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袁萌
习主席指出:“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明确,“党的基层委员会不设立常务委员会,委员(不含书记、副书记)实行党内分工,设立专责委员”,这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适应了锻造“三个过硬”基层的时代要求。实践中,基层党委专责委员对自身职责定位认识不清、抓党务党意识不强、履职尽责能力不够等矛盾问题还客观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制度效能的发挥。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充分发挥基层党委专责委员作用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认识有深度,站位才会有高度,尽责方能有力度。一要追根溯源抬升站位。1927年9月,三湾改编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1932年底,在红军颁发的第二个政工条例中,就明确规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人,副书记兼一委员,组织、地方工作、宣传、青年委员各1人”。随着军队的实践发展,这一制度设计日臻成熟。适应当前军事斗争准备和练兵备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中又增设了作战训练委员。透过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制度发挥的功能,要更加深刻认清这一组织原则的设置要义,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而是一项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重要组织原则。二要紧跟时代辨明方位。新时代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和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把党支部委员分工的做法拓展到了基层党委,较好地适应了新时代部队转型发展的现实,解决了设立基层党委的单位均没有编设机关、客观上缺少党务专门力量的问题,是应对新时代部队转型发展的制度设计,是提高基层党委作用发挥的具体安排,也是提高专责委员作用发挥的实际举措,必须进一步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担当起肩头责任。三要把握本质找准定位。从本质讲,基层党委专责委员实际上是党组织内部事务的责任分工,要注意把握本质内涵,处理好党务与行政、民主与集中、少数与多数、“大事”与“小事”、坚持原则与维护团结、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等关系,进一步站上高位、找准定位、对接岗位,努力建强党的基层委员会一线战斗堡垒。
基层党委党务业务工作众多,必须树立整体作战的思想,在加强组织协调中形成合力,在坚持公道处事中凝聚人心,在积极主动作为中引领带动。一要联合贯通。充分发挥基层党委专责委员在组织架构上实现上下级组织的贯通优势,对上推动各专责委员与机关相应业务部门紧密联系,对下加强对所属支部委员的沟通联络,努力实现组织对接、职能对接、工作对接,打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党委的“瓶颈”,让“千条线”的指挥链路接通党委支部、联通基层官兵,推动工作指导的顺畅高效。二要经常使用。坚决破除“党建工作是政治干部的事”等错误认识,破除设而不用、用不经常等矛盾问题,注重调动专责委员抓党务党、参与集体领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筹划发展、共同破解难题、共同奋进担当。专责委员也要始终牢记自己既是党委委员又是专责委员的“双重身份”,经常提高站位,加深理解把握,本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把本业务、本领域的工作思考谋划透,为党委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三要聚力强能。紧紧把培养帮带抓在手中,常态抓好以《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和《军队政治工作条例》为主体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学研,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党建基本法规、党务基本技能的学习掌握。组织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训,采取辅导授课与学习思考相结合、示范演示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好能力提升。定期组织党委委员进行集体学习交流,党委正副书记日常要注重经常性针对性的指导帮带,培养专责委员勇挑大梁、独当一面的过硬能力素质。
专责委员承担着落实基层党委决议的主体责任,工作落实质量是衡量专责委员作用发挥的重要标准。一要把责任定明晰。基层党委专责委员的分工涵盖组织、宣传、纪检、保卫、青年、群众工作、作战训练、敌军工作,要结合党委任务实际及专责委员素质优长明确分工,针对具体工作把专责委员的责任内容加以细化明确,防止定责失偏或责任泛化。二要把监督抓经常。把专责委员执行党委决策作为严要求、硬指标,基层党委作出决策后,结合按纲抓建形势分析、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时机,对工作任务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生活的战斗性和严肃性,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要重点讲评专责委员责任发挥情况。定期把委员的理论学习、军事训练、遵章守纪、模范作用等情况晾晒公示,接受官兵监督。三要把追责搞严格。立起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鲜明导向,对照“四个不纯”“七个弱化”等问题,对不负责、不担当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倒逼基层党委委员动起来、干起来、落到位。对作用发挥突出的在功勋荣誉表彰、晋职晋衔及待遇级别调升等事项上优先考虑,树起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不断凝聚抓党务党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基层党委班子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