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情感发展的音乐审美教育

2022-11-07 14:23葛依琳
剧影月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情绪儿童情感

葛依琳

情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体验等形式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认识,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做出的喜怒哀乐的反应。儿童情感的发展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密不可分。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寻求儿童情感发展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共通融合,是提升儿童音乐审美能力、促进情感发展的必然取向。

一、关于儿童情感发展

(一)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体验的增加,从哇哇啼哭的婴儿到情绪外露的儿童,个人的情感也在发展。学龄前儿童具有情绪的不稳定性和情感外露性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的情绪感受,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常常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进行转换并表现出来。在这个时期,由于经验和智力的限制,儿童的情感表现多源自于自己的亲身感受,而对自身以外的情绪情感却很难体会得到。

进入小学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环境的变化、学校纪律的约束、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都使儿童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低年级的儿童开始学会感受他人的情绪,学会与他人交往,并能逐渐接受和主动感知外界带来的情感体验。到了中高年级,儿童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情感逐渐内化和稳定。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将情感与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等联系起来,发展成为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儿童情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校教育等都会给儿童的情感发展带来影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也会给儿童的情感带来程度不一的发展。在家庭生活中,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儿童带来积极的情感发展,使他们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形成活泼、外向的性格。相反,暴力、疏离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缺乏爱的体验,使他们情感变得冷漠甚至偏执。在学校生活中,同学间的交往、游戏的互动会给儿童带来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如角色的扮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社会身份(如父母、医生、劳动者等)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情绪感受。同时,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也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审美感知。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内容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情感源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对生命亲情、友情交往等具象的情感,也有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抽象的情感。黄洁在《儿童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情感与教育融合为一体才是对教育原点的回归,并将儿童情感教育主题分为“自我成长教育”“国情民情教育”“自然生态教育”“友情交往教育”“生命亲情教育”五大类,以期实现“情绪状态、情感品质、情感能力”的情感教育目标。

儿童情感教育,要发展儿童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产生对父母亲人的敬爱之情。这份情感的发展因家庭的不同而发展各异,它是家庭教育带来的,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在学校生活中,儿童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与他人分享,能在与朋友、老师的交往中学会与人为善、尊师重教,产生浓厚的同窗之情、师生情谊。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情感等,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在儿童拥有了这些情感体验之后,我们还要帮助儿童学会用文字、绘画、语言、肢体等表达出自己对父母亲人、老师的敬爱之情,对同学朋友的友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等。

儿童情感发展是构成儿童生命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自然需要。教育在儿童的情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们人格心灵的唤醒。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缺乏情感的教育,儿童会产生认知的缺失和心理问题,造成人格的缺陷,无法塑造完满的生命。情感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情感发展是儿童对生命的体验,能唤醒儿童的“生命价值感”,情感教育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同时,情感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是对儿童“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是儿童情感综合能力的体现。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儿童情感发展与音乐审美教育

(一)儿童音乐审美的内容

在音乐审美中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德育与美育的结合,是培养儿童道德认知的重要内容。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儿童在父母或者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音乐听觉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认知过程,产生与生活的共鸣,通过对歌曲的体裁、旋律、节奏、歌词等的审美体验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思想内涵,培养其正确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观念以及社会所需的社会责任感、秩序感、是非感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音乐审美中发展儿童的民族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中关于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欣赏体验是培养儿童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儿童可以从优秀的传统音乐中了解到音乐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我国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的学习能让儿童体会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在音乐审美中提高儿童的自我认同感。情感的发展过程也是儿童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可以使儿童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这些体验可以丰富儿童情感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儿童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与音乐产生的共鸣,可以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形成自我认同感。

(二)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发展儿童情感的意义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引导下,儿童可以获得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能将音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去感知音乐带来的情绪情感,自觉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在儿童脑海中不断积累,经过感知、记忆和想象之后形成“情感库”,并不断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再加工,最终让儿童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恰当地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又善于表达的人。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儿童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儿童会接触到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的、亲情友情交往的,也包括赞美社会生活、赞美大自然的,等等。儿童通过对这些作品中音乐元素的感受与欣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的熏陶,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提高了音乐素养的同时,又提升了道德情操,使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塑造完满的人格。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正是智力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获得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动力。情感发展中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使儿童逐渐获得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基于丰富的情感体验,儿童可以对音乐形象做出思考,并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音乐实践的创造,在思考和创造中实现情感的深化发展。

三、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发展儿童情感的途径

(一)以感知为基础

朱小蔓老师在《情感教育论纲·自序》(第3 版)中提到:“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之前,儿童首先要学会“感知”音乐,即培养儿童的音乐听觉。“音乐听觉”是“在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形成心理认知活动。”儿童在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等的刺激下,获得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感知——大调多为明朗、欢快的情绪;小调多阴郁、忧伤的情绪;进行曲节奏清晰、强弱分明,给人振奋人心的力量;圆舞曲优美流畅,令人遐想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对音乐情感进行感知,如可以给儿童听一段情绪特征较明显的音乐,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感知到的情绪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黄洁在《儿童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情感教育是回归生活的教育,它必须建立在能够唤起儿童情绪情感共鸣的社会生活经验上,通过知识载体和师生的情感互动,实现儿童品质和人格的影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重与儿童充分互动,给予儿童积极的情感引导,根据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配插画、讲述小故事等形式将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辨别音乐旋律中的喜怒哀乐,并鼓励儿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

(二)以认知作桥梁

在儿童有了一定的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以及情感的积累后,我们要加大儿童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认知投入。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背后的内涵,引导儿童了解作品中蕴含的音乐文化不仅是丰富儿童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儿童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如一些革命类的歌曲,我们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讲述时代背景故事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要加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现代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互补,使情感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回望来路。”“音乐本身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多的是通过文化给予心灵的感悟,这不仅仅是精神的升华,更多是一种情感共鸣,推动生命成长的力量。”在学习优秀传统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歌词雅致、富有意境、曲调优美的歌曲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又如在教唱京剧《唱脸谱》时,教师可以将音乐课和美术课进行结合,让儿童根据歌曲中每种颜色的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来亲身体验脸谱的创作。通过对优秀的传统音乐进行感知和欣赏,可以让儿童感受到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表达情绪情感的力量,获得情感共鸣,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三)在体验中发展

黄洁在《儿童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儿童情感教育要以‘体验’为主要形式,回归生活,利用多种教育手段,使儿童在学习、游戏、生活、环境教育中不但丰富情绪情感的体验,而且由丰富的体验积累产生经验,再转化为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儿童的音乐审美教育一定是在体验中进行的。作为家长,可以带儿童聆听各种主题的音乐会,在整体氛围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价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参观音乐历史博物馆,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比赛、文艺汇演等,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位儿童都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并从中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感。

音乐课外活动的展开应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满足学生情感需求”为目的。因为“音乐审美来自感性的体验,发展与理性的思考,最终又升华于感性”。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不局限于舞蹈队、合唱队、乐团等排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探索音响与音乐。如在踏青时,可以让儿童分组探索和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编写一曲“自然之歌”,由此来引起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社区也可以定期开展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活动,给予儿童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儿童情感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为儿童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儿童音乐审美教育要注重儿童的亲身体验,以发展儿童情感为目的,满足儿童在生命成长中的情感需求,启迪和唤醒儿童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此来帮助儿童获得生命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全面的、综合的、健康的情感。

猜你喜欢
情绪儿童情感
情感
台上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情绪认同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