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厦门 陈思慧
我国国有企业在运作发展过程中以采取投资的行为方式来增加收益,但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时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国有企业要合理规范利用资本市场,持续性增强企业投资的科学合理性主动性,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方式,加强企业投资内部控制。同时,国有企业要有投资前瞻性眼光,要不断提高企业投资的风险防控,依据项目进度,制定出符合投资发展的科学决策,确保国有企业投资规划、战略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增长潜能正向发展。同时将发展重点放在国有企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致力于塑造优质人力资源队伍,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项目投资管理是指根据国有企业项目管理的概念以及内容,结合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规划目标,制定的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具体内容标准。在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要持续性对项目投资管理的环节内容有效进行跟踪监管,确保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各方面符合标准规范。在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中,企业涉及的项目投资行为十分重要,项目投资是在一个不稳定且开放的环境下开展的,一旦项目正式开始实施就很难有转变得余地,虽然企业可以以拍卖转让的方式减少项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但企业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规范国有企业项目投资行为、持续提升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管理水平,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效益,及时抵御规避投资风险等方面仍然需要持续提升。
1.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含义及特征。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环境下,立足国有企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国有企业现存实力、运作方式、抗风险能力等内部环境因素,对选中的投资项目开展系统性市场调研、专业性科学决策,以现代大数据分析系统作为支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确保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平衡,同时丰富资金使用用途,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以此达到国有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管理行为。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既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也是为国家创造经济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新时期,经济发展模式多变,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国有企业投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依据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方向,可分为对外投资和内部投资;依据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性质,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依据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对象,可分为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
2.良好的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一是可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再提高,激发国有企业再投资活力。良好的项目投资通常包含科学的项目规划、合理的前期分析、规范的投资步骤、严谨的项目后评价等流程,国有企业以项目投资作为切入点,通过每一次完整的投资流程梳理、再造,进一步提高了国有企业组织管理者及项目运营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决策行动能力,为国有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创造利润及贡献社会财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保障。二是可减少国有企业再投资风险。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具体表现为原材料价格浮动、政策风险、存货风险等潜在问题。国有企业通过良好的投资项目管控,如重新定位项目价值、合理分配现有目标资源、补足生产过程短板、改进经营管理薄弱环节等,可以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及保值增值创造合理的内部条件。
1.投资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现阶段,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并未出台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国有企业的短期投资项目往往要进行严密的考评,但针对长期获利投资的项目而言,却没有健全的考评机制和相应的投资耐心,容易出现目光短浅现象。国有企业的责任规定不全,对多个方面都没有具体的责任界定,使得在某个工作环节中发生了问题就很难找出具体责任者。此外,在国有企业正式进行了投资管理工作之后,也不能提出合理的投资绩效考核办法,这样就很难充分调动投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会使国有企业职工缺乏责任感,并加大投资风险。
2.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严谨的评估机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在投资人员专业水平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在投资中会涉足许多领域,国有企业投资人员很可能并不擅长某部分内容或对拟投入的行业了解程度不够,导致投资测算结果出现偏差。二是在投资全过程管控方面,缺乏对投入金额较大、风险评估较高等的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监控,进而引发国有企业投资收益难以实现既定目标,甚至导致国有企业投资失败,引发企业损失大量资产,并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三是缺乏专业化投资领域的有效管控,国有企业总公司对其下属的专业化子公司的管控程度有限,某些上级国有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甚至不如其下属子公司,进而容易存在过分依赖下属子公司提供的投资数据及提报信息等情况。四是投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退出监管条款,或已制定相关条款但未真正按部就班地落实、实施,使得部分经营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制止,从而加大了已投出资金的风险系数。
3.对投资项目的前期策划水平应再提高。国有企业在项目前期筛查及甄选前,容易因信息不对称或对行业了解程度不够,存在投资规划不合理问题。部分国有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前,常因行业性壁垒而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行业投资成本构成、收益情况等参考数据,国有企业的惯常做法是采用以往投资测算经验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的数据作为投资测算基础。此时的风险点在于新行业的投资成本构成是否与以往投资项目一致?合资合作方是否会为促成合作而夸大行业前景、弱化项目风险?因此,作为国有企业项目管理基础和前提的投资策划水平应不断加强。
4.对投资政策及市场信息把握不够精准。新时期,市场投资信息纷繁复杂,错误或不适用的信息容易造成投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一方面,国有企业对政策信息的解读偏差,容易扰乱企业阶段性发展规划,从而制约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例如一家正在经营教育业务的国有企业,若无法准确分析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深意而及时选择调整投资方向,将很可能造成该类投资项目的政策性亏损,从而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受挫。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够全面,容易出现盲目跟投情况。例如疫情之下,大批企业将原有生产线改造成口罩或口罩原材料生产线,大量企业的进入导致口罩生产产能过剩,市场过渡饱和,价格迅速回落,跟投企业利润摊薄。
