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研究

2022-11-07 10:32郑一凡姚馨逸陈国余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赛马马术整理

郑一凡 姚馨逸 陈国余

(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牡丹江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马术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体育类技艺,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周礼》所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御,使马也。”可见,现在所说的马术即为“御”的一种。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出现了许多关于马术的记载。譬如,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北方民族马术的“胡服骑射”等历史典故就是这方面最受人瞩目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误认为,只有北方民族才擅长马术,事实上南方很多民族也都有自己的马术,不仅史籍中不乏关于古代南诏、大理、吐蕃马术的记载,而且直至今日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水族、白族等)民间都仍有传统马术的传承。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这些传统马术的具体内涵和特点却一直还鲜为外界所知;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保护,不少民族的传统马术已处于濒临失传的危机状态中。这种局面的形成,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相关调查研究工作跟不上民族民间体育遗产的实际,无疑是主要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南方少数民族马术的论文相对较少,学术著作更是阙如。现有的这方面论文大多只集中于少数几个民族(藏族、蒙古族、水族)的赛马活动,而且基本上还停留在一般性的介绍层面上;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专门调查研究或民族志书写,还不多见,即使偶有提及也非常简略。这些状况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绝大多数的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难闻其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更罔论对该项体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了。我国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研究,这与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各族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密不可分。有鉴于此,秉持“理失求诸野”的思路,深入到至今仍有传统马术传承的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去开展田野调查,对其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业已成为一项亟待开展的重要学术任务。

1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的现状

马术对西方文明的塑造发挥过重要作用,国外很早就有学者关注到了它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深远的现实意义。Chamberlin Edward在其专著,系统论述了马术在生产、交通、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然而,迄今为止,国外学术界尚未有人专门针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做过调查研究。不过,在海外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论著中有提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如澳大利亚苗族学者Gary Yia Lee的《苗族文化与习俗》(2010)、前苏联作家Peter Goullart所著的(2017)以及巴西学者Miriam Adelman和澳大利亚学者Kirrilly Thompson合著的(2017)等为代表,对我国南方苗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马术略有提及,这些成果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术从夏、商至明、清时期,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据《竹书纪年·夏侯纪》记载:“商侯相士作乘马,遂迁都于商邱。”可见当时驭马驾车已十分普及。另据《西南彝志》所载,南诏古国的强大与其拥有一支骑术高超的骑兵不无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马术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具有代表性的有: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彝族火把节赛马,起源于唐朝永徽年间的白族三月街赛马,作为水族最大年节——端节重要内容的端坡跑马等。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时至今日,尚无专门介绍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专们著作。不过令人可喜的是,在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著中,有论及我国传统马术。如胡小明的《民族体育集锦》、徐玉良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等。而它们大都是对蒙古族、回族、满族、哈萨克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及藏族传统马术的论述,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少数却少有提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学界誉为“中国民间体育的集大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中记载了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传统马术,其中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哈尼族、仡佬族、水族、纳西族等8个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马术位列其中。不足的是,本著作只是对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开展时间、地点、形式等方面的科普性介绍。除此之外,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发现,目前学界关于我国传统马术的研究的期刊文献不足百篇,即使在这些已有的成果中,超过半数集中在蒙古族、藏族、水族等民族。对其他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缺乏足够的关照。

令人欣慰的是,在以钟德洪、许凤池、韦毓璋、刘世彬、顾晓艳、和春云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努力下,部分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终于为世人所识。而这也只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冰山一角”。钟德洪《彝族赛马活动历史初探》、许凤池《白族的赛马》、韦毓璋《都匀县新场公社苗族的赛马》等文章,第一次在学术界对彝族、白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马术作了科普性的介绍,这可为本课题的挖掘整理提供重要线索。另外,和春云《从火葬习俗看纳西族赛马的起源》一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纳西族赛马活动的起源进行了分析。这是目前唯一一篇专门论述纳西族传统马术的学术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以刘世彬《水族赛马运动探源》、顾晓艳《传统体育文化在水族山寨中的生存状态——水族“端节”赛马活动的变迁》等为代表,发表的15余篇有关水族端节赛马的学术论文。这对我国南方其它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还十分薄弱(除水族以外,相关研究不足10篇),已有研究也停留在对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形式、内容的一般性描述阶段,几乎还没有人对南方少数民传统马术开展多民族、区域性的挖掘整理研究,更谈不上对南方少数民传统马术乃至中国传统马术的多元比较研究。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正发生着剧烈的现代转型,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依附其中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在经历着激烈的现代变迁。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正经历着类似自然界物种进化“适应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优胜劣汰”过程。“不适着”逐渐消亡或处于了濒危状态,“适着”正经历着激烈的现代转型。有鉴于此,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业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学术课题。

