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张 婷,栾丽华,孙 红
(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锂-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高、体积小、质量轻且对环境友好,可应用到一些需要高比能量电源的系统中[1]。有机电解质锂-空气电池会因产物阻塞空气电极而导致放电终止,固体电解质锂-空气电池存在离子电导率不高等问题,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2]。
在空气电极研究中,D.Wittmaier等[3]发现空气电极厚度会影响气体扩散和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的含量,厚度为300 μm的空气电极具有较好的性能。Y.F.Li等[4]认为,使用更薄和更易渗透的碳纸电池,放电性能更好,原因是气体扩散时传输阻力小。改善空气电极厚度,有利于提高氧气的传输效率和电池的放电性能。电流密度是影响放电电压和放电比容量的重要因素,电流密度越高,极化越强,相应的放电电压平台越低,放电比容量越小[5]。分析电流密度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利用COMSOL Multiphys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二维瞬态等温模型,用电压和比容量的关系,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不同空气电极厚度和电流密度对氧分布、孔隙率、过电位和生成物LiOH·H2O体积分数的影响。
用于建模的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主要由锂片(负极)、有机电解质、隔膜和空气电极(浸在水系电解质)等4部分组成,二维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模型图Fig.1 Model diagram of dual electrolyte lithium-air battery
图1中:Lsep为隔膜厚度;Lpos为空气电极厚度。
在实际建模中,可将电池左侧设置为锂金属负极边界,简化模型,并设置零电位接地条件,锂负极和有机电解质部分未体现在模型中。多孔碳电极的右侧利用充放电流密度边界构造,当边界条件降至2.5 V时,出现停止条件。模型中使用的假设为:①主要的放电产物为LiOH和饱和析出的LiOH·H2O,并在多孔空气电极上沉积;②氧气供应充足,Li+存在于整个电化学过程;③电池运行过程中无温度影响;④忽略所有的副反应。
采用有限元方法,描述锂-空气电池模型中正、负极的性能。电极反应动力学、传质和电荷守恒的组合方程式,可参考文献[5]中的数学模型。空气电极为氧气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提供场所。在此过程中,外部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电解质中,流经正极的孔隙,在活性位置与Li+发生反应。总化学反应方程式及饱和后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见式(1)、(2)。
4Li+O2+2H2O+4e → 4LiOH
(1)
4Li+O2+6H2O+4e → 4LiOH·H2O
(2)
正极中,反应产物LiOH能溶解在水性电解液中,当反应产物LiOH的浓度达到饱和时,析出的LiOH·H2O才会在多孔电极的活性表面上沉积为膜。上述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表达式,如式(3)所示。
(3)
式(3)中:Jloc为局部电流密度;n为传递的电子数;η为过电位;ka为氧气反应速率;kc为氧还原反应速率;ci为活性物质i的浓度;F为法拉第常数;R为摩尔气体常数。
当未达到反应产物LiOH溶解极限时,LiOH的浓度变化如式(4)所示。
(4)
式(4)中:εl和a分别为空气电极的孔隙率和活性比表面积;εl保留为孔隙率初始值εl,0,直到达到cLiOH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极限。
当达到反应产物LiOH溶解极限时,LiOH·H2O的浓度变化如式(5)所示。
(5)
式(5)中:cmax,LiOH是LiOH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
空气电极中LiOH·H2O的体积分数变化见式(6)。
(6)
式(6)中:φLiOH·H2O、c0,LiOH·H2O、MWLiOH·H2O和ρLiOH·H2O分别为LiOH·H2O的体积分数、初始浓度、分子量和密度。
空气电极中氧气的质量传递扩散和迁移通量方程可表示为:
(7)
式(7)中:NO2为氧气在多孔电极横截面上的摩尔通量;DO2为氧气的扩散系数;cO2为氧气浓度。
氧扩散是在多孔介质中的一种传质过程,算术级数用域模型的网格来划分。实验所用模型有2个域单元、7个边单元,求解的自由度数依据物理场控制的网格划分序列、自由三角形网格和细化的疏密程度决定,相对修复容差水平设置为1×10-4,使计算误差最小化。
用于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模拟的详细工作条件、动力学和传输参数,如表1所示。
设定温度为300 K、空气电极厚度为400 μm,当电流密度为0.05 mA/cm2、0.10 mA/cm2、0.20 mA/cm2、0.50 mA/cm2和1.00 mA/cm2时,电压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2]的对比见图2。
