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高校国画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11-04 12:50王广忻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画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王广忻

摘  要:国画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点的绘画学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对我国的现代美术教育,特别是对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国画的源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努力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把国画的画理渗透到学生的绘画理念中,在教学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是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一个关注点。

关键词:高校;国画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6-0189-04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促使我国文化在不断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承认了我们的文化,“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肩负着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国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加以解决,这是刻不容缓的。只有進行高校国画教学改革,才能造就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才能有效提升传播效率,使中国的国画艺术走向世界,促进中国国画的传播与推广。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借鉴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经验教训,运用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提出改革、创新的思想。

一、国画传统教学模式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在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中,其文脉清晰、内涵丰富、经典众多、大师辈出。中国绘画和中国佛教、道教、儒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内在感悟,追求宁静、空灵、天人合一的境界。国画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总是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适应时代,聚集精英,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而不会失去中国精神和中国风范。在学徒教育的传承模式下,国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步履沉稳,脉络分明。在中国的“人学”“艺术”“德行”“人品”“博学”的教学模式下,中国的画师们通过“画外”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状物的描绘,或逼真,或意象,都是见学见德,见情见性,使国画的意境更高,意趣更浓,气息充沛,可吞吐千里江河,情若游丝,可在花丛中寻觅。中国绘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用宽广的心胸接纳新事物,以永不枯竭的姿态走向未来。

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部分,在20世纪初期与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有识之士到海外研习欧洲的画法,寻求创新。现实生活的精神得以实现,并获得了结果,科班制度的确立,使传统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得以突破。中国绘画由文人墨客的粉墙画桌走向教室。从两江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成立至今,中国绘画教育走过了一段艰辛的道路。1949年以后,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个艺术院校纷纷招收艺术类学生,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形势。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数百名艺术高校生,发展到如今已有上万人的艺术队伍。这种情况是值得欣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今天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是人民群众在经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对美术的强烈要求。反映出高校教育的强大包容性和多层次、多学科立体的教育政策,反映出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当前艺术教育形势影响下,国画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20世纪中西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冲突之后,国画的教学和创作一直徘徊在中西结合的发展桎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用主义和技术至上的价值观念盛行和膨胀、审美准则和伦理规范的变化以及陈旧的教育方式等,都使得国画教育陷入了困境。怎样传承、怎样发展、怎样学习、怎样教、怎样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的难题[1]。

二、当代国画传统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就高校国画教学来说,不管是教还是学,都要直面国画的基本规律,改变观念,让教学走上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法是国画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国画的教学不仅要在教室里进行,还可以在课内外同时进行,比如经常举行学生的艺术作品展览和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西洋画的涌入给中国的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资讯科技发达的年代,新鲜感,让许多学子投入西方的创作浪潮中,而国画却被冷落了[2]。为此,高校应当在国画教学上进行更深入、更具实效性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是美术教育无穷无尽的艺术资源,要把它做得更好,让它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需要教师不断剖析、研究。

(一)在高校国画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多而成活少

目前,很多倡导传统、回归中国绘画的源头的人们都认为,在高校里进行整风是改善国画发展最快捷、最直接的途径。在入学的第一天,教师就把传统的国画的理论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其他的传统艺术,以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现在的西方传统。当学生对传统文化、美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就可以更灵活地吸取西方绘画的合理成分,并将其有机地纳入中国绘画的创造之中。撕下那些仿冒的现代艺术面具,只以素描和色彩为导向的“科学的”教育系统。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和方法很陌生,认为到了高校甚至还没有从中学里学到的东西多,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都能听得懂,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理论上的证明是对的,但在实践中却未必是那么容易的。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传统的艺术在高校里的教学时间太短了[3]。

由于就业竞争压力逐年增加,学生常常把学习的目标放在绘画和传统美术中一些能直接转化为商品或经济价值的科目,例如现代工笔花鸟画、装饰画等。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并不成比例,传统的教学观念“移植”多而“成活”少。

(二)快餐时代传统国画教学理念需要与当代视觉艺术接轨

现代视觉艺术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不同,它是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转换,也是一种从教学一开始就教导学生,以一种哲学的、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和现象。从艺术批判的角度来理解现实,而非对传统的国画教学的全面肯定赞赏。许多作家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不断创造快餐文化,从而改变了对绘画的感悟以及创作思路,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形式上,都无法在绘画中展现作者的个性,大多数的画家只是随波逐流,改变了创作的初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或获取更大的流量,大量产出没有灵魂的作品,这对我国国画产生了不良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导致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往往会从一个基本的角度去看待。特别是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新鲜事物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创造性与价值。

在“速食化”的年代,当代高校生受到了欧美和日韩等文化的熏陶,对张扬个性、释放自我有着强烈的追求。有些学生甚至连出去体验生活也省略了,直接通过媒体图像来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绘画首先缺少生活的气息,没有生动的灵魂,与现实没有深层次的联系。如果只是单纯的继承、压抑个性,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国画艺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不能创新的学生,也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生。唯有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看问题,才能看得更远[4]。

(三)艺术教学产业化使得教与学的目的不再纯粹

陈丹青表示:“目前中国美术学院规模全球最大,已不是美术教育,而是艺术产业。”当然,扩大招生也是有好处的。扩大招生整体上改善了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但是,扩大招生也使美术考生和美术学生数量增多,美术教育泛滥、膨胀,使那些有艺术理想和天赋的学生缺少精英教育的环境和机遇,这也会影响到培养目标的概括性、简单化、课程设置的平庸。最后造成了教学环节松散、程式化、缺乏创造性。教师在平凡中无可奈何,优秀的学生在平凡中丧失理想、创造力甚至自信。