2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的新拓展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以我国南方依旧活态或仍然具有挖掘整理价值的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为研究对象,系统的抢救性挖掘整理这些少数民族的各种“驭马之术”,以及传统马术所涉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空间的调查和多视角的对比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滇、黔、湘、桂、川、渝等6省(区、市)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以云、贵两省的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资源最为丰富。我国南方目前只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马术仍有传承,形式也越发单一,大都是民俗节日中开展。在学术研究层面,应把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置于其赖以存活的生境中加以全方位考察和多视角分析。强调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与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并注重挖掘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内涵特征,并从学理上阐述其本质属性、民族特色与地域色彩,挖掘和阐释其多重价值,借以推动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的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并以研究成果来反哺或推动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抢救性搜集和传承保护的工作实践。就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的工作思路而言,研究内容中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全面、系统调查是首要任务。为此,首先要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弄清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总体分布情况;然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明确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等6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马术为研究对象,并按上述民族的聚居区地域分布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社区作为田野调查点,并对这些区域内的传统马术开展全面、系统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工作;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展开族内和族际等方面的多重比较研究。具体而言,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挖掘整理工作至少涉及如下四大领域。

第一,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生境调查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具体语境。因此对滇、黔、湘、桂、川、渝等6省(区、市)的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空间的深入调查,为抢救性挖掘整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各民族传统马术的挖掘整理。苗族传统节日众多,其中雷山苗年、黄平芦笙会、麻江庙会、融水斗马节等节日中,传统马术均为重要的活动内容,或专赛马,或兼赛马,各地情况不一。苗族传统马术可分为赛马和斗马。彝族传统马术主要有跑马、走马、马技等三种形式。在《西南彝志》、《越西厅志》等地方志中,有很多关于彝族传统马术记载。传统马术是布依族人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节日的重要活动内容。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有“大年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布依族传统马术多为速度赛马。白族传统马术历史十分悠久,明代徐霞客在游记中便记录了节日中开展的白族赛马。白族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等。传统马术是上述节日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内容。纳西族居住的丽江地区以产马闻名,被称为“花马国”,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纳西族马文化十分发达,传统马术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小走、竞速、赛马劲、拾物表演和骑射。由此可见,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挖掘整理研究,要从民族节日的相关调查入手,展开对传统节日的历史演变、活动形式、主要内容等方面的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整理作为节日主要内容的传统马术的特征、内涵、价值以及传承保护状况。此外,传统马术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记录、描写这些民族的相关典籍中都有传统马术的记载,对这些“历史中”的传统马术的搜集整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三,各民族间传统马术的比较研究。从分类、形式、内涵等方面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传统马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探讨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并分析它们相互影响的过程和机制,进而探寻多民族在文化上和谐共生的实现路径。

