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2022-11-05 01:06江苏省无锡市南湖中学王志伟
华夏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教学内容音乐

江苏省无锡市南湖中学 王志伟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以及体育课程的喜爱尤为突出。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在初中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仍有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套用他人的教学经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下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以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视角下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因为学生、家长以及部分教师对美育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在绝大多数家长的眼中,音乐课是放松学生身心的课程,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语文等文化课程,所以音乐课在初中阶段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些音乐教师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强。教材中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了表现与实践、演唱与演奏、感受与欣赏、活动与创造四大部分,但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将教学内容放在演唱与演奏部分,即在课堂上由教师教唱或教授学生演奏,而学生之后模仿教师演唱或演奏,甚至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部分采用了多媒体教唱的方式。识读乐谱是初中音乐教学尤其是演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比更为枯燥,而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基础的乐理知识,使得音乐课程中的识读课谱内容仿佛又成为语文课中背诵课文的课程。实际上,初中音乐教师片面地将重心放在演唱与演奏课程内容,在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音乐知识,并没有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降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审美过程时间不足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感受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流行音乐对初中生的审美以及喜好的影响较大,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也经常会通过播放流行音乐放松身心,因此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尝试引入流行音乐去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或者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京剧时,有的教师选择了龚琳娜《忐忑》这首传唱度较高的流行音乐,虽然学生对这首歌较为熟悉,也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但这首歌与戏曲尤其是京剧演唱及欣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无法通过这一首歌了解京剧等中国国粹,难以建立文化底蕴,这一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此外,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是鉴赏音乐,这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的提问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乐曲本身去欣赏、去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整个审美过程时间较短,不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主动性较差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主动地参与审美教育中。初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往往在演奏或者是演唱过程中就很容易将听众带入情境中,然而当前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课时较少,对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许多初中生虽然对音乐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果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或欣赏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识谱,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下降,部分学生虽然会跟随教师演唱或演奏音乐作品,但在演唱过程中毫无情感。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具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音乐的美是多样的,既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音乐的主题与情感态度表现出来。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会接触到不同形式、不同情感美的音乐,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需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之间的美丑之分,而不是盲目地追捧流行音乐,一味地忽视古典音乐或传统音乐的美。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消除当代一些消极的靡靡之音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音乐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日常接触的音乐类型及喜好,在讲解或欣赏一些音乐作品时,可以用学生喜爱的、类似的音乐作品来呈现。

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有所不同,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基于学生年级的差异,适当地调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编排,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或者是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也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年龄等因素。如在讲解京剧时,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绝大多数学生对京剧等中国传统戏曲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京剧中的青衣、老旦等角色、唱腔几乎无法区分,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选择比较贴近学生认知以及生活的作品,如《霸王别姬》《长坂坡》,这些京剧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已经在电影或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呈现出来,而且这些京剧选段大多来自学生比较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或古典名著《史记·项羽本纪》《三国演义》,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结合这些历史故事以及古典名著或影视作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对京剧等中国传统戏曲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师在讲解音乐作品时应该找准切入点,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听赏或者是演奏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创作背景、主题旋律、特色等方面找到切入点。例如,今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抗战胜利76周年,教师可以联系这一现实背景向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创作者的情感。在教导学生演唱这首歌时,选择的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版本,学生在学习演唱这首音乐作品时积极性较高,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过程中的讨论程度也是较为活跃的,从学生熟悉的版本以及现实生活入手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审美体验

要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需要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当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与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审美过程时间,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美,逐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对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不够熟悉的事物也能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出具有艺术性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也有利于学生在思想上与音乐作品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如《茉莉花》中要求学生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演唱出江南民歌委婉细腻的特点,同时能够欣赏不同地区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特点与音乐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向学生播放《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这一短片,学生可以从这一短片中看到秀美的江南少女吹响竹笛在不同国家及地区演奏《茉莉花》的情景,也能够帮助学生从影片中直观地感受到《茉莉花》曲调细腻、旋律婉转的特点。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准备茉莉花,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茉莉花的特点,于是学生在欣赏及演唱过程中,江南水乡、洁白的茉莉花等优美的画面就会不自觉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也会更快地融入音乐情境中,更好地欣赏与演奏出音乐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音乐基础创设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多元的视听盛宴,增强学生的审美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认为音乐理论知识例如识谱教学可以安排在课程的中前期,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曲调、节奏等知识了解后,通过后期的欣赏或者是音乐剧等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沉浸于音乐知识或音乐作品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及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歌曲的旋律进行编创,结合所学音乐作品的曲调以及自己的生活或者是情感创作相应的音乐片段,或者是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旋律中的音乐形象,例如,学过舞蹈的女同学表演天鹅,其优美的舞姿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乐曲中优美的旋律以及所表达的音乐形象。这种编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想象力的潜能,也是增强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符合了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三)增强教学主体的主动审美意识

教师作为音乐课程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主动审美意识以及美学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效果。

目前初中音乐教师有着专业的音乐知识,美学方面的知识却较为薄弱,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审美教育的意识不足,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美学方面的知识,努力地去挖掘教材中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形式美,主动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认识到在教学中主动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例如,《茉莉花》主要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在调式、调性上充分体现了江南小调的特征,暗含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当学生们听赏《黄河少年》时,可以感受到歌曲中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及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这些歌曲都是不同形式音乐美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接受与欣赏。

除了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审美教育意识以外,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审美意识。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相比于其他艺术更容易唤醒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利用音乐作品的情感性,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利用动情策略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欣赏、演唱或编创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落实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举措。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音乐教学内容单一、审美过程时间不足、音乐审美教育的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美学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利用音乐作品的情感或者是其他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主动审美意识。同时在教学中也应该基于学情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教学内容音乐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