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种子管理 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2022-11-07 22:27曾永松
新农民 2022年26期
关键词:耕种种植业种子

曾永松

(彝良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彝良 657600)

彝良县土地面积约2800km,地理位置处于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下辖16个乡镇街道,155个村(居)委会,313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6万人,城镇率为22.8%,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566元。因此,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彝良县的农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大力推广规范化种植、科学化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式,逐年提高了粮食产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产业结构调整也不断落实推进,加大天麻、马铃薯、蔬菜、核桃等作物的批量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天麻科技示范园、天麻国际交易中心顺利建成,彝良天麻入选全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荣获“天麻之乡”“世界天麻原产地”称号;累计建成以花椒、核桃、竹子为主的林产业基地6.33万hm。彝良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但由于基础薄弱,投入有限,人员水平不高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2 存在问题

2.1 自然环境恶劣

彝良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最低海拔524m,最高海拔2780m,山高谷深坡陡湍急,属中山切割侵蚀地貌,地形零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耕种田地不平整,以山坡地为主,占耕总的面积的96%,大于25度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耕种难度较大,无法使用大型农用机械进行耕种,只能依靠人畜进行。全县面积2804km,耕地面积 5.52万hm,其中水田3866.67hm,旱地5.12万hm,林地6.99万hm,园地0.08万hm。立体气候突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干北湿,干、雨季分明,四季分明;农业灾害性天气较多,春旱、伏旱、夏旱较为突出,低温冷涝,特别是两头低温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7~9.3℃,大于10℃有效积温600~3100℃,因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差异明显,导致南北气候迥异,南面气温高,雨水少,日照多;北面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较为典型,随海拔上升形成河谷中亚热带、矮二半山北亚热带、一般山南温带、高二半山中温带、高寒山区北温带五个气候类型区。地形地貌、立体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业灾害性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种植品种选择困难,种植结构调整和技术指导难度很大,一个乡镇往往具有多种气候类型,需要选择多个品种以及多项技术措施才行。加上农民基础差,文化不高,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困难,增加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2.2 基础建设薄弱

由于彝良县财政收入较低,虽然对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基础建设的投入每年逐步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目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全县的水利设施脆弱,严重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

2.3 耕种水平落后

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长此以往进行传统的耕种劳作,耕种水平落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难以接受新的栽培播种技术,需要反复进行推广和指导。

2.4 品种搭配困难

由于受到地势和气候原因影响,适合彝良县耕种的种子品种就不多,而且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耕种粮食,对经济作物不太重视,而且土地比较分散,加上个体意识因素,影响新品种子大面积推广播种。

2.5 特色产业不多

目前农业种植产品及农业深加工产品种类不多,而且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也比较低。加上缺乏产品流通和营销渠道,导致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获取不及时,每年的种植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较低,出现产量增长但收入不涨的现象。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农产品附加值并开拓市场渠道,发挥产业优势,提升农民收入。

2.6 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9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1398万元,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8.75倍;农林水支出10723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4.8%。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资金投入有限,导致种植业结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手段,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按计划进行规划调整。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耕种播种条件

农业基础建设是提升耕种水平的基础条件,是保障种子存活、高产的前提,但是目前农业基础建设落后,水利建设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整体的生产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必须着重加强农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引水灌溉措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同时,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建设,建立农业生产基地,着重培育和引进适应我县生态条件的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建立"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调动农户积极性,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种植区域。加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中低产量田地的改造工作,推广微型机械使用,减少农户在坡地的耕种强度,改善农业生产耕种条件,提升农业耕种水平,为种子批量播种创造条件。

3.2 加强品种管理,培育高产优质品种

优良的种子是种植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种子,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产量,才有可能调整种植业结构。因此,有必要加强与育种单位合作,进一步加强育种和引种工作,引进更优良的品种,并进行试种推广。首先,需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加强本地化育种研制工作,培育出适合本地耕种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优良种子;然后,需要从环境相似且已经有成熟品种的地方,引进更先进更优良的品种,进行试验比较,选取更适合的品种;最后,在反复试验选取优良高产的品种后,还需要进行审定,避免出现引用不合格种子,调用不合格品种的情形出现,影响种子推广,审定合格的种子要大力进行推广,让新品种尽快用于种植生产,扩大耕种面积,提高作物亩产量。

3.3 加强计划管理,提供充足高质种源

严谨合理的管理,是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需要制定符合本地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的种子产销管理计划,保障供需平衡。进行种子生产和销售的单位都必须有经营许可证,对没有许可证,不符合规定进行繁殖,培育种子的行为要坚决进行制止和打击,规范种子生产和销售行为。确保市场可以提供高产优质的品种,可以满足种植需求,确保种子市场稳定健康运行,不影响农民播种耕种。