第四,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实现传统马术这一“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传承,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抢救整理和研究上。应该在全面而系统地进行抢救整理的基础上,选出其中的精品来,引导社会力量的介入,推进其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建设现代新农村的“活态传承”保护模式,唯有如此,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与其社会生活、宗教文化、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跨学科多视角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体育学等多个学科的有关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是基础。在大量文献功课的基础上并结合专家的建议,确定研究对象的田野点,进而对田野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展开田野调查。以苗族传统马术的挖掘整理为例,首先通过前期工作确定苗族传统马术的田野观察点为凯里挂丁、开怀,黄平谷陇,雷山丹江、西江,麻江又诗、碧波,丹寨南皋,融水安太、洞头,文山马关等。然后对上述田野点开展关于传统马术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空间等的田野考察,并注重使用“体育民族志”的田野工作法。多形式访谈法是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访谈,包括开放式、结构式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等,既有对个人单独的、互动、面对面交谈的形式,也有对焦点团体的访谈,来获取重要的信息。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政府有关人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间组织者,传统马术参与者以及前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各民族同胞。另外,尽可能全面查阅相关文献记载(如各民族志、地方志等),对其中的历史事实进行考证,与此同时,在被访谈者对少数民传统马术相关问题作出各自陈述和解释后,要全面查阅前人有关类似的分析或解释,并进行相互比较和资以佐证,使调查得到的结果更加严谨,比较研究是亮点。结合体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进行族内、族际间传统马术的比较研究。族内比较包括同一民族不同支系、不同地域间的比较;族际比较包括上述民族间传统马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与当前学界聚焦的蒙古族、藏族传统马术以及西方现代马术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结果的异同及成因。

3 重识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的价值与意义

马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活动,军事作战,交通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便产生了各种驭马之术。时至今日,马术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藏族、彝族、白族、水族为代表的传统马术早已超越了体育的界缘,成为了其民族的关键符号。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记忆和诸多实用的生活技能,对提振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南方多数少数民族的传统马术却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怀。在当下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传承断链危机而日益衰微,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也逐渐消弭在历史的尘埃中,民族特性因之亦逐渐丧失。因此,回到田野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抢救记录下正在消逝或剧变中的传统马术,进而开展对比研究,这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就学术思想而言,秉持礼失求诸野的学术思想。旨在挖掘整理出更多的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技艺,并揭示其内涵与特征,以丰富我国马术资源,从而弥补学界在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乃至中国传统马术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开展族内、族际的相关比较研究,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的了解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现实状况和内涵特征。

其次,从学术观点来看,以往我国马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奥林匹克为标志的西方现代马术,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少有学者关注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在已有成果中,几乎全是对单一民族传统马术的历史、现状的一般性描写,跨地域、多民族的研究可谓是尚付阙如,更没有比较研究,这就使得很多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内涵特征鲜为外界所知。因此,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马术间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传统马术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最后,就学术方法来讲,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主要是在偏远山区传承,必须采用体育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法才能实现对其详情的了解。要使田野调查取得成功就必须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因而,将新近发展起来的“协作民族志”方法引入到田野调查中。这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还不多见。

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提出,“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不仅是当地人改造自然或民族迁徙过程中产生的文化遗产,储藏着丰富的社会知识与生存智慧,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南方少数民族坚忍不拔、顽强向上的民族性格的重要体现。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及趣味性,也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的潜质。因此,通过对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性挖掘整理与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提振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又能引导社会力量的介入,推进其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还能助力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而促进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社区的和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 结论

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载,以苗、彝、白、水、哈尼、纳西族等为代表的十余个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有其传统马术,这足以说明我国南方传统马术资源十分丰富。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学界开始关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到如今,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在数量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研究的主题在不断的扩展与深化,研究的方法在不断的更新,研究的理论也不断的充实。然而,目前学界对少数传统民族马术研究的成果与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现实开展状况相差甚远,甚至还有一些传统马术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近年来以奥林匹克为标志的体育全球化浪潮,裹挟着西方体育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对全球其他多元的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温柔肃杀”。西方体育话语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造成对中国传统体育话语的消解和淹没,致使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土崩瓦解或被西方现代体育重构。此外,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质在消弭。因此,从弄清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开展的现状出发,重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以新的路径进入“田野”,走到“现场”,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挖掘整理出更多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马术,在此基础上比较其异同并分析成因,以此来引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的新潮流,从而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乃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走向纵深。

猜你喜欢
赛马马术整理
马术:鲜衣怒马少年时
名马拍卖
西班牙 马术周
赛马奇案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马术
关于马术职业
马照跑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