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的变化、问题与对策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

2022-11-05 08:43申轶群
中华家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齐齐独生子女生育

但 菲 申轶群

继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和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颁布后,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方针并给予配套支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和后独生子女时代的开启。[1]三孩政策的落地推动社会加速迈进后独生子女时代。

生育政策的调整从宏观层面上可以改善我国整体人口结构、继续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从微观层面上会影响到家庭,包括扩大家庭规模、改变家庭结构、影响家庭关系等。“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后独生子女时代的核心家庭从“2+1”模式越来越多地转变为“2+2”以及“2+3”模式。子女数量的增加扩大了家庭规模,使家庭的三角结构更为稳固,也使家庭关系更为多元。在家庭关系类型上,核心家庭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变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三者并存;在家庭关系数量上,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波沙特(Poussart)的家庭关系互动定律公式可以得出:三口之家的人际关系数为3,四口之家的人际关系数为6,五口之家的人际关系数为10,每增加一个人,家庭关系都会变得更复杂。[2]

家庭关系的变化对家庭成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大孩而言,其会面对二孩、三孩稀释家庭资源的情况,但同时也促进了其社会化发展;对父母而言,在处理手足关系矛盾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多个孩子的加倍欢乐。对于多子女家庭以及未来将要步入多子女家庭的成员,如何在思想上厘清家庭关系的变化、在心理与行动上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学者就二孩、三孩出生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已有部分成果[3],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因此,本研究试图结合家庭系统理论,分别从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和夫妻关系三个维度逐一梳理二孩、三孩给家庭关系带来的变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期望对后独生子女时代良好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家庭系统理论及其关系架构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精神科医生默里·波文(Murray Bowen)面对思觉失调的患者提出新的治疗方向——关注家庭互动拓展母子共生,后经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一个完整的单位或系统,家庭成员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且每个成员之间都是交互作用的。[4]波文对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他认为家庭是一个具有情绪互动的单位[5],也就是说,家庭中一个成员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家庭成员在情绪情感上是互相影响的。家庭系统理论已发展成为比较丰富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对以下四个核心概念加以说明,并据此构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指人对于想象中的威胁的一种反应,主要原因在于人所处的关系系统受到干扰。[6]比如,生活中的某一事件(退休、生育)的发生,引起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家庭成员就可能产生慢性焦虑。慢性焦虑往往是家庭关系发生问题的“导火索”,虽然其作用并不会非常明显,但会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并影响家庭生活。

(二)自我分化

慢性焦虑与自我分化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自我分化”是个体的“象征物”,共包含两个层面的能力,自我层面指个体内部把理智与情感分开的能力,关系层面指个体与他人的情绪相分离的能力。[7]自我分化的高低可以用自我分化量尺表示,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自我分化程度越高、越理智,在心智上和情感上更能够顺利独立成为成熟的个体[8],在与他人联结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情绪分离能力,反之则表示情绪性更强,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

(三)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指把焦虑扩大到第三个人,被焦虑环绕的这三个人所形成的关系。影响三角关系变化的是家庭中的焦虑水平,因此,三角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家庭关系发生问题时充当“放大镜”的功能。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相较于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扩大焦虑,形成三角关系。

(四)代际传递

三角关系形成后,会形成“代际传递”的“接力棒”效应。在家庭中,孩子个体的自我分化水平和焦虑水平受父母自我分化水平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是家长对孩子投射的结果。一代家庭父母的自我分化水平受上一代家庭父母自我分化水平的影响,又作用于子代的自我分化。家庭投射历程不论历经多少个世代都会持续运作,维系代际传递。[9]

本研究根据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了家庭系统理论中家庭关系分析架构图(见图1),为我们探究家庭关系出现的问题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性解释。在家庭子女数增加的后独生子女时代,家庭成员能否适应家庭关系的变化、应对家庭关系带来的挑战,直接影响不同代际间的家庭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生育意愿,因此,处理好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波文的家庭系统理论提供了家庭关系发生问题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从家庭内部系统性解释家庭关系变化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后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因生育二孩、三孩在家庭关系上发生的变化,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其次结合家庭系统理论和家庭实践案例,着重关注家庭关系变化对家庭成员情绪情感的影响机制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从家庭内部和外部提出调适的建议,期望对后独生子女时代良好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图1 家庭系统理论中核心家庭的关系架构图

二、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的变化

社会对生育政策的关注多集中在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方面,但全球生育趋势表明,家庭关系的变化要先于生育水平。[10]在核心家庭中,生育二孩、三孩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变化。

