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萍
说到《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悲楚的“葬花词”可谓是字字含愁、句句带泪,无论是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还是到“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倾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喜欢林妹妹,这和《葬花词》对林黛玉叛逆性格的生动体现,对其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的高度凝练概括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人间的凄婉,为谁情钟,为谁暗洒相思,或许在葬花的此刻就已经注定了她的凄凉结局。
木偶版《黛玉葬花》不但触碰了木偶所不擅长的情感话题,而且在情感的还原方面,做到了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加之戏曲水袖在木偶表演上的精准运用,让人误以为置身于真人版的剧情之中,而完全忽略了木偶的存在。
什么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说白了就是,人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什么叫体现?体现是指某种性质和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比如人的主观意志通过做事、产品、作品等具体表现出来。
何为木偶表演中的情感体现呢?就是演员将自己对剧情和人物的准确理解和体验,对情感和感受的把握,通过演员的操纵技能直接传递到木偶身上的一种表现方式。
水袖无论是在戏曲表演舞台,还是在木偶表演舞台上,运用得十分广泛。然而在观众眼里,木偶水袖就应该像戏曲水袖那样,舞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和韵律。我个人认为,就水袖而言,不该区分是戏曲水袖还是木偶水袖。但光从技术层面或者说从人体结构和构造方面来说,确实应该去区分一下,因为木偶毕竟是无生命的玩偶,有很多外部动作受制于木偶装置结构的限制,而不能完美体现。
戏曲水袖是中国戏曲的特技之一,是演员在舞台上表达人物感情时放大、延长的一种表现手法。木偶水袖是木偶表演的特技之一,它借鉴和继承了戏曲舞蹈身段中独特、鲜明的风格和表现手段,同时也是表达木偶人物感情时放大、延长的一种表现手法。
无论是戏曲水袖还是木偶水袖,二者在舞动水袖时皆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如果作为舞动者,特别是杖头木偶操纵者,不了解力学“既力点、水袖运行的方向和发力时间等”,即便把水袖舞动起来,那也只不过是两条不听使唤的布条被甩来甩去,毫无美感可言,更无法谈及水袖的魅力和表现力。反之,如果我们掌握了水袖的技法,懂得了力学的一些原理,我们就能自由掌控水袖,使之飘逸。当然这还不够,还要通过我们结合木偶的头、腰及主杆感觉,甚至是自身的肢体步伐与气息去辅助和体现水袖那“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在运用舞蹈或戏曲身段中体现出韵律美。
戏曲水袖是由真人表演,所有的水袖动作不受人体结构的影响,只受制于一些技能难度和熟练程度。木偶水袖就不同了,木偶不可能完全像人那样有着灵活的肩膀、肘关节和手腕,因为它受木偶构造的限制,致使个人无法实现微妙运用,木偶的水袖动作及姿态,要么只能接近戏曲演员的水袖动作,要么需他人协助完成,而且有的动作即便是跟他人合作,也未必能完成好。因此,木偶水袖有着木偶操作特有的手段方法,与戏曲水袖有所不同,不过其呈现效果可以一样。
如在木偶版《黛玉葬花》中,林黛玉要表达“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时的心境,就采用了右手后翻袖,左手单翻袖加抖袖,这么一个戏曲常用的水袖动作,在戏曲演员眼中看似简单,但在木偶水袖表演上实属不易,是个超常规的水袖动作。首先在这组动作中,我没有让助演协助,而是将右手翻袖的钎子勾握在右手主杆上,独立完成了这组动作,并且在抖袖的力点控制上,我抓住了人物柔弱无助的特点,从而既表达了林黛玉在贾府不受待见的日子,又折射出她的怨恨和无奈的心理。
又如在戏曲水袖里,可以频繁地见到撩袖这个水袖动作,演员依靠拇指和手腕,三次之内将水袖撩在手臂上折成三叠。但是就这个水袖动作而言,木偶是很难达到的,因为木偶的拇指是死的,不能单独运动,手腕也不能翻转,这就是木偶受限制而不能动弹的原因。木偶要完成这个动作,就得靠真功夫去练,要将水袖轻挑上臂,且要掌握好轻挑水袖的力度、水袖运行的方向和将水袖挑起时展开的面等。况且这个撩袖在木偶水袖表演里也不能常常看到,因为它成功的几率不高。我在木偶版《黛玉葬花》里运用了数次,并且每次都能完美地展现撩袖,令同行羡慕!
真人的情感体现有三种表现方式:即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征与情绪变化。木偶的情感体现也有三种表现方式:即通过主杆微颤抖动、头部动作辅助和外部肢体变化等,向他人表达木偶的情感特征与情绪变化。
众所周知,真人在表达情感方面可谓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但木偶却不同,因为它是无生命、无表情、无眼泪、无肌肉的玩偶,这方面远不及真人那样,那么上述就是真人情感与木偶情感的体现差异所在。但为了人物情感准确体现,木偶往往会尽量贴近真人的情感表达,哪怕在操纵上有局限,也会尽量设计类似接近的情感动作来完善。
木偶版《黛玉葬花》最后的唱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此时的林黛玉在悲鸣,她既是为花儿悲鸣,也是为自己悲鸣。因此在动作的设计上,我力求贴切人物此时的心情,故先前让她手持花锄踉跄几步,手扶胸口咳嗽几声,以此表达体弱多病的林黛玉经受了沧桑的凄冷,然后以“撩袖伸挡”表达人们笑痴的寓意,以“撩袖伸挡转身走”表达他年有人能为她送葬的渴望,以“单翻袖抚摸发鬓”表达春尽衰老的悲哀,以“扶锄踉跄和撩袖抹泪”表达花落人亡无人知的凄凉情景。
如何运用好木偶情感,这是每一个木偶专业的从业人员都想知道或者都想做好的一件事。因为木偶非人,它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通过操纵者传递给它的。第一,运用好的前提就是操纵者本人先要体验剧情,了解人物在剧情中的地位及人物关系,并体会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等等。第二,去选择人物的情感行为(这里面包括人物的内心情感动作和外部情感动作)时,在选择上要准确,既贴切于剧情,又要贴切于人物。就拿《黛玉葬花》来说,在动作的选择上,指导老师和我是逐句斟酌、层层筛选的,最终才选择了这些符合歌词寓意,且适合木偶能做的情感行为动作来加以体现,然后再将这些情感行为动作外化,以达到剧情和人物所要求的情感行为体现。第三,木偶情感动作的运用,只求真实细腻传神,不求虚假夸大无神。通俗地讲,前者的结果就是木偶该有的真情实感,它已经达到了真人的心理感觉。如木偶真实地再现林黛玉挑花篮、捧花、葬花等动作,细腻地刻画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受欺悲楚的外部体态,传神地运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场景和外部肢体及水袖。
总之,通过木偶版《黛玉葬花》的创排,我认为戏曲水袖和木偶水袖是融合的关系,只要大胆想象,避开木偶的局限,用智慧巧练,木偶一样能舞出优美的木偶水袖。情感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不能因为它是木偶,就降低了对它的情感要求,木偶可以做到像真人一样地传递情感,但操纵者必须自身先感悟和体验情感的真谛,把握情感分寸,选择得体动作是木偶在动作设计上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