(四)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对于非国画专业入学的学生,在教学大纲与课程安排上,未能及时作出应对,依然是以西洋绘画为基础来培养国画专业的学生。素描、色彩、构成、西方艺术史,这些很明显是必须的。写生的方法是解决形体和构图的问题,颜色则是用来解决学生的图形问题。在资讯发达、经济全球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学习西方艺术的历史和理论,可以让学生从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去审视中国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了解艺术的发展规律,吸取西方优秀的艺术成果。但是,在中国绘画教学中,素描色彩的设定缺乏明确的指向和目标。基于写实的素描更适合油、版、雕等专业,而国画素描则是以传统美学为基点的线性素描和意象素描。若能让素描教学更具目的性和指向性,就能更好地适应国画的教学,非但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还能在基本造型和线条表达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怎样放松对素描的思维理解局限,让素描脱离西方绘画意识的束缚,真正将素描作为国画的根本,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改革高校国画专业教学的建议

(一)改革高校国画专业招生体制

中国的传统美术教育体系尽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育的需要,但是它的招生标准、人数、考试科类、培养目标等一系列的制度都是可以参考的。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徒教育。也就是老师收徒,教导弟子。二是画家制度。宋代画院是世界上最正式的高等艺术教育,它对画家的录取要求非常苛刻,宋朝以文学为本,科举考试是对诗歌的一种考核,其实就是考验文学素养和创造力,然后才是绘画技法。文化素养和传统的学习占据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然而也绝不忽视传统国画艺术。三是耳濡目染。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都没有正式的教师,但他们都是大师,从这一点来看,一个画家的文化素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5]。

(二)强化临摹和写生的艺术积累

一些比较好的画院都有自己的画室。模仿是对传统绘画的初步理解。看其形,领悟其意,方能真正体会到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创意观念和技法。但是,现在急功近利的人们很难注意到那些看似没有创意的模仿。因此,在中国绘画教学中,应明确其目的和意义,严格规范其教学。

写生是整个艺术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单纯从画法上来说,用毛笔画西画,这就暴露出了以西画为标准的非传统教学模式。国画的传统写生方法(主要是训练观察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自由和创造性。这就要求作者在面对自然事物时,首先要完成从自然到图像的转换,而不是照搬现实。这是观察、提炼、加工和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以保障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写生练习。

(三)设置“国画笔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国画笔墨基础是一门类似于西方绘画的基础速写课,重点培养学生的笔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当然包含了较为简单的材料选择,不同时期对“笔墨”的不同需求。

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原则是“气韵”。国画深受老庄等古人的哲学思想影响,国画的艺术水平不仅要高,还要有内涵、修养、精神。中国的花鸟画,往往会给梅、兰、竹、菊等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认识、学习国画,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和单纯的笔墨练习。教师要从作者的历史背景和生存状态等角度来把握作品的组织和风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理解和升华。

(四)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学科交流意识

开设“中西文化差异”“中外绘画比较”“中国绘画的构成”课程。从本质上解决了学生国画基本功差的问题,使学生不仅能画,而且能鉴赏。比较分析法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和意象记忆法,使枯燥的理论和历史知识能更快地被吸收。

學国画的学生大都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其他的专业知识。其实,不同的专业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在不断发展,不管是什么学科,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作为一个艺术系的学生,更是要有时时向前看的精神。所以,在教育改革的提倡下,各学校要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学科交流,不管是同专业的,还是不同的,都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艺术学习和创作经验。对于国画专业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画技,还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实施“深挖洞,广积粮”教学策略,丰富授课形式

在高校阶段,国画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绘画基础以及绘画技巧为主,要真正实现国画的传承,则要持续、深入的进行研究。把学术研究、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与演进交给硕士生、博士生。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只能算是“广积粮”,而“深挖洞”则成了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垂直发展”是解决传统美术传承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从“传统”的内在突破中,破解当代国画发展的困境。高校国画教学要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广度,以提升大众的美术修养。中国年轻一代要想真正体会到国画之美,还得经过长期的努力。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对现行教学方式和观念上的问题进行持续修正。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画技水平,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如可以通过看展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省级博物馆、艺术馆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参观,并鼓励学生参与国画专业知识竞赛,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样,在不同的艺术氛围中,他们的创作灵感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这对他们的艺术人格形成是有好处的。

(六)“借古开今”,更新教育理念,保持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质

传统的“临摹”“写实”“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与当代青年的特征相结合后,应当采用“创造”“写生”“临摹”“创新”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都有了一些基本的构图和颜色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的创作,并在创作中寻找不足之处,然后对古今名作进行写生、临摹,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创作。也就是说,在“速食”时代,高校美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以创新为引领、以实践为导向的新模式。

四、结语

新时代的国画教学要进行改革,应当把国画放在整个现代美术发生的大背景下去探索。当然,国画的教学改革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学生传承、发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超. 对新时期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教学与改革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3(01):110-112.

[2] 王雁. 新时期高校美术专业《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4):205-206.

[3] 李宝伟.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研究——评《国画教学》[J]. 高教探索,2020(01):139.

[4] 王帶平.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析[J]. 铜陵学院学报,2018,17(03):122-125.

[5] 梁泰生. 对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01):57-59.

(荐稿人:罗思德,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国画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试谈提高高校国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