动。

(二)总结新时期发展成就

校史文化不仅包括学校过去的历史文化,也囊括学校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所承担的责任与产生的作为。结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梳理学校及师生作出的贡献、获得的成就,也能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三)提炼特定专题

对学校优秀人物事迹、重要思想文化、师资学科特色等专题进行分类梳理,所收集的校史文化资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进一步扩充学校历史文化资源。

四、创建校史文化的育人载体和平台

结合校园实际,多维度建构校史文化的育人平台和载体,能帮助师生以多元化方式接受校史文化的熏陶,使校史文化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一)推进档案馆、校史馆建设

学校档案馆存有学校发展进程中保存的珍贵资料,包括文件、照片、录像、书籍、实物等,是收集校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推动和完善档案馆建设是追寻学校历史、感悟校园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校史馆是展示校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它通过文字与图片展板、影像播放、实物展示等形式,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成就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示。校史馆既能呈现学校传统和办学理念,还能对师生开展爱校荣校教育,也是学校对外承接参访活动的重要窗口。

校史馆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案大纲、参观线路、空间布置构造、展示设计、艺术品制作、实物展示、灯光设计和多媒体装置的设计等[6]。如今,国内不少高校抓住校庆带来的契机,建立或修缮校史馆。如中南民族大学校史馆,正是在建校70周年时开馆。展馆分7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展品、多媒体、雕塑等表现形式,利用AR、VR、讲解机器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展示了中南民族大学建校70年来的办学成果,激励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

(二)编研校史文化产品

学校可以提炼校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制作成各类校史文化产品,让校史文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走进师生心中。如汇编校史系列书籍、制作校史宣传画册、拍摄校史宣传片、开发校史文创产品、编排校史话剧及影视作品等。这些校史文化产品能使师生对学校产生特殊的文化记忆与情感依赖。

如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校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广泛征集师生在时代浪潮下涌现的典型抗疫故事和育人故事,将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汇编为《听他们说》战“疫”故事集,将师生间质朴的育人故事汇编成《我们的故事》育人故事集,两本故事集以真人、真事、真情激发师生对学校、对时代、对祖国的情感认同,在师生中广为传阅,发挥了重要的育人功能。

(三)确立校训、校徽、校歌等校史文化标识

校训、校风、校徽、校歌等,是学校发展理念的艺术表现,也是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心灵归宿。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与办学特色,凝练契合学校特质的校训、校风、校徽和校歌等,能进一步强化师生的校园认同感,培养师生的爱校爱岗情怀。学校要加强对校歌等文化标识的宣传,如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平台,将校训、校徽、校歌等融入其中;在举办校园活动时,将校歌作为背景音乐,将校训融入活动布景,也可要求师生佩戴校徽。

例如河南工业大学在迎接50周年校庆时,将创作一套学校标识作为重要任务。学校通过征集评选或邀请创作,确定了校训、校标、校歌,又相继下发了启用和学习学校标识的各类文件,并将这些标识列入《河南工业大学章程》。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学校通过举办教职工合唱比赛、开展“唱校歌、铭校训”主题活动以及将校标广泛运用于网站、PPT、各类印刷品中的方式,使学校标识和校园精神被师生广为接受和认可。

(四)在校园景观建筑中融入校史元素

校园景观建筑是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雕塑雕像、特色建筑、文化遗迹等,折射出校园内的文化认同。在校园景观建筑中融入学校历史文化,能营造沉浸式育人氛围。如北京大学的红楼和未名湖、清华大学的校训石碑、浙江大学的竺可桢铜像等,这些校史景观能够以其文化厚重感和历史穿透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学校可以打造一批蕴含学校精神、反映学校历史的校史景观作品,并广泛征集师生意见为景观命名。同时,在国内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的大潮下,在新校区内建设与老校区一脉相承的校史景观建筑,也是新建大学延续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五)开发校史文化课程

校史文化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教材,开发校史文化课程资源,不仅能让师生了解学校历史,也能让师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的发展史。开发校史文化课程资源,首先可以结合校史素材,编写校史读本教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授课者可以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校史娓娓道来,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校史资源传递给学生;也可以采用参观校史馆、采访优秀校友等实践教学方式,巩固教学成果。

如今,不少高校如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先后将校史課程纳入公共选修课。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021年首次开设的校史主题选修课——校史文化与中南大精神,一上线就成为热门课。该课程由校领导、思政干部及辅导员主讲,以课程团队编写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明校史》为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授校史,并通过知识竞赛、参观校史馆、寻访校内红色印记等方式,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深刻领略校史,自觉成为校史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五、校史文化育人作用的传播路径

要将校史文化更广泛、高效地传播出去,让校史资源真正“活”起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刚性传播转为“刚柔并济”,让校史文化走进师生心中。

(一)利用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有效使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能创新校史宣传方式。首先,可以建设数字校史馆,运用VR技术、三维技术等对校史馆场景进行全景虚拟演示,让师生足不出户就能线上查看校史馆场景。其次,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校史馆子网页,发布校史馆馆藏介绍和实时动态。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校史教育,一方面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辟富有校史文化特色的专栏,将校史文化通过图文、声像俱全的方式传递给师生,鼓励师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校园中的校史建筑、特色展品等实物的图文影音解说,生成可扫描的二维码,让师生可随时扫码学习,实现校史教育的线上线下联动。

(二)丰富“第二课堂”,让校史文化“活”起来

以校史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校园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中接受校史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在校庆日、传统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校史主题的展览活动,加强师生对校史的理解和传播;也可设定校史文化宣传月,通过举办校友交流会、校史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征文活动、知识竞答、合唱比赛等方式,开展校史文化宣传教育;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影视学院可以创作校史动画、微电影,艺术类学院可以设计校史馆吉祥物、文创产品,食品学院可以开发与校史相关的食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增强、扩大校史文化的传播力和覆盖面。

(三)组建校史文化育人团队,加大校史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组建校史文化育人团队,包括校史文化讲解员、校史文化宣讲团等,并加强对团队的培养和培训。通过组建校史文化育人团队,首先能加强校史文化在全校的宣传,其次团队面向学校征集志愿者,能让师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进一步感悟校史文化。

在校史馆的日常运营中,讲解员可以提供导览、讲解服务;宣讲团成员可以通过不定期举办的讲座、分享会等宣讲校史文化内容;在新生季、新员工培训、校庆日等活动中,校史文化育人团队可以承担接待、校史推广方面的任务;学校还可以将团队培训与校史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不少学校开展的口述校史实践活动,既能丰富校史育人资源,也能作为校史文化育人团队的培训方式。如合肥工业大学组织校史馆讲解员开展“口述校史,传承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口述采访老校友,让大学生讲解员们真切感受老一辈校友在校园初创时期的感人故事,也为讲解员们更好地“输出”校史故事打下基础。

六、结语

校史文化是学校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财富,是每一所高校所独有的育人资源,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有效挖掘和梳理校史文化,积极创建校史文化的育人载体和平台,创新校史传播方式,构建校史文化多维协同育人模式,能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铸魂育人作用,把静态的校史文化转化为动态的育人“富矿”,发挥校史文化引领人、激励人、启发人的重大作用,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 杨青利,刘爱荣.高校思政教师党员开展“寝室思政”的育人方法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3):91-92.

[2] 金雁.以高校校史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3]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

[4] 戚妍怡.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大学,2017.

[5] 夏慧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弘扬校史文化的路径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21.

[6] 邓梦梦.以校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熊旸,硕士,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研究方向:校园文化传播、新闻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邹荣,本科,助理研究员,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