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翔 刘艳丽 陈晓荣 赵 铮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 1检验科,2影像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2019 年12 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1‑3],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不明原因肺炎后被WHO 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COVID‑19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亦有肌肉酸疼、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 、代 谢 性 酸 中 毒 ,甚 至 死 亡[4‑7]。 现 阶 段 关 于COVID‑19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确诊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上,很少关注出院患者的随访及复阳患者的病程特点。本研究旨在了解SARS‑CoV‑2 复阳患者不同时间点临床表现、实验检查指标,以加深对SARS‑CoV‑2 复阳患者病程特点的认识,为医疗管理机构对出院患者随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1 研究对象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20 年 1 月 20 日至 4 月 5 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经对症支持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酒店隔离 2~4 周后复检鼻咽拭子 SARS‑CoV‑2 核酸阳性患者资料。确诊和解除隔离及出院标准均按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标准[8]执行。
1.2 研究方法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与检测:采集鼻咽拭子2 份和口咽拭子1 份,一起放入含病毒保存液密闭管中送检。采用上海之江生物科技公司SARS‑CoV‑2 核酸试剂盒进行荧光定量检测,试剂为三通道基因检测:RdRP、N、E,Ct 值≤43 为阳性,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多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25 例复阳患者均为非医疗人员,男性 9 名,女性 16 名,年龄在 19~87 岁之间,平均 49.24岁;普通型24 例,重型1 例。确诊前均有发热、武汉旅居史或与疑似、确诊病人接触史,胸部CT 均可见肺部斑片或絮状高密度影,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酒店隔离2~4 周后复检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呈阳性,隔离期间,未有接触者传染事件发生。出院和复阳后患者均无发热、咳嗽、乏力、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25 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正常(<0.5 ng/mL)。
2.2 SARS⁃CoV⁃2 复阳患者随访实验室指标确诊时25 例患者中10 例淋巴细胞计数(LYM)低于正常值,15 例在正常范围内。在随访中,随抗病毒治疗的进行,常见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LYM 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降低。复阳患者的WBC、LYM 和hs‑CRP 指标在不同时期检测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见表1。
表1 SARS⁃CoV⁃2 复阳患者前后血液指标水平()
表1 SARS⁃CoV⁃2 复阳患者前后血液指标水平()
与确诊时比较,△P<0.05;与出院时比较,*P<0.05;WBC:白细胞;NEU:中性粒细胞;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百分比;hs‑CRP: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mg/L)9.38±9.87 3.46±2.50△2.15±1.58△10.483<0.01时间确诊时出院时复阳时F P WBC(×109/L)4.72±1.65 5.05±1.43 5.94±1.77△3.739<0.05 NEU(×109/L)3.09±1.48 3.10±1.10 3.76±1.57 1.868 0.162 NEU%63.28±10.51 60.54±6.78 62.00±8.47 0.619 0.541 LYM(×109/L)1.17±0.34 1.45±0.36△1.70±0.51△*10.143<0.01 LYM%26.10±9.84 29.74±7.54 29.52±7.02 1.535 0.222
COVID‑19 患者确诊时鼻咽拭子核酸检测(三个基因)Ct 值均小于复阳时,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确诊后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其Ct 值明显升高或无扩增曲线,达到出院标准,复阳后其Ct 值较确诊时升高,见表2 及图1(核酸扩增曲线)。
图1 1 例SARS⁃CoV⁃2 复阳患者不同时期核酸检测扩增曲线
表2 SARS⁃CoV⁃2 复阳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Ct 值()