从图2可知,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小于5%,平均误差小于2%,说明数值模拟可靠,该模型可用于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内部反应机理及性能优化的研究。
当电流密度为0.10 mA/cm2时,空气电极厚度对电池比容量的影响见图3。
表1 模型参数和操作条件Table 1 Model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图2 实验数据和模拟数据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simulated data
图3 空气电极厚度对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比容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air electrode thickness on specific capacity of dual electrolyte lithium-air battery
从图3可知,当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比容量达到最大值,为1 466 mAh/g。
考虑到目前实验普遍采用300~400 μm厚的空气电极,且模型验证时采用的空气电极厚度为400 μm,实验以厚度为50 μm和400 μm为代表值,分析空气电极厚度的影响。
在不同放电深度(DOD)下,电流密度为0.10 mA/cm2时,50 μm、400 μm厚的空气电极中氧浓度的分布见图4。
图4 不同DOD下空气电极厚度对氧浓度的影响Fig.4 Effect of air electrode thickness on oxygen concentra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of discharge(DOD)
从图4可知,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在整个放电状态下,氧浓度分布均匀,在DOD为80%时,氧浓度平均值达到2.8 mol/m3。当空气电极厚度为400 μm时,由于反应生成物LiOH的量太多,饱和析出LiOH·H2O,沉积在电极表面,堵塞了氧气传输通道,限制了氧气传输速率,使电极中氧浓度出现分布梯度,导致电池整体性能受限。
当电流密度为0.10 mA/cm2时,不同放电反应时间(无量纲时间)下孔隙率的变化情况见图5。
图5 不同放电反应时间(无量纲)下空气电极的孔隙率Fig.5 Porosity of air electrode at different discharge reaction time(dimensionless)
从图5可知,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孔隙率在放电过程中稳定降低,且分布均匀;当空气电极厚度为400 μm时,空气电极氧一侧的孔隙率迅速下降,而隔膜一侧只下降了40%,说明隔膜一侧的氧浓度低,相应发生的氧还原反应也少。由此可知,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可为氧气的扩散和传输通道提供更好的场所,利用效果更好。
当电流密度为0.10 mA/cm2时,不同DOD下,50 μm、400 μm厚的空气电极的LiOH·H2O体积分数见图6。
图6 不同DOD下空气电极厚度对LiOH·H2O体积分数的影响Fig.6 Effect of air electrode thickness on volume fraction of LiOH·H2O at different DOD
从图6可知,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LiOH·H2O的体积分数分布均匀。当空气电极厚度为400 μm时,随着反应的进行,LiOH·H2O的体积分数逐渐呈现梯度分布,氧气侧的LiOH·H2O体积分数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在反应进程中,氧气的传输通道逐渐被阻塞,扩散受阻,致使隔膜侧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较薄,氧气传输路径短,更容易转移到隔膜侧发生反应,因此,LiOH·H2O体积分数更高。为了获得更好性能的电池,空气电极应尽量较薄。
电流密度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见图7。
图7 电流密度对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Fig.7 Effects of current density on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dual electrolyte lithium-air battery
从图7可知,当电流密度从0.05 mA/cm2增加到0.50 mA/cm2时,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的电池初始放电电压从3.21 V下降到3.01 V,比容量从1 511 mAh/g下降到1 188 mAh/g。这主要是因为大电流密度放电使极化加剧,生成物的产生速率加快,反应物堆积速度也就更快,电极的欧姆阻抗快速增加,空气电极的孔隙更早被生成物堵住,电池比容量变低。当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电池的最低比容量为1 188 mAh/g,性能优于空气电极厚度为400 μm的电池。