1.建立健全投资监管机制。国有企业要设置“国家+社会+企业内部”三大监督体系,这样国家能够从宏观上准确把控国有企业的运行状况,也能使社会监督机构逐渐进入到企业内部中,促进企业实时跟进项目开展进度。外部监督机构通过分析企业的相关运行财务报表,采取智能化的网络技术来对国有企业风险投资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确保国有企业投资活动的合理性。不仅要对企业经营运转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应有效管控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随时审查投资情况。
2.做好投资规划。投资规划作为项目投资活动的前提,应从国家相关政策层面、行业市场发展层面及企业自身条件层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一是要使投资项目与国家当前政策、法规相契合。国有企业要通过对当前政策、行业指导意见等政策的研究解读,研判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预判未来市场蓝海,使国有企业在原有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率先抢占新兴市场。二是要充分调研分析行业市场现状。国有企业需对未来可能进入的行业市场做足功课,包括分析行业平均的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营数据,分析未来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发展状况,预判拟投资行业的市场风险等,为进入该行业做好充分且必要的前期准备。三是要切实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合理评判企业各方面条件,综合分析企业优劣势。例如对于重资产型国有企业,为优化企业投资结构,该类国企可侧重投资轻资产运营项目;对于大部分业务为长期持有型投资项目的国有企业,为平衡现金收入,该类国企应增加投资回收期较短的投资项目;针对企业短板产业,可通过引入合资合作方,补齐业务短板,补强企业产业链。
3.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国有企业要在良好投资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企业内部各个层级的主观能动性,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在发挥各级人员主观能动性方面,国有企业最高决策管理者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战略全局层面进行科学预判,做好投资决策;国有企业投资业务管理人员应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承上启下作用,即向上级传递有效、精准且可供选择的投资信息,与同级协同部门做好配合、保障工作,向下做好指导、纠偏、协助工作;投资业务具体经办人员应定期收集汇总相关行业信息,做好产业研究,为投资业务的选择做好必要且充分的前期工作。在投资项目选择方面,应严格把握好以下三方面:一是不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谨慎介入或放弃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把控要以企业整体战略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企业战略鼓励、支持的产业,谨慎选择风险大、市场前景不明了的新兴产业,放弃利润率低的夕阳产业。二是对投资效益较低的战略性或公益性项目,有条件的介入。例如国家支持开办公益性食堂,为需要帮助的社会人士提供一定的社会救济,虽然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但是收益较低,国有企业在分析此类项目时应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审慎进入。三是侧重主业投资,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做强做大做优主导产业,保证企业长效收益,持续推进企业投资发展动能。
4.做好可行性分析。国有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盈利性目的外,更是兼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因此,国有企业如何稳中求进地进行项目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便是具体投资实操的开端。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除了相关法规政策、行业背景、内外部环境分析外,还应重点关注投资效益分析及系列财务分析,包括采用的工艺路线成本是否合理,成本价格是否存在变动风险,融资成本预估是否准确,项目各项成本费用是否考虑周全,投资回收期限长短,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完备、精准的可行性分析后,可充分了解项目的各项风险与潜在危机,为项目的后续投建提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此提高国有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成功概率。
5.完善内控管理环境。国有企业在推进国有项目投资管理行为时,做好企业的内部管控工作,全面建立相应的投资管控制度,有效整合国有企业内部需求和监管机制,明晰国有企业控制结构与管理流程路径。国有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机制,对各类管理方法与管控机制进行整合,将国有企业内部监管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营造公平、公共、民主、和谐的监管氛围,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果,实现人力资源的监管、统筹控制。
6.做好项目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是国有企业推行全过程管控的最后一个步骤,国有企业通过良好的投后管理,不仅可总结项目投资的经验成果,还可逐步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为后续项目的投资新建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国有企业的投后管理可从以下两方面切入。一是国有企业应当每年选择部分已完成的重大或非典型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并形成后评价专项报告。通过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国有企业可补齐投资决策机制短板,提升项目整体效能,为投资项目常态化运作提供事例依据。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重大投资项目开展项目后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综合整治,以此改进现有投资项目的运作管理方式。二是国有企业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开展项目风险评估及专项审计工作,审计重点在于投资项目决策、投资方向、资金使用途径、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即用专项审计工作的推行保障企业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转。
7.培养复合型投资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国有企业需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提高人才队伍水平。一是加强与对应领域先进专业机构的项目合作、交流与学习,培养自己的项目投资专业性人才,同时建立国有企业内部人才特定培养机制,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二是建立业绩激励奖惩机制,对综合效益突出的员工进行绩效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及企业内部发展活力。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作用,提升员工对保护国有资产价值的使命感,团结企业内部力量,共谋未来发展。
良好的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对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项目投资管理可降低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成本、提升投资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收入水平,为国有企业的良性化运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与保障。本文从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为提高国有企业风险规避意识、保障国有资产提质增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