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的匹配度调查

2022-11-05 14:17陈功雪彭婧陈思思
科学咨询 2022年19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差距用人单位

陈功雪,彭婧,陈思思*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 401120;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113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残疾人、先天发育异常、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以及亚健康状态群体的生活质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康复服务范围扩大、涉及领域拓展、康复医学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对康复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1]。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以促进病伤残者身心功能障碍康复为主的新兴学科[2],该专业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康复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系统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相匹配的操作技能,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临床疾病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3]。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康复医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疾病知识、人文素养几个方面的能力与从业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指导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资料与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收集重庆市内外95所设有康复专业的医疗机构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康复医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疾病知识、人文素养几个方面能力的岗位期望及实际工作中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程度,将用人单位对各项能力的岗位期望分为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调研数据运用Graphpad Prism 5作图对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各项能力与从业期望之间的差距。

二、结果

研究共调查95所设有康复专业的医疗机构,其中重庆市主城区医疗机构60家,重庆市区县医疗机构31家,市外机构4家。调研内容涉及用人单位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及需求情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其他综合能力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的匹配度;从业机构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满意度。

(一)用人单位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满意度调查

本次调查显示,95所康复机构中有66所(69.47%)愿意再次选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29所(30.53%)不愿再次选择该专业毕业生,提示目前毕业生培养情况与用人单位需求仍存在偏差,为提高培养水平,我们进一步开展了毕业生综合能力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的匹配度调查。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的匹配度调查

毕业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疾病知识,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中,95.74%的用人单位认为康复治疗知识非常重要,94.68%的用人单位认为康复评定知识非常重要,86.17%的用人单位认为神经康复知识、肌肉与骨骼康复学非常重要,其中毕业生康复治疗知识掌握情况与从业要求相匹配,神经康复知识、肌肉与骨骼康复学匹配度欠佳,康复评定知识匹配度最差(如图1)。毕业生临床基础知识与从业要求间存在一定差距,相关卫生法规知识差距显著(如图1),提示培养单位应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上述存在显著差距的专业知识的教授。

图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从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操作技能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的匹配度调查

如图2所示,98.95%的用人单位认为运动治疗技能非常重要,但仅1.05%的单位对毕业生该技能表示满意;95.79%的用人单位认为康复评定技能非常重要,但仅5.00%的单位对学生该技能表示满意;87.37%的用人单位认为作业治疗技能非常重要,但仅1.50%的单位对学生该技能表示满意;86.32%的用人单位认为物理因子疗法非常重要,但仅2.00%的单位对学生该技能表示满意;提示毕业生操作技能与从业要求存在普遍差距。

图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从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其他能力与从业机构岗位期望的匹配度调查

如图3示,8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非常重要的其他因素包括心理健康、人文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而从业机构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仅在50%~65%之间;毕业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信息处理、团队合作、交流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与从业机构的岗位期望存在普遍差距。人文素养方面,从业机构对毕业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表示满意,且希望毕业生在服务于民、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

图3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其他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讨论

2019年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未来5-10年应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本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康复从业机构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期望及对现有毕业生的满意度,通过对比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为高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梳理教学过程侧重点、教学改革目标提供具体方向。

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与《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基本一致,包括康复评定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以及常见疾病康复等课程,康复评定知识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但其学时数占比相对于治疗相关课程的学时数仍偏少。且康复评定技术需在不同案例中反复应用,始于病例分析,终于总结和评价。教学过程需基于临床康复工作中对康复评定知识的需求,按照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再评定的顺序进行[4],不仅是促进学生对康复评定知识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能评估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更好地将评定及治疗相结合。

与专业核心课程不同,基础医学课程从设置到教学都存在着与专业课程相脱节的现象,基础医学课程开设随意性大、各课程课时差别较大、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5]均可能是导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临床基础知识与从业要求存在显著差距的原因,关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相关卫生法规知识的教育更少见报道。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学生在校期间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一般按照4:6进行。操作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之中,然而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上课表现、实践表现等,考核方式多样,考核难度大,在校期间操作能力考核难以标化。由于无法实现真实的患者进入课堂,学生在校期间所经历的教学情境和标准化病例多为扮演,与真实患者有较大的差距,也是毕业生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与从业机构期望存在普遍差距的重要原因,如偏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更是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挑战[4]。

苏红等[6]通过调查重庆三所高职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发现人文素质类课程课时数占专业总课程数均不到20%,存在在课堂教育中轻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师资理念与学生态度轻人文素质培养的情况。长期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后果则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病人的关怀、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医疗工作中出现人际关系协调障碍,进而出现心理问题,故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不断扩充专业知识而继续学习的能力则需要利用更多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思维训练,才能得到全面提升[7]。

综上,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情况与从业机构期望之间存在的具体差距,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差距用人单位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