(一)亲子关系:熟悉又陌生

随着二孩的出生,父母重新开始履行养育和照料子女的义务,形成一对新的亲子关系。父母前期有照顾大孩的基础,所以在对二孩的照顾上更为顺手,但往往因为更顺手会产生“完全复制”先前经验的错误想法。父母需要谨防这种惯性思维,因为尽管孩子的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等规律,但仍需要清楚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应当尊重并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在熟悉感中看到区别并灵活处理,以便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

除了面对新形成的亲子关系,父母对与大孩之间原有的亲子关系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二孩出生之前整个家庭都以大孩为中心,在二孩出生初期,家庭的关注度立即转移到最幼小的孩子身上,这对于大孩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大孩需要与二孩分享共同的父母,原本充足且唯一的爱变得不再唯一、有所稀释。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陪伴时间上,原来父母下班后可以把时间都放在大孩身上,现在父母需要把时间一分为二,陪伴不同的孩子做不同的事情,而用心的陪伴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体力。因此对大孩而言,变化不仅是亲子相处时间的缩短,陪伴效果也可能有所下降。

总之,在后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子女数的变化对亲子关系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为有照顾大孩的经验积累,所以对父母而言,照料二孩的感觉是熟悉的,但又要注意看到不同孩子所具有的独特的陌生感。虽然与大孩相处的感觉是熟悉的,但父母更要意识到二孩的到来使亲子关系发生了新改变。父母需要考虑到二孩的独特性与大孩心理上的变化,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做好情感的分配,把握相处时间的平衡。

(二)手足关系:憧憬又迷茫

手足关系是后独生子女时代常见的家庭关系,它随着二孩的诞生而产生。手足关系的出现对大孩来说是一种新的改变,在全面二孩政策颁布之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孩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不需要和弟弟妹妹相处,而突然到来的二孩会与大孩“争夺”包括父母宠爱在内的家庭资源。如此一来,如何与弟弟妹妹沟通、相处,担任好哥哥姐姐的角色,成为大孩需要学习的“课题”。对于二孩来说,手足关系是一出生就有的,在与哥哥姐姐的相处中自然而然习得弟弟妹妹的角色,但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会有家庭选择生育三孩,二孩如何在扮演弟弟妹妹角色的同时承担好哥哥姐姐的责任,也需要调整适应。二孩、三孩的到来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值得期待和憧憬的事情,但是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手足关系可能要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父母在二孩、三孩出生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并在兄弟姐妹实际相处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夫妻关系:幸福又忧愁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夫妻关系受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生育的过程是耗费一系列成本的过程,从生育前的备孕、产检、购买营养品,到分娩时的药费、床位费、护理费等费用,再到生育后的养育和教育[11],都需要夫妻两人承担。在这一过程中,妻子因为生育需要暂离工作岗位,家庭中的经济负担多放在了丈夫一人身上;二孩、三孩的出生要求妻子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照顾最幼小的孩子身上,也要求丈夫对大孩给予更多的精神和时间陪伴;生育和工作之外琐碎的家务劳动如何分配需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对。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幸福氛围中,在面对生育和养育带来的复杂任务中,夫妻如何处理两人的关系、调适生育给两人的关系带来的变化,对整个家庭的关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家庭关系变化带来的挑战,如果调适得当则有利于家庭关系的融合,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问题影响家庭和谐。本文依照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结合果果与齐齐的家庭案例,从慢性焦虑、自我分化和三角关系三个子要素出发,对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果果是上初中的大女儿,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和父母沟通交流,是家中的“小活宝”;齐齐是果果的弟弟,是父母年近半百迎来的小儿子。齐齐的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较少回家,齐齐的母亲在齐齐出生后全心照顾家庭,没有收入来源。

(一)内外综合作用导致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是因担心家庭关系发生变化引起问题而产生的焦虑,二孩、三孩的到来改变了家庭关系,成员可能因此产生慢性焦虑。

齐齐的父母老来得子,全家都对齐齐格外关心。从其出生到成长,母亲倾其所能给予最好的精神宠爱,父亲给予尽可能的经济支持。相比之下,对果果的关注减少了很多,自从齐齐出生后,原来给予果果的礼物现在会优先考虑给齐齐,与果果的交流时间也被齐齐的亲子游戏时间占据。慢慢地,果果产生了焦虑情绪,性格渐渐变得孤僻,难以与父母敞开心扉交流,认为齐齐的到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烦恼。齐齐的母亲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父亲则在外赚钱养家,忽视了对妻子和儿女的情感关怀。夫妻二人见面时间短、共同话题少、琐事争吵多,妻子白天要独自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工作,到晚上却担心夫妻二人的感情变质。

