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盆底解剖与功能变化的价值

2022-11-07 07:24耿保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盆腔

耿保阳

女性的盆底组织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组成,其承载阴道、直肠和尿道,分娩为女性的正常生理反应,受二孩政策开放,高龄产妇增加,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升[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以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可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临床相关统计表明[2],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终生手术风险在11%左右,该病症的发生同女性分娩时所致盆底压迫或者应力过于集中等因素有关,经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为女性主要分娩措施,均可对盆底功能以及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特抽选130 例本院接收的初产妇展开比对分析,旨在探究盆底三维超声应用于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中的效果,以明确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具体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9 月期间接收的初产妇中抽选13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5 例。对照组:年龄最小22 岁,最大40 岁,平均年龄(27.39±2.56)岁;产妇体质量指数最小21 kg/m2,最大3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39±0.74)kg/m2;新生儿体重最小2250 g,最大9500 g,平均新生儿体重(3139.64±12.67)g;孕周最长41 周,最短37 周,平均孕周(39.13±0.29)周。观察组:年龄最小21 岁,最大42 岁,平均年龄(27.41±2.49)岁;产妇体质量指数最小20 kg/m2,最大30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5±0.66)kg/m2;新生儿体重最小2268 g,最大9556 g,平均新生儿体重(3139.89±12.79)g;孕周最长40 周,最短37 周,平均孕周(39.08±0.2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单活胎初产妇;选择性剖宫产初产妇均无经阴道试产史,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均无产钳助产和胎头吸引助产史;对研究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的初产妇;无妊娠、流产史的初产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者。

1.2.2 排除标准 有盆底损伤史、盆腔器官脱垂史的初产妇;非初次分娩产妇;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的初产妇;合并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初产妇;有慢性咳嗽和便秘史的初产妇;有尿失禁史的初产妇。

1.3 方法 两组初产妇均于产后6~8 周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仪器包含诊断仪、三维容积探头,频率分别为5~9 MHz 和4~8 MHz,探头的二维观察角度分别为146°和70°,摆动角度分别为135°和85°。

初产妇在排空直肠和膀胱以及残余尿量<50 ml 的情况下接受检查,调整产妇体位为膀胱截石位,取耦合剂涂抹于探头之上,利用保鲜膜或者避孕套盖住探头,随后将探头置入产妇的阴部尿道口外口和阴道口之间位置,适当开展探头加压工作,使阴道、尿道、耻骨联合以及直肠肛管连接位置的矢状面清晰显现,将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作为参考线,分别测量产妇静息状态下、瓦尔萨尔瓦氏动作(Valsalva)(Valsalva 深吸气以后,在屏气的状态之下用力呼气15 s)下膀胱颈下移的距离、尿道旋转角度以及颈距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盆腔器官脱垂即为器官的最远端下移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位置甚至在水平线以下位置。针对有脱垂情况存在的产妇,需要对其膀胱、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等进行测量。对所有产妇静息状态下、开展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 时肛提肌裂孔展开三维重建,并且对其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②比较两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尿道旋转角度。③比较两组初产妇不同状态下(静息状态下、缩肛动作时、Valsava 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的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n(%)]

2.2 两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尿道旋转角度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尿道旋转角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尿道旋转角度比较()

表2 两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尿道旋转角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初产妇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静息状态下、缩肛动作时、Valsava 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cm2)

表3 两组初产妇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cm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女性的盆底主要负责承托子宫、直肠以及膀胱等盆腔脏器并且维持在正常位置,具备控制排尿、排便,维持女性阴道紧缩程度以及保证性生活质量等功能,对女性身心健康而言具有重要作用[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育龄期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同妊娠和分娩等因素有关,由于女性在分娩过程中腹部的肌肉推动胎儿的力量以及胎儿头部压力均可加大骨盆所承受的压力,导致盆底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超负荷拉伸而受损[4]。提肛肌为关键盆底肌,其可维持盆底功能形态,而经阴道分娩极易导致过度拉伸的情况,损伤肛提肌及提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盆底组织异常改变于产后早期即可发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期诊断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对产妇产后康复、生活质量改善而言有重要意义[5]。

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开展以及经济实惠等优势,且检查结果受骨骼、腹壁脂肪以及肠道内容物的影响较小,其探头可以直接、清晰的显现盆底脏器,同时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可提升检查所获数据的准确性,有利于医务人员精准评估受检者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初产妇的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3.85%、15.38%、1.54%,均低于对照组的73.85%、32.31%、1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相比较于经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存在。尿道旋转角度和膀胱颈下移距离为目前临床应用超声检查女性盆底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7]。本研究中,观察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19.85±1.04)mm、尿道旋转角度(38.51±3.37)°均小于对照组的(31.93±1.67)mm、(50.33±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经阴道分娩可导致初产妇的盆底肌肉组织和筋膜组织出现机械性的创伤,改变膀胱颈以及尿道的位置和活动度,提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几率。通常肛提肌裂孔面积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即面积越大则临床症状越严重)[8],本研究中,观察组初产妇静息状态下、缩肛动作时、Valsava 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3.09±1.54)、(8.95±0.86)、(17.23±2.06)cm2,均小于 对照组的(14.13±1.79)、(9.79±1.05)、(20.94±3.17)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经阴道分娩对初产妇盆底组织结构所致损伤较选择性剖宫产大,更容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究其原因,由于经阴道分娩可以导致女性出现会阴撕裂和产道牵拉伤的情况,相比较于选择性剖宫产,其对于初产妇盆底功能以及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更大[9],为此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充分重视初产妇产后复查工作,尽早发现盆底解剖和功能改变情况,以便于结合初产妇的实际情况实施康复锻炼和治疗工作,以促进产后康复和预后改善,将疾病对其正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减小[10-12]。

总之,经阴道分娩对初产妇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均有较大的损伤存在,产科临床医务人员需结合初产妇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情况,更利于医务人员诊断及治疗疾病。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盆腔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超声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