设置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分析电流密度对放电过电位的影响,结果见图8。
图8 电流密度对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放电过电位的影响Fig.8 Effects of current density on discharge overpotential of dual electrolyte lithium-air battery
从图8可知,当电流密度为0.10 mA/cm2时,氧气侧和电极侧的过电位大致相同,且变化平稳,但在放电结束时,电极侧的过电位突然下降,主要原因是设置了截止电压。在达到截止电压2.5 V时,反应物传输被阻断,电极内氧浓度下降,内阻增大,反应停止,过电位急剧下降。当电流密度为0.20 mA/cm2时,氧气侧和电极侧过电位下降的趋势比小电流密度时要快,主要是由于此时电池产生的欧姆阻抗较大。
当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电流密度对空气电极中氧浓度的影响见图9。
图9 电流密度对空气电极中氧浓度的影响Fig.9 Effect of current density oncentration in air electrode
从图9可知,电流密度较小时,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的锂-空气电池的氧浓度分布较均匀。在DOD为20%时,大电流密度的氧浓度低于较小电流密度时,并在反应后期出现较明显的氧浓度梯度,使空气正极存在反应不均匀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电流密度使电池极化增强、欧姆阻抗增大,增加了氧扩散的阻力,导致氧浓度分布不均匀。
当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在0.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以20 nm的孔径、0.75的孔隙率、3.4×10-17m/s的氧还原反应速率、2.2×10-9m2/s的氧气扩散系数为初始条件,分析重点参数对氧气浓度分布的影响情况,结果见图10。
图10 重点参数对氧气浓度分布的影响Fig.10 Effect of key parameters on oxyge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从图10可知,氧还原反应速率从3.4×10-17m/s提升到3.4×10-16m/s和孔径从20 nm增大到25 nm,都对氧气浓度分布影响不大。孔隙率从0.75提升到0.85和氧气扩散系数从2.2×10-9m2/s提升到5.0×10-9m2/s,对氧气浓度的分布具有积极作用,主要是因为影响了氧气扩散通路和扩散系数,使氧气浓度分布得更均匀。在大电流下,应考虑孔隙率和氧气扩散系数的影响,以解决氧气浓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实现在实际条件下不同环境中的使用。
当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电流密度对空气电极中LiOH·H2O体积分数的影响见图11。
图11 电流密度对空气电极中LiOH·H2O体积分数的影响Fig.11 Effect of current density on volume fraction of LiOH·H2O in air electrode
从图11可知,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即使是在大电流下,沉积物LiOH·H2O的体积分数也能均匀分布。当电流密度为0.20 mA/cm2时,氧浓度分布存在梯度现象(图9),而沉积物LiOH·H2O的体积分数分布较均匀。这个现象的出现,可能是设置了截止电压的缘故。电流密度较大时,产生的欧姆阻抗比较大,电压下降得快,还未等到氧气完全反应,就达到了截止电压2.5 V,反应停止,因此,沉积物LiOH·H2O的体积分数没有出现梯度现象。
本文作者结合传质和电化学反应,建立了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的二维瞬态模型,分析空气电极厚度和电流密度对双电池锂-空气电池的性能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空气电极厚度直接影响氧传递的效率,厚度为50 μm的空气电极,氧浓度分布均匀,在DOD为80%时空气电极中氧浓度平均还有2.8 mol/m3。较薄的空气电极能提高电池比容量和电极利用率,提升电池性能。双电解质锂-空气电池在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比容量达到最大值,电池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电池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电池性能与电流密度密切相关,大的电流密度会使电池过电位增大、氧浓度分布不均匀,出现梯度现象,最终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当空气电极厚度为50 μm时,大的电流密度虽然会增大氧传输的阻力,使电池初始放电电压下降到3.01 V,比容量下降到1 188 mAh/g,但由于电极的氧传输效率较高,电池性能好于小电流密度时。
在双电解质电池的设计和优化的工程中,优先选择薄的空气电极和小的电流密度,能提升电极的传质效率,使空气电极得到充分利用,获得更好的电池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