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胡华 罗永春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与医护学院
随着体育教育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不断规范和提升,校园运动竞赛氛围也在持续增强。近年来,校园运动竞赛开展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整体而言,学校因承担较大的教学安全压力,校园运动竞赛受到很大的局限和制约。学校开展校园运动竞赛时需考虑校园环境安全因素、竞赛项目多样性、竞赛组织的规范性等,学校着力于为学生提供参与性强、娱乐性强的校园竞赛项目,然而,从竞赛的本质上来看,并不利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校校园体育竞赛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也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综合竞争力更为重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都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因此,积极开展校园运动竞赛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校体育竞赛场上的展示者是学生,学生是竞赛的主体,也是竞赛的获益者。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挫折和逆境在所难免,在此过程中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极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运动竞赛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有着其他活动和学科无以比拟的优势。在校园中,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在比赛项目中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之付出努力,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竞技技术,更锻炼了其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力。在一场长跑比赛中,每一个参赛队员要取得优异成绩甚至完成比赛都会面临很大的考验和挑战,这就要求他们自觉克服困难并坚持完成比赛,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划分,不同运动项目考验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拔河运动等团体项目是校园运动竞赛中最喜闻乐见的项目,这些项目参与人数多,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凝聚力,需要参与队员之间互相信任、彼此理解,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足球运动不但强调队员个人的停球、带球、传球、射门等基本技术动作,更强调针对不同对手的战术运用和执行能力,将教练员的思路贯彻到比赛全过程,对参赛队员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和集体荣誉感培养有很大的价值。
当今社会高速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走向社会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然趋势,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钟南山院士能长期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劳累奔波,除开他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高超的医疗水平和长期积累的学术权威,同时也与他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形成的良好身体素质密不可分。开展校园运动竞赛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摒弃不良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帮助。适当的运动参与可以有效锻炼一个人的身体协调能力、耐力、肺活量,对提升机体免疫力大有裨益,同时容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不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现体育重要特征的体育竞赛同样具有教育价值。当代大学生的校园体育参与形式多样性强,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锻炼技术,掌握相应项目的运动技能,在校园运动竞赛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让学生能在竞赛中得到自信的提升。校园运动竞赛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自我展示的重要平台,大学体育特定的教学与育人的功能,将学校体育的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有机融合,保证学校体育教学与竞赛系统的完整性。
运动竞赛最鲜明的特征是竞争性。随着高校体育比赛项目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运动习惯也在转变,传统球类项目的比赛、体育社团的比赛、学校传统运动会、院系间组织的体育竞赛,无不在展示体育的竞争性。通过各种校园运动竞赛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让学生为集体拼搏、展现自我,通过合理的竞争取得成绩,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可以很好的面对和解决,为步入社会、提前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建立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校园运动竞赛的竞争价值对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深远的意义。
学校体育既是为了达到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终身体育在人的一生中都要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与指导。高等教育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但不是最后阶段,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校园运动竞赛能更广泛的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逐渐具备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对身心有着较大的刺激,通过这种刺激能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愉悦、满足,让学生的运动参与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随着体育课程内容多样化的发展,校园运动竞赛的发展也随之加快,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重视,但整体来说,校园运动竞赛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定期开展、全域开展、全员参与的良好机制。
现阶段,高等院校体育运动设施日趋完善,攀岩场地、高尔夫挥杆练习场等一些新兴项目的运动场都已投入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但是相比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利用率,还是有待提高。学生是校园运动竞赛的参与主体,学生以个人锻炼的形式或者团队学习训练的形式参与不同项目的运动,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让具有竞赛能力的学生能得到锻炼,让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得以保持。
在自媒体时代,校园教学安全是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的严峻话题,体育教师更是首当其冲。这一现状也导致学校和老师组织校园运动竞赛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开展也会将一些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比赛项目弱化或删除,客观上降低了校园运动竞赛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度。校园体育竞赛的组织者是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运动特点,教会学生不同项目的自我保护动作,在参与比赛时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大,对参与校园运动竞赛的积极性表现就会有所影响,同时投入的锻炼时间也不够。体育锻炼是缓解大学生学业压力的重要因素,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并积极参与校园运动竞赛的学生,能够在学业活动和面临挑战的逆境中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体校园人的共同参与。一所大学的体育理念、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对大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影响非常重要,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教学活动和校园体育竞赛中的动态表现,为学生提供深刻的体育实践体验。确保体育课程设置的专业、全面、系统化,“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人性化方式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有所得。因此,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可间接影响学生参与校园运动竞赛的参与热情。
一个集体想要在运动竞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就一定要有分工明确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大幅度提高,竞赛意识也在增强。团队凝聚力是体育竞赛团体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它是衡量一个集体是否有战斗力、集体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在学校体育中,课堂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校园竞赛活动都存在着学生间的协作关系。体育竞赛必然就有胜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同学们的求胜欲和好强心。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训练中和运动竞赛中时刻灌输,只有更好的团队协作才能更轻松地赢得比赛、战胜更强大的对手。运动竞赛中的团队合作意识会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激烈的竞争中受益匪浅。
运动竞赛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竞赛的结果也会具有一定程度上不确定性,此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场足球比赛中,每一名参赛队员分别扮演着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等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每一个角色都很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可能取得想要的结果。场下的观众也一样,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尽一份责任。通过训练和比赛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对自身职责有更深入的认识远远比一场比赛的胜负更为重要。
奥林匹克精神是指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同样,校园运动竞赛与公平竞争紧密相连。现在社会上竞争氛围极为浓厚,但公平竞争意识还稍显欠缺。各项运动竞赛要求运动员严格遵守裁判员判罚,始终将规则放在比技战术更为优先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校园运动竞赛让公平竞争意识深入到思维和行为中,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意义深远。
以集体形式进行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依托单项项目协会存在的比赛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益于开展,在激烈的竞争或合作中,随着胜利或失败,学生们的角色和地位也随着不断转换。体育竞赛活动在满足大学生生理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活力,透过体育课堂让体育技术得以提升,让自身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育竞争是体力的拼搏、智慧的较量,学生在比赛场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应变能力,阳光健康的心理会在运动实践的磨炼中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校园运动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是培养学生阳光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坚持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发挥校园运动竞赛的价值,正确把握校园运动竞赛的发展方向,丰富校园运动竞赛的项目,借助校园运动竞赛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开展校园运动竞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团队合作意识、运动参与的责任感、公平的竞争意识、阳光健康的心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运动参与中的公平的竞争、规则的遵守,通过校园运动竞赛的参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校园运动竞赛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将校园运动竞赛与人的培养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