3.4 加强质量管理,规范种子生产标准

合格的高质量的种子是种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种子培育到播种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以提高种子品质为最终目标。只有培育出高质量的优质的种子,才能确保种植业结构合理调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种子培育方面,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首先要加强品种培育和引进的定制化,与品种培育单位和生产单位合作,按照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市场要求定制培育适应自然条件和生产市场要求的新品种,使种子的培育和生产趋于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2)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需要在各个环节加强种子管理工作,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种子管理部门需要设立职能相对独立的种子品质检测检验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种子品质检测和检验工作,严把种子的质量关,保证种子品质符合要求。要求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要设立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责任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各自对种子的质量负责。质量检测人员要严格控制种子品质检测流程,对不合格的种子进行一票否决。

(3)在质量检测方面,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品质检测检验机构以及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单位要建立合规的、完善的、先进的、现代的种子品质检测实验室。同时,要对从事种子品质检测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多维度的技能培训,培养他们种子检测的专业性,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接下来的种子品质检测做好保障。还需要按照国家颁发的种子品质检验和检测标准,规范种子品质检测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划分和评定种子品质级别,筛选高质量的优质的种子,淘汰处理不合格的品质低劣的种子。

(4)在质量监督方面,及时曝光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鼓励群众进行积极举报并给予奖励。同时,加强种子品质的监管力度,社会上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需要联合起来,共同监督种子市场,经常性或突击性地检查,防止假劣种子进入市场,保证市场的种子优质合格,进而保障种植业健康合规发展。

(5)在种子销售方面,要进行质量保障,规范种子的包装和商标,实行三包政策。同时,要做好售后保障和咨询服务。

3.5 加强市场管理,保障种子品质合格

由于目前种子市场管理水平和种子市场发展不相匹配,根据《种子法》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完善种子管理体系,规范种子市场行为,打击非法种子经营活动,净化种子市场环境,保障农民合法利益。同时,运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建立合规的种子交易市场,扶持销售规范的商户形成品牌效应,进一步种子违法生产、销售行为,提升种子品质标准。

3.6 加强结构调整,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在保障种子品质合格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大扶持力度,加大与典型特色的种子企业的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品种研制过程中存在困难及融资问题,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他们采取更加惠民的措施,适当降低良种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终推动种植业的发展。

(2)加强技术指导,抽调一批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加快示范基地建设进度,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企业、合作社、农户一同参与本地特色品种天麻、马铃薯、核桃等的种植,做出品牌,做大做强。

(3)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增加产业链,着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比如核桃种植就可以引申出做核桃仁、核桃酥、核桃饮料、核桃油的产业链。这样,不但可以让附近村子里的闲散劳动力得到转移,而且可以提高大家的经济收入。

(4)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把本地的种植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推向各地市场,创立知名品牌,拉动经济,提高收入。

(5)加强作物管护。对已经播种成苗的田间要加强管理,制定责任制,落实到人,确保规模化产出。

3.7 加强投入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保障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必须加大投入力度,需要确保对农业产品的开发财政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种植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从招商引资项目中吸收更多的资金用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把定向扶贫和农业开发的资金相融合,便于获得更多的效益。有了资金的支持,可以促进新品种的研发,新技术的推广,新器械的使用。可以全面提升全县的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度。坚定不移地走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合作共赢方式,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和利益关系。

3.8 发挥主体作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在整个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他们在承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风险的同时,也直接享有结构调整的收益。必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不断加强引导,改变他们的态度,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尊重他们的各项权益,把他们的自身利益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局统一起来,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他们的态度从消极不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配合,把他们的目标从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转变为积极推广新品种发展经济需要,把他们的技能由粗放型改变为规模化,促使整个种植业由落后的、传统的模式转变为先进的、现代的模式。在具体推行时还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因素,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种植业结构调整,不能轻易以市场价格来确定种植品种,因为市场价格受产品数量影响,常常因为产量的波动而导致价格波动剧烈,应该充分分析本县的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围绕天麻、马铃薯、花椒、蔬菜、油料等特色产品进行推广,有目的、有机会地扩张和占领外地市场。

3.9 加大品牌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通过生产示范、远程教育等方式着力提升农业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为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然后加大玉米、马铃薯、特色蔬菜等作物的开发培育力度,以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本县的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最后通过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种植业的发展潜力。同时探索发展本县的特色农产品,扶持本县龙头企业,带动整体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打造品牌方式,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要解决彝良县目前存在的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现状,推进种植业结构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以加强种子管理为基础,为种植业提供优良高质的种子,保障种植业健康发展;同时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品牌推广,进而促进种植业产业结构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耕种种植业种子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桃种子
耕种者
可怜的种子
代营粮食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分析
当前天然橡胶市场主要矛盾分析
二爷和酒(外二首)
吴刚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