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
武威市第八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在更多时候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自身的品德、精神、观念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也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大,再加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和对社会事物认知、感知的高峰阶段,在这一重要成长阶段,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很容易在思想观念和认知意识上出现很大变化,这就更需要来自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的引导。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身心教育和谐统一的重要学科,更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综合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寻求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而定向运动就非常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其不仅能够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同时活动中的各种环节以及内容,也都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训练,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提升团队意识,为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定向运动训练,可以说是传统的体育运动与素质拓展训练的整合,不同于竞技体育的胜与负,定向运动训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身能力、身体素质成长、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定向运动训练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定向运动,使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而将其这项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也意味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要在一个探索的环境中,通过合作、竞争来完成某些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挑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提高,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不少高中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还会出现占用体育课的状况发生,虽然说在近些年来有所好转,但体育课的教学作用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大多还从自由活动、做游戏的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身心素质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提升,也没科学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运动教学,这也使得体育课的教学作用没有真体现,更没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和习惯,而将定向运动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则可以将体育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增加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锻炼的积极性,全面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以及心理健康发展,更能够从其个体层面以及集体层面全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育锻炼理念,提升学生心理的抗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定向活动的可预见性、非预见性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信任,共同成长,身心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智力与身体素质锻炼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其很好地兼顾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运动能力。
(1)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现在我国正在努力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面临很大的转变,作为体育教师即要掌握全面的运动技能,还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科学合理的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体育课这个载体,调动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的运动兴趣爱好。在高中学习时期,开展定向运动训练活动既能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感知事物,帮助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现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诉求,不仅要求学生有着十分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品行、道德意识、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而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应当从多方面出发,大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当代很多学生存在团队意识淡薄、意志不够坚强的心理问题,而定向运动训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时期正好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十分有必要设置定向运动训练活动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训练,进一步推动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深化。通过高中体育课堂开展定向运动训练活动,对于深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定向运动训练活动在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广泛的体育活动项目,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新时期体育素质教育的深层发展来看,体育课堂教学已经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身体素质,转换成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锻炼意识的综合课堂。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定向运动训练活动的设置,将心理训练和身体素质锻炼进行有机地融合,打破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传统的格局,这不仅仅是丰富了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心理承受挫折能力的提升和体育锻炼的认同感。
(3)缓解学生压力。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大多处于高负荷、紧张而繁重学习状态,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那些临近高考的高三学子,如果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没有进行合适的方式来缓解、释放自己的压力,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况,那么学生的心态会进入到一个比较焦躁、压抑的境地,且不利于之后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将定向运动训练融入到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训练中,体会到体育运动多样性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可以给学生身心压力提供一个突破口,从思想意识上减轻学生压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心理更加强大、压力得到很好释放,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紧张而焦躁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更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健康积极的乐观心态。
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项目,其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一方面定向运动训练要在户外环境来完成,其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以及不稳定因素,而这点也使得不少学校害怕学生在户外遭受意外,导致对于定向运动训练报以较为保守的想法。另一方面,不少学校对于定向运动训练缺乏创新意识,由于传统定向运动的场地及设备要求,也会出于学校没有资源的想法而舍弃定向运动训练的开展。这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很多时候都导致了高中体育定向运动训练无法开展。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合理设置定向运动项目,进行科学安排,既要使学生参与运动训练充满乐趣,还要兼顾学生身心安全,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提升。
对于不少高中体育教师来说,定向运动训练都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活动。同时作为一项综合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定向运动训练对于活动引导者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如果让没有接受任何培训的教师,直接来指导学生训练,那么会很容易干扰到定向运动训练原本的意图,达不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不少学校也没有相关条件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这也让贸然进行的定向运动训练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在活动中束手束脚,无法真正的感受到定向运动训练的好处,体验不到运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更达不到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定向运动训练在很多时候都对场地以及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毕竟学生要按照不同项目、不同场地要求来进行运动参与,若场地基础设施太过简单,则失去了活动开展的意义。不少高中学校也对此没有一个相应的解决措施,致使定向运动训练过于形式化、流程化,不能很好的全面开展起来,而缺乏挑战性的活动场地也让学生的兴趣缺失,活动反向频频。因此想要开展好定向运动训练,更需要高中体育教师与学校现有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制定开展策略。
虽然说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定向运动训练活动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定向运动训练对于学生身心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因此,学校和体育教师要破除陈旧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提升定向运动在课堂教学中重要意义。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教学理念的改进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就会影响活动的制定和开展。从实际角度来说,当前高中学校应当积极改善这种传统的观念,选派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积极汲取定向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能力的定向运动。在开展做好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有序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做好全面的事先准备工作,制定一系列的各种应急预案,切实做到教学过程安全有序,训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更应当积极做好事先的教育引导工作,毕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危险识别能力,从思想上疏导学生克服紧张恐惧的心理。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定向运动,从而使学生提前做好各种不良状况发生的心理准备。
适当的场地规划以及基础活动资源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场地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构思场地。如教师可以利用足球场与单双杆设置合理的跑拉障碍定向运动;城市的高中可以通过一些公共场所将其作为活动场地,比如说城市公园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场所。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突发应急预案,做到安全有序,体教结合,效果明显。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公园的实际状况,提前规划活动路线,设置标识。除此之外,还应当在规划的同时对活动场地的环境进行考察,明确场地内容易出现危险的区域,并保证路线应当规避这些区域,在活动进行中也应当有专门人员进行看管。此外,有条件的学校更可以与专业的定向运动活动机构进行协商,利用他们的场地进行野外定向拓展训练,使学生对定向运动充满渴望感、急迫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能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应当去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如带领学生来到空阔地带,在做好场地资源的准备工作同时,为增强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增加定向运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将场地提前进行规划和做好标识,设置定向运动的团队参与性,加强行为团队意识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