表2 SARS⁃CoV⁃2 复阳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Ct 值()
时间点RdRP 基因N 基因E 基因确诊时Ct 值复阳时Ct 值t P 24.80±2.66 35.31±2.60-18.579<0.01 25.59±1.61 34.89±1.94-23.958<0.01 25.68±2.84 36.17±2.81-26.872<0.01
2.3 SARS⁃CoV⁃2 复阳患者随访影像学观 察COVID‑19 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胸部 CT 显示:急性渗出性感染性病灶明显吸收而达到出院标准;18例复阳患者复阳后病灶较出院时病灶进一步缩小,7例复阳患者与出院时胸部CT 对比未见明显变化。见图2。
图2 一例SARS⁃CoV⁃2复阳患者不同时期胸部CT影像图
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呼吸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传染性极强,感染患者常常病情变化迅速,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6]。近期,有报道COVID‑19 患者治愈出院后,在隔离随访中发现患者鼻咽拭子新型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9,10]。对于这部分复阳患者的管理和临床随访研究甚少,因此,对COVID‑19 出院患者随访观察,研究复阳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发现25 例达出院标准的COVID‑19 患者,在出院2~4 周后,复查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阳性,复阳后临床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结果表明一部分达到出院标准的康复者可能是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虽然至今未发现其接触传染事件发生,但其传染性仍待探究。
hs‑CRP 作为一种在感染中显著升高的急性时相蛋白,当有炎症、感染或创伤时,根据其升高程度或与其他指标联合诊断,可提示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同时可对全身炎症性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价[11,12]。本研究中,复阳后hs‑CRP 水平降低,与确诊时比较,复阳和出院时 hs‑CRP 均明显降低,这与 Wang 等[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复阳后机体炎症水平进一步降低。本研究中25 例患者确诊前以外周血LYM 降低或正常为特点,这与其他学者研究一致[6,13]。COVID‑19 死亡患者解剖报告表明,肺病理检查显示双侧弥漫性肺泡损伤伴细胞纤维黏液性渗出,双肺可见间质内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个核细胞炎性浸润,外周血LYM以细胞浸润性进入肺部,造成外周血中LYM 减少[14]。随着病情的加重及临床分型的升级,外周血LYM 进行性降低,危重症型 COVID‑19 患者 LYM 计数明显低于普通型和重型[5,15],在本研究中同样是随着抗病毒治疗,外周血LYM 进行性升高,复阳后LYM 较出院时进一步升高。
胸部CT 是早期COVID‑19 患者筛查和治疗评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感染性灶大小往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7,16]。在本研究中,25 例复阳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胸部CT 显示:急性渗出性感染性病灶明显吸收而达到出院标准,18 例复阳患者复阳后斑片状阴影病灶较出院时病灶进一步缩小,7 例复阳时与出院时胸部CT 未见明显变化,说明肺泡内炎性渗出得到有效控制,肺部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结合复阳后鼻咽拭子核酸检测Ct 值升高,病毒载量降低,外周血 LYM、WBC 升高,hs‑CRP 下降,推测患者出院后复阳可能不是新发感染,复阳可能对患者无致病作用,这种状态可能与机体延期、间歇性排毒有关。这样的推测得到了Young 等[17]医生的证实,其研究发现康复患者的后期,病毒的载量逐渐降低,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排毒现象,即发生复阳的现象。这可能是康复期患者体内病毒含量出现波动,直到机体把病毒完全清除为止。在国内也有学者报道,复阳可能是一过性的[18],复阳患者较未复阳患者杀伤T 淋巴细胞和NK 细胞显著降低,说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应对障碍,导致病毒清除不彻底[19],复阳后病毒的传染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仅限于少数普通型感染者,下一步研究应纳入更多人员以及急重症患者进行研究。由于在疫情初期,大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无内标,因此造成本文图1 中确诊时扩增曲线中无内标曲线,但操作步骤和检测质量质控都与其他时期一致。
综上所述,SARS‑CoV‑2 复阳患者血细胞分析指标以 LMY 和 WBC 进行性升高,hs‑CRP 进行性下降为特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均较前趋好,推测复阳可能对患者无致病作用,但其传染性还有待进一步深究,管理部门仍需加强对COVID‑19 出院患者的随访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