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宁波,何修运,蒯春玲,缪迎霞
白内障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系由遗传、老化、局部营养障碍、免疫及代谢异常等各类原因所引起晶状体蛋白变性所致晶状体浑浊现象[1],属常见致盲性眼病[2]。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手段,已从单纯复明发展为兼具矫正屈光不正的功能性手术类型,随此类手术指征的不断拓宽,白内障合并症、各类并发症病人日益增多[3]。但现有围术期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多注重术中护理配合,难以满足病人个体差异性、针对性照护需求,导致病人术前等候时间长,疾病不确定感增加,常伴不同程度焦虑、抑郁表现,对其术后康复效果产生影响[4]。而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是以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优化围术期流程管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同时满足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护模式,以病人住院时间为路径式护理路线,通过图表形式精细化每项护理措施及方案,确保护理流程高效、有效、准确开展[5]。较传统护理方式而言,路径式精细化护理遵循护理路径及流程,关注护理过程各环节的有序开展,减少无效护理行为,具有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同时可实现实时监控与评价,可更好推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6]。本研究旨在探究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在白内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优化白内障围术期护理流程、改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月未开展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前应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白内障手术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按1∶1比例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构建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后应用该模式护理的白内障手术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满足白内障诊断条件[7];符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指征[8];病情稳定、病人配合、意识清楚;非文盲;已配合完成各量表调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听力或智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肝肾肺器质性功能障碍;全身恶性肿瘤;存在手术禁忌;临床资料不全。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①术前护理:完善术前检查,合并基础疾病者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疾病控制稳定后手术;术前进行个人卫生清洁;手术日正常进食,术前按手术室要求着装,排空大小便。②术中护理:告知病人勿打喷嚏或咳嗽导致眼压上升,若有需求及时告知医师;术中任何不适均汇报医生,勿擅自干扰手术操作;手术过程勿移动头部。③术后护理:去枕平卧至少1 h,避免过度低头、揉眼或挤眼;若术后眼部有剧烈疼痛感或恶心、呕吐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术后进食柔软、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解大便;日常活动需家属陪同,避免跌倒或碰撞;遵医嘱换药;进行常规出院指导[9]。
观察组采用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成立路径式精细化护理小组。组员6人,分别为眼科手术室、眼科病房,选择有丰富经验的眼科医生及护士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总结现有围术期护理存在的不足,包括白内障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围术期宣教内容单一、针对性差;护士专业知识欠缺,无法针对个体答疑,病人等候期焦虑、抑郁、手术排序不合理等。针对以上问题制订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优化白内障手术病人路径护理表,按住院时间制订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方案,具体护理流程见表2,正式开展前对每位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理解路径式精细化护理内容及方法。
表2 白内障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流程表
1.3 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②心理状态:住院日及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11]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DS表用于评定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率,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1分表示无或很少时间有抑郁感受,4分代表大部分时间均有抑郁感,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SAS表用于评定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含20个条目,4级评分,1分表示无或很少,4分代表绝大多数时候有,SAS表评分>50分代表存在焦虑,超过50分后评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高。③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一过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前房渗出。④护理满意率:由医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出院当日评定,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用药指导、手术流程、手术效果、视觉质量、医生工作、护士工作7项,0分代表不满意,1分代表满意。
表3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日、出院日心理评分比较
表4 两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表5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率比较 单位:例(%)
3.1 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理状态 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出院日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提示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精细化护理属全新模式,强调细节化护理,坚持以人为本,将护理内容责任具象化、明确化,围绕精、细、严、准等展开,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倡导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病人[12]。临床路径则为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的路径式护理方式,通过护理专家归纳总结各流程护理内容,制定疾病对应护理路径单,为病人开展系统化的治疗及护理工作[13]。但常规临床护理路径相对笼统,往往缺乏针对性[14]。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是将精细化护理、路径式、围术期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即强调将精细化护理贯穿至临床路径整个过程,较常规根据临床经验制定的一体化护理路径单更具针对性。此外,白内障病人患病后常因视功能受到影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不可预测进一步加重病人以上顾虑,导致大部分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而此种负性情绪影响病人心理调节及适应能力,对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5]。故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改善白内障病人负面情绪。本研究中应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健康宣教,而应用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病人强调针对性、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首先通过加深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其不确定感。其次,通过心理疏导,安抚其不良情绪,告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减轻其焦虑,使病人充分了解自身疾病,解答其疑虑,直接帮助其降低不确定感,减轻其心理压力,并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3.2 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已经在儿科及脑血管疾病病人中得到广泛应用[16-17]。该护理模式通过总结现有围术期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引发并发症的各种原因后优化手术流程,制定针对性路径表,将精细化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路径中,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18]。在统一标准下,根据病人不同需求及特点做到精细化护理,从病人实际情况出发,更利于应对复杂情况病人[19]。同时在安排接送顺序时充分考虑不同病人的特殊情况,将复杂病人与单纯白内障病人交叉接送,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3.3 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入院宣教、用药指导、手术流程、手术效果、视觉质量、医生工作、护士工作7项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率。分析原因:将精细化护理与围术期路径式护理结合,依据病人个体差异性需求改善护理流程管理,针对性更强;对存在合并症或散瞳困难的病人进行标记,并提前告知散瞳时间可能延长,有序安排手术顺序,更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理解配合,有助于手术的有序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开展精细化护理,并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取得其配合,可在优化护理程序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期康复[20]。
综上所述,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白内障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其心理状态并提升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为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该护理模式是否可推广于白内障手术病人有待进一步扩充样本数量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