体育教师是否了解定向运动,是否具备一定的定向运动教学能力,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定向运动,学校应当重视对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去寻找相关专业培训团队,并鼓励教师进入专业团队中接受培训与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力。体育教师结合自身运动能力,注重对定向运动训练课程的学习掌握,强化自身定向运动训练技能和体育能力的提高。在定向运动训练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生实际运动能力与运动场地相结合,因地制宜,相得益彰,使学校和体育教师成为定向运动训练课程的开发主体。还可以邀请一些定向运动训练工作比较突出的院校教师来学校传授经验,定期指导,并将校内的体育教师集合起来,共同进行活动方案的制定与讨论,在开阔自身视野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此外,高中体育教师个人也不应忽视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课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材来去加深自身对定向运动训练的理解与研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训练理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定向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功之一,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向和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运动训练模式,使学生有参与感和成就感,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适合自己发展的运动项目,使学生体验参与运动的快乐,激发和不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兴趣,即调动了学生参与定向运动训练的热情,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在训练中观察、判断和探究合作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参与运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定向运动训练,这样即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稳定的体育兴趣,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定向运动训练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十分重要,要结合训练内容和运动场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教学效果明显的课堂设计。首先,教师要对定向运动训练内容有深刻的研究体会,建立自己对定向运动的认知,熟悉运动过程,制定符合学生训练的教学设计,才能在课堂训练中更好的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强度和练习方法。其次,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训练计划,针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及时调整训练策略,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强度要求和练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能力要求的强度和内容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
(1) 在定向运动训练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策略。在个性化教学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计划的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开展这种模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在定向运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特点和优劣势进行差异化教学训练,为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同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定向运动训练内容。其次,教师提前对学生的自身运动能力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能力相近的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最后,针对学生实际训练情况进行指导点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差异,为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定向运动训练计划,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定向运动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2)在定向运动训练中创新训练模式,进行多元教学。我国中学开展定向运动训练大多以传统的训练模式为主,主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教授,其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单调、乏味,达不到定向运动训练的目标要求,更没有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随着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到来,有效的解决了中小学校开展定向运动训练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为学校开展定向运动训练提供了丰富有效的信息共享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媒介资源,拓展自己的教学训练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训练能力,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学生则通过多媒体平台先自行学习老师布置的定向运动项目内容,来完成对定向运动项目的初步认知,再通过课堂训练与老师的教学互动实践,达到对定向运动训练内容的吸收与掌握。同时,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的教学训练经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定”的教学计划,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开展定向运动训练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计划,更好的完成学校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成长。
定向运动训练,其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学生是否对定向运动训练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和学习,也影响着他们在训练活动中的积极性。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定向运动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如在高中体育定向运动的相关课程中,设计这样的常识性问题“定向地图上距离最短,在实际情况中距离就一定是最短吗?当户外迷失方向以后,如何最快的找到准确的路线?”其实这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揭示定向运动训练的根本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关的情境,并通过分组的形式,自行来研究解决此中的问题,并通过学生自己后续的实践总结以及教师的引导,明确问题的本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定向运动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责任感与团体意识合作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教学引导展开教学。定向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式与探究式的运动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团队合作意识与学生责任感、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体育活动的优势,为此教师可以从定向运动训练注意事项、定向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以及定向运动训练的流程这三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进行高效的小组合作,使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感受高效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竞争的残酷,从而树立健康心理意识。为了避免学生对定向运动训练不重视,教师在训练正式开始之前可以赋予活动课堂教学内容一个意义,通过语言内容、教学方法、运动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训练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真正重视,才能在活动中对自己和小组成员负责,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之间意见出现了分歧且迟迟得不到解决,相互没有团队协作意识,这时候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合作理念和相互信任意识,将问题用团队协作的整体要求合理协商解决,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再者,通过定向运动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同时很大的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综合素质。通过定向运动训练,对一个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帮助很大。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做铺垫,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而定向运动训练能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信念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同时使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和自信得到很大提升。
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定向运动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也是激起学生反思、内化活动经验、加强自身内在能力的过程。针对学生定向活动训练的评价,我们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要重视“双主体”,即活动参与教师以及运动训练的学生。通过“双主体”这样一个共同互动模式,教师可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综合素质,这样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完善传统活动评价单一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评价。同时注重“双主体”也可以有效提高综合定向运动训练活动的质量,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互动、相互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更好的完成训练内容,达到训练的预期目标。其次,在针对教师的评价上,应当结合教师对于活动的理念、方法、计划是否符合定向运动训练的目标,是否符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都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还应当针对教师在活动中的创新举动进行鼓励,使教师的定向运动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学生的需求。最后,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当在重视学生活动结果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客观因素,对学生做出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更能体现定向运动训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领作用,使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而言之,定向运动训练是非常有益于现阶段压力较大的高中生群体,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设置定向运动训练和教学大纲内容的有效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在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心理健康成长、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运动兴趣,使学生掌握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为了充分发挥定向运动训练的活动效果,我们教师以及学校都应当积极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定向运动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真真能体会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所带来快乐。所以,在定向运动训练中,老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掌握和理解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领学生多样化地开展更多更丰富的定向运动,让体育运动融入到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