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豪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06)
数字金融,广义上指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提供投融资、收支付等金融服务的新模式。2004年,支付宝电子支付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数字金融正式起步。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数字化水平已居世界前列。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当今金融人才需求结构的毕业生[1]。国际金融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要与数字金融有效融合,借助互联网教学工具,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数字金融最新发展成果,培养国际金融知识扎实、具有一定数字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部分,利用数字技术(如移动互联、网络、通信和云计算等)使得整个金融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极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风险管理效率,使金融系统运行更具活力。数字技术被大量运用到金融实践中,比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数字货币、智能风控、数字资产管理和股票高频交易等,革新了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中国数字金融行业起步于2004年出现的支付宝,腾飞于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中国数字金融业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网络贷款、数字保险以及线上投资等方面,业务规模处于全球首位。近年来,中国在跨境支付和数字货币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数字金融之所以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和移动手机端累积了海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客户行为分析、行为预测,并进行实时的风险识别和预警,使传统金融机构突破自身的业务局限,提高业务的效率和广度。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给“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而这些处于转型阶段或创新型的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运营风险大等原因,不适用传统风控模式获得贷款。目前,我国不少金融机构利用线上大数据搭建风控体系,通过分析客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印记来进行风险判断,提高风控的可靠性。虽然搭建风控平台的固定投资成本很高,但是平台一旦搭建好,边际成本可以极大降低,甚至几乎为零。这样,银行就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降低贷款利率,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首先,国际金融是一门兼具微观性和宏观性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与储备、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防范、企业国际投资与外汇风险管理等。其次,课程注重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运用国际金融理论知识进行基本外汇交易和企业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课程教学时效性要求相对较高。从历次金融危机到中美贸易摩擦,从金本位制的诞生到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国际金融市场大事件、新资讯层出不穷,推动着相关理论的发展,也意味着国际金融教学应紧随时事热点,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传统国际金融教学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分配不足,学生对外汇、企业风险管理等业务的实际操作掌握度不够,无法运用到实践中。从使用较多的经典国际金融教材来看,呈现的案例仍以2010年左右为主,没有融入最新的国际金融案例,也没体现数字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使得原有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甚至统计分析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与实际国际金融市场存在脱节,导致学生学习不到最新的知识,知识结构与现实就业市场需求无法契合。从高校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方面数字化程度较低,多数课堂教学仍采取传统线下教学的模式,没能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工具补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数字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运用较少,在实际操作方面仍以理论为主,未聚焦实际运用,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停留在“填鸭式”知识灌输上,课堂不够活泼,难以长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有必要探索国际金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改革,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强金融专业学生数字金融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
国际金融教学现状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滞后,未体现数字金融的新经济背景;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未实现教学的移动化、数字化。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学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积极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之前,学校需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应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在金融领域数字化变革的背景下,金融专业学科领域边界被打破,传统金融学科边界愈发淡化,当前学科环境需在金融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计算机、数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也带动了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在核心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融入大数据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工具和方法。
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养目标,基于数字金融背景,在传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融入了符合金融领域人才新需求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外,还需掌握数字金融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能力目标方面,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运用国际金融理论分析和解释国际金融领域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在素养目标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并能理解和遵守数字金融背景下国际金融相关职业领域的职业素养新要求,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金融领域理论、工具和监管等都发生了一定改变。现有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呈现出这些新的变化,需要融入数字金融领域的前沿知识,引入数字金融监管、数字货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实践环节加强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1.外汇理论教学内容的重塑。外汇是国际金融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绝大多数教材仍以介绍外汇、汇率的基本概念为主,外汇的形式也局限于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以及外币存款凭证等实物资产。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它是数字金融领域重要的技术成果之一,从此,经济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从实物货币走向了虚拟货币。目前,全球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中国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推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在数字人民币的基础上,开发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虽然当前国际主流跨境交易的支付清算系统仍然是SWIFT,但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把禁用SWIFT当作金融霸权下的一种制裁工具。近年来,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加上CIPS支付系统的研发,有助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融入到国际金融课程内容当中。
2.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危机防范教学内容的重塑。资本的跨境流动给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了风险,甚至有可能演变为金融危机。历史上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背后都有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身影。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传统国际金融课程聚焦对危机成因的分析,认为金融是由于一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巨大冲击下演变成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并提出一国要加强内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国际的政策协调。但是,数字金融给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新方法。通过数字金融手段建立模拟平台,搭建与现实世界对等的虚拟金融系统,我国就可以对危机演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演化逻辑和规律,实现对金融危机的实时监控和预判,并通过对虚拟金融系统实施政策模拟,判断政策的防范效果,提高现实世界危机调控和防范的政策精准度[3]。
3.国际收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塑。数字金融离不开大数据工具,将数字货币工具、机器学习数据源、政府平台开放数据、互联网金融数据等大数据工具融入到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字金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比如,Bitcoinity、CoinMarketCap、TokenMarket等常用的数字货币工具,可以查询到比特币交易数据、数字货币行情信息、区块链ICO项目集合等,给国际金融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分析案例。在国际收支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我国和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对比分析内容,要求学生用大数据平台,查询近10年来我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数据,并利用计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国际收支相关理论解释差距背后的问题。
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国际金融教学模式的“互联网+”化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教育改革,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式知识输入到自主探索式学习转变,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混合式教学利用电脑网络、移动终端等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理论上可以在原有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无限”延伸,有利于学生关注前沿知识和最新资讯,实现学科知识和数字信息的有效融合[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学情进行本地化改造,在MOOC平台搭建国际金融SPOC课程,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
数字金融背景下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体现一个“新”字,要融入数字金融前沿发展。教师可以搜集数字金融的前沿资讯和案例,特别是数字化金融场景案例,将这类碎片化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国际金融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学生自学资源上传至SPOC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5]。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国际金融有很多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资料可供学生学习,如《华尔街》《货币》等纪录片,以及讲述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而不倒》《魔鬼交易员》等影视资料。教师可将这些资源按章节分门别类地上传至线上平台,作为课后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兴趣。教师还要加强国际金融时事热点的分享。教师发布任务清单,要求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如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各类金融类网站,搜集重要国际金融事件,定期进行时事热点分享,并以小组为单位,挖掘热点背后的国际金融知识,形成报告,上传至线上平台作为最后考核的一个环节。表1是国际金融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的示例。
表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数字金融的发展给金融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对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金融业对人才的新需求,高校金融类专业课程应进行相应变革。国际金融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改变现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顺应数字金融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的重要模式。借助互联网搭建国际金融SPOC线上资源,融入数字金融的前沿知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数字金融背景下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6]。金融专业的教师要坚持自我革新、持续学习,除了学习金融基础理论和数字金融前沿资讯以外,还应注重统计学、计算机语言等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将金融实践领域的应用场景带入教学中,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