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强
2022年3月的一天,患者刘女士(化名)到我院心血管科门诊就诊。她拿出检查结果焦急地说:“大夫,这几天因为压力大加上熬夜,总是觉得心慌,做了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Holter),结果上写着有几十次房性早搏,这个要紧吗,需要吃药吗?”
早搏学名叫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刘女士的情况在临床上非常普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Holter),大约99%至少出现一次或数十次房性期前收缩,也称为房性早搏。
想要了解自己的房性早搏是否疾病所致,是否需要治疗,我们先要了解心脏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常心脏有四个“小房间”,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通过心脏有节律的收缩活动,心房的血液进入心室,进而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后,血液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完成一次体循环。
心脏的跳动有赖于窦房结的正确指挥,窦房结位于右心房,规律地发出指令,通过“传令兵”结间束,将指令传达至心房各处;心房接收指令完成一次有效的收缩,将血液泵人心室。所以由窦房结发出的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患者在抢救成功后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在窦房结的指挥下,心房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但总有一些不安分的心房组织蠢蠢欲动,抓住机会抢先发出命令,指挥心房提前收缩,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其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120毫秒(ms)。
问:房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专家解答:主要表现为心慌,一些病人伴有心脏停搏感、胸闷、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
问:为什么会出现房性早搏?
動态心电图报告
房性早搏心电图
专家解答:房性早搏通常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焦虑、饮用浓茶或刺激性饮料、过量活动等因素诱发;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患者中,房性早搏发生率显著增加;一些全身疾病如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亦会引起房性早搏。
问:出现房性早搏需要进行治疗吗?
专家解答:①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得到改善后再进行评估;②对于24小时房性早搏数量小于1万次,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建议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消除紧张激动情绪、吸烟、饮酒、熬夜、剧烈运动等引起早搏的诱因,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③若自觉症状明显不能耐受,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治疗。
问:房性早搏会进一步恶化吗?
专家解答:近年来,“房性早搏是良性的且不具备显著临床意义”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频繁的房性早搏可能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增加了远期中风和死亡的风险;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临界值,定义何为高频房性早搏。
在最新版欧洲心律失常协会对无症状心律失常的共识中提出,24小时房性早搏数量大于500次可认为存在高负荷,需要接受房颤的健康宣教以及更长时间的节律监测,通过超声心动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并进行全面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整,包括减轻体重、筛查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
问:中医怎样认识房性早搏?
专家解答:本病多属于中医“心悸”范畴,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引起心神动摇,从而悸动不安。本病有虚实两端,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如脾虚日久,运化水液无力,痰湿内生,内扰心神而发为心悸,兼见实证表现。故心悸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火扰心,心神不宁。在治疗上,虚证当补气血阴阳之不足,实证当活血化瘀、化痰逐饮,配合安神之品,以增宁心之效。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状况。包括ST水平趋势图、心率变异、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搏器的功能评定。能够记录全部的异常电波,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小时内各个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患者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注意事项:①患者戴上记录盒之后,可进行日常各项活动,如上班、散步、简单家务等;②要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接触强烈的磁场和电场,以免心电图波形失真,干扰过多而影响诊断报告;③监测全程要求患者记录日志,按时间记录活动状态和有关症状,一份详细完整的生活日志对于正确分析动态心电图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④动态心电图常常受监测过程中病人的体位、活动、情绪、睡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结果,应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