首先,亲子关系增多会带来头胎子女陪伴减少的焦虑。在齐齐的案例中,果果原本是家庭中的“活宝”,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性格开朗外向,但随着齐齐的出生,全家人转移了关注的焦点,果果逐渐在情感上受到冷落,开始产生焦虑情绪,并表现出性格的转变。在生活中,父母对二孩会给予更多的情感倾斜并体现更多的支持行为[12],但对大孩的关注有所减少,导致大孩产生慢性焦虑并表现出一系列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因二孩出生导致父母陪伴时间减少的大孩,其出现焦虑等内化问题、攻击性行为等外化问题和整体问题的可能性都高于父母陪伴时间不变的大孩。[13]

其次,手足关系改变会导致兄弟姐妹相处困难的焦虑。果果作为家中的老大,在齐齐出生之前独享父母关照,齐齐的出生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模式。父母独宠弟弟于一身让果果难以接受,并将原因归咎于齐齐身上,致使果果与齐齐二人相处不易。独生子女向非独生子女身份的转变,也将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转变。二胎的到来,打破了原来大孩处于家庭中的“至尊”“唯一”地位。大孩需要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家庭中最需要被照顾的孩子,同时还要以哥哥姐姐的身份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种尝试处理得当是一种成长,若挑战失败则容易引起慢性焦虑,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并给予恰当的解决。

最后,夫妻关系动荡会引起伉俪身心双重压力的焦虑。齐齐的父亲在外工作,由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家庭情感责任的大山压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家庭经济责任的天秤倒向了父亲一人的方向,夫妻二人长期聚少离多难免产生情绪焦虑。“婚姻关系往往要经历子女出生带来的短时震荡,之后才有可能步入更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14]在养育和教育子女问题方面,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制度还不完善,家庭养育子女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在工作方面,我国生育友好型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女性就业仍然存在受歧视的问题[15],部分企业会因为女性担负生育任务而不招聘女性员工;在家务方面,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量会因为二孩、三孩的到来更加繁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问题如果缺乏及时的沟通和处理,会引起夫妻关系的动荡,使夫妻二人产生身体的压力和心理的焦虑。

(二)父母集中投射影响自我分化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个体自我分化的高低与原生家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齐齐的母亲自我分化水平较低,在经济上依靠丈夫的收入作为支撑,在心灵上容易与丈夫产生联结,但长期的异地分居,使妻子与丈夫之间的关系逐渐支离破碎。失去丈夫的依靠,妻子只好将儿子齐齐当作自身情感的载体,把对丈夫的依赖转化为对齐齐的关注,希望从齐齐身上获得情绪的安慰。母亲对齐齐非常宠溺,在日常生活照料上无微不至。齐齐虽然年龄在不断增长,但因受到母亲的影响,独立判断能力较低,自主性较差,生活中的事情,更多依靠母亲的意愿。

父辈的自我分化水平通过家庭投射影响子辈的自我分化,齐齐母亲本身的自我分化水平较低,容易与丈夫或孩子产生较强的情感联结。齐齐受到母亲的影响,自我分化水平也较低。这种投射不论在大孩还是二孩、三孩中都有可能显现,一些其他的关键事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若子女出生时,家庭处在慢性焦虑较高的氛围中,给予其过高的关注,孩子会对家庭产生过多联结,不利于自我分化的形成;还有的父母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害怕同次序的子女出现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会对孩子过多关心,阻碍其自我分化的发展。

(三)焦虑恶性循环形成三角关系

夫妻恩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石。[16]夫妻关系是家庭最基础的关系,如果夫妻关系不佳,在显性上,会影响丈夫与妻子在家庭中分担家务、照顾子女的配合程度,严重者则会发生语言或肢体争执;在隐性上,夫妻之间长期不良的沟通会使双方产生慢性焦虑,进一步影响到孩子。

齐齐的父亲与母亲聚少离多,争吵多于共商,母亲本身的自我分化水平较低,争吵过后的情绪难以自洽,需要向外寻求解决途径,与母亲关系密切的齐齐成了发散的渠道。母亲会将夫妻二人争论过后的负面焦虑情绪立即传染给齐齐,希望在齐齐身上获得同情,以形成母子联盟共同对抗父亲。齐齐较低的自我分化水平,加速了父亲、母亲和齐齐之间三角关系的形成,这种三角关系使得齐齐更容易情绪用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受理性的控制。扩展到学校生活中,齐齐也希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关注,当不愉快事情发生时容易受到情绪的指使,与同学产生冲突。

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在身体上和精神上与父母产生家庭联结,自我分化水平尚且较低,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在齐齐的案例中,因为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不融洽,导致齐齐也卷入其中,使焦虑扩大到三者之间。也许齐齐并不理解父母争吵的真正缘由,但却可以迅速接收到父母关系紧张带来的慢性焦虑,并陷入三角关系。家庭的三角关系最终影响齐齐个性的形成,齐齐遇到问题时也会像父母一样处理,即使夫妻关系有所缓和,齐齐所习得的三角关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反作用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恶性循环。除此之外,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也发挥着三角关系的作用,只要其中一对关系发生矛盾,就会影响其他关系系统的人,将焦虑分散到多人之间。

四、后独生子女时代调适核心家庭关系的对策

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处理不当会产生家庭问题。通过家庭系统理论的分析,发现家庭关系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多体现在慢性焦虑上,慢性焦虑会形成不良的三角关系,在家庭中扩大焦虑,而这种不当的家庭关系模式会世代相传。因此,如何帮助家庭防止因关系变化带来的慢性焦虑,避免焦虑的产生和扩大化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分别从家庭系统内部和家庭系统外部提出对策,帮助调适家庭关系。

(一)家庭系统内部:心理与身体共同作用

1.早做心理准备,树立正确教养观念

生育是整个家庭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做好心理准备,共同面对家庭关系因生育带来的变化。尤其对父母而言,需要尽早全面地认识到二孩、三孩对家庭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和夫妻关系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早早做好成为多个孩子父母的思想准备。同时,父母还需要及时和大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大孩对承担哥哥姐姐的角色有一个心理准备。大孩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有权利知晓家庭成员的变化,如果父母在生育二孩前能够和大孩进行充分沟通,大孩对二孩的接纳度会更高,并且在二孩出生后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行为。[17]在果果与齐齐的案例中,果果作为家中的老大,又处于身心敏感的青春期,应当对齐齐的出生有知情权,让果果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得的尊重,减少慢性焦虑的可能。

家长还要尽早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尽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孩子同样的机会。案例中母亲对齐齐溺爱、对果果缺少关怀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最终影响了齐齐正常自我分化水平的形成,也影响到手足关系的和睦。作为母亲,还应当看到果果的独特性,发现齐齐与果果各自的长处,不盲目进行比较,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促进孩子的独特成长。

2.抓住行动机会,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家庭系统理论从整个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它需要在与家庭成员的群体互动中寻求“解药”。因此,家庭关系中出现的变化、发现的问题也需要在实际互动中解决。

亲子关系在二孩、三孩到来时可能会出现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平衡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在时间和精神上给予每个孩子尽可能平等的陪伴。在手足关系相处磨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父母及时指出,在问题萌芽之初就给予较好的解决。齐齐的出生导致果果产生慢性焦虑,母亲应当及时发现并加倍给予情感的关怀,还果果一个温暖舒心的家庭氛围,助力良好姐弟关系的构建。夫妻在相处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家务分配不公、照顾子女劳累等问题,需要夫妻两人在生活中进行沟通协商。齐齐母亲因为长期与丈夫分居、心神不宁而产生慢性焦虑,需要丈夫做出更多的举措平复妻子的心情,减少因此带来的不稳定性;同时,母亲要注意提高自我分化水平,学会正视自身的不良情绪,并以冷静的心态克服,避免形成三角关系。

(二)家庭系统外部:制度与舆论齐上阵

1.提供制度支持,健全生育养育体系

家庭是承担生育和养育的主体,但生育也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配合,以建立健全生育养育制度体系,帮助家庭分担重任,缓解家庭焦虑,改善家庭关系,增强社会生育意愿。

首先,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0~3 岁婴幼儿的托育照顾服务,发展高质量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在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多渠道帮助家庭缓解养育和教育子女的压力。[18]

其次,针对女性工作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减税降费等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招收女性员工,为女性提供工作职位的保障,确保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度降低劳动强度、提供男性护理假等方式,释放父职参与育儿的机会,有效减轻女性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19]

最后,虽然我国已经将3 岁以下婴幼儿照顾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但此措施针对收入中下层群体的作用仍然有限,应进一步加大生育的福利政策,可以通过父母津贴、儿童津贴、带薪假期等手段,减轻国民育儿负担。[20]

2.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舆论

像独生子女时代的宣传一样,后独生子女时代的家庭关系也需要普及宣传。要积极寻找“相濡以沫”“家和万事兴”等传统家庭观念的现代活力[21],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念和生育养育氛围。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设免费、科学、系统的养育教育课程,帮助年轻父母树立良好的教养意识;创建灵活多样、健康专业的家庭咨询服务平台,为父母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方向指引,防止错误偏向。

家庭系统理论可以帮助已经出现问题的家庭重回正轨,但更重要的是借鉴其基本思路帮助和谐家庭防患于未然。本文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后独生子女时代二孩、三孩出生带来的家庭内部关系变化,并系统阐述慢性焦虑、自我分化和三角关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弊端,并提出家庭内部与外部社会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的建议,助力建构良好家庭关系。

猜你喜欢
齐齐独生子女生育
图说
Comparison of hydrodynamic influen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ay reclamations *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干了
Surface diurnal warm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齐齐来开心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