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丹,孙悦,贤明华,管淑玉,陈超,王淑美*
1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2广东省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室 (广州 510006)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涌现出了一批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兴教学模式,如MOOC、SPOC、微课等。其中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运用MOOC线上数据库资源与线下课堂讲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把小众教育、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能对参与选课的学生进行限定,具有小规模、课堂翻转互动多以及学习评价方法完善等优点,融合了MOOC的在线资源,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混合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主动性和积极性[1-2]。然而,当前大学的主流教育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上述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未被采用,或者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普及率不高,应用面不广,成效性不强。新冠疫情打乱了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方针下,各高校在延期开学期间纷纷开展远程线上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从之前的辅助教学手段一跃成为主要教学手段[3]。
广东药科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中药学(包含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4个专业,分属广州、中山、云浮3个校区)的主干必修课程,由“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分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重点学科”“广东省中药分析教学团队”打造,每学年学生学习人数超过500人。仪器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等,本课程知识面广泛、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本专业本科学习阶段被公认内容多、难度大的一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其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单一,考核评价方式简单,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疫情期间,课程团队基于“超星泛雅SPOC平台+学习通+腾讯会议+即时社交软件”开展了线上教学尝试,构建了“课前导学-课中讲学-课后练学-课外研学”的多元混合交互式“四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项目被评为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目前国内高校常用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等现有的大规模MOOC课程资源创建小规模限制性SPOC课程。本课程选择集教学互动、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教学资源库等八大模块于一体[4]的超星泛雅平台进行仪器分析SPOC课程创建。超星泛雅平台是一款智能化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基于音频、视频、数据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了动态资源建设、智能化交互和学习过程即时分析,可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多层次、全方位、实时交互信息的需求[5]。
该平台可以为教师从课前准备到学习任务部署,从在线实时授课到课后答疑,提供全方位的一条龙便捷服务,实现教师与学生异地教学[6]。开源共享型SPOC操作简单,既可利用现有的线上课程资源快速建课授课,又能保证用课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程团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超星泛雅SPOC平台,坚持“互联网+”思维,引用优质MOOC资源,选用王淑美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下)》(第十版),结合教学大纲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微视频、课件、思维导图、电子教材、参考资料、习题库、动画、拓展资料等),拓展和延伸学习空间及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本课程基于“超星泛雅SPOC平台+学习通+腾讯会议+即时社交软件”,构建在线教学生态系统,创立了“课前导学-课中讲学-课后练学-课外研学”的多元混合交互式“四学”教学模式,在纵向时间轴“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一系列任务点:“课前”学生在SPOC平台的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师生面对面展开深入研讨,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课后”学生通过练习测试、总结反思等方式巩固所学。通过“导学→讲学→练学”方式,学生逐步实现“知识认识→知识内化→知识巩固”,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课外研学”贯穿全程,注重知行合一,形式灵活多变,分散铺开,积点成面。课内课外,点、线、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线上学习体系(图1)。
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提前发放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章节练习、问题讨论等内容,并提前推送课程通知,布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单(表1)。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和知识点测试,随时在平台或QQ群等互动讨论,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定期公布学生任务完成进度、学习积分情况及排名,与学生保持互动交流,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线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对于少数积极性不高和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教师运用平台上的课程预警功能,不断提醒、引导和敦促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收获知识的喜悦,从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7]。
图1 多元混合交互式“四学”教学模式
表1 “质谱法”章节课前导学清单
为打造出有趣(活力课堂)、有用(实用课堂)、有效(效果课堂)的“三有”课堂,教师基于“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双平台,采用学习通互动补充直播教学,利用课堂智慧工具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全程全员统计分析,打造线上翻转课堂直播互动平台,利用在线平台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使得以单向授课为主的直播课堂变成了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图2)。首先,教师采用学习通中的多种创意签到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次,在开课前,教师发放练习题以检测学生预习或复习情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师通过提供案例素材,发起投票、讨论、问卷等系列互动活动,构建思维环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过程中理解、吸收知识,形成独特的见解;最后,教师根据超星泛雅SPOC平台上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就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核心内容,针对性设计直播课堂内容,如创新性地将历史人物类比核磁共振原理,使得枯燥的物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反响热烈。在难度最大的波谱解析模块,教师采用协作小组专题展示和研讨方式。通过平台功能实现随机分组,各组发挥团队作用,组织线上讨论,分工合作,协作完成典型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电脑在每组中随机选取一名组员面向全班进行案例分享,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等能力,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仪器分析课程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本课程引入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对章节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成效显著。本课程组依托泛雅SPOC平台构建了习题库,通过学习通APP实现在线练习测试通关模式,并通过QQ群等社交工具教师全天候在线答疑,与学生随时讨论,用“高互动”打造“零疑惑”,特别是创新性引入“生生互助激励答题”模式,避免教师一言堂,实现课后课堂翻转。SPOC平台配合“云计算”,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大数据全方位、多维度系统评估,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情,统计学生的学习数据,加强导学、督学和全过程考核评价,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系统整合和合理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中的基于绩效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等教学评价方法,实现线上教学闭环。
图2 在线课堂活动组织形式示意图
由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日新月异,本课程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科研素养等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团队中拥有多名双师型教师,其累计具有10余年的企业技术研发经验,结合课程内容,积极拓展企业岗位知识,传授文献信息检索技巧,鼓励学生自主追踪相关技术前沿,并在课堂上通过实时弹幕方式展现学生学习成果,丰富第二课堂。同时教师采用泛雅SPOC平台,将团队自建的专业课程《中药分析》MOOC导入本课程,开展企业工作岗位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提前学习,将仪器分析的知识运用到中药分析中,实现“课程-课程、课内-课外”的有机衔接。在“学以致用”的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中药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前学习率超过了30%。
仪器分析课程传统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成绩评价方式以期末成绩为核心,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可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注重能力提升和过程学习[8],将自主学习、课堂活动、阶段总结和效果检验等作为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结果性评价(图3)。
本次线上教学期间,本课程累计发布各类任务点100个,学生完成率为100%;发布作业共1764份,习题数达到573道,作业完成率为98.0%;章节练习35次,学生平均分大于85分;学生课堂在线专题讨论留言497条,课堂参与讨论率达78.9%。本课程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反响热烈,课程页面访问次数达40万次,为课程开展三校区四专业“融合共享”SPOC 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图3 仪器分析课程混合式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经过此次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客观评价仪器分析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效果,笔者将2019年(传统组)和2020年(教改组)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培优扶弱”方面成效显著,成绩为优(≥90分)的学生占比由传统组的14.7%上升至教改组的26.2%,成绩不及格率由传统组的5.7%降至教改组的0.8%。为更进一步了解教学效果,笔者采用问卷星对本次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资源质量、课堂互动效果等)开展了匿名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0.7%的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2.6%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的质量高;89.2%的学生对课堂互动效果满意,认为课程生动有趣;84.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此外,有72.5%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体现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分析,本次线上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积极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100%的任务点完成率、98.0%的作业完成率、78.9%的课堂参与讨论率等更是体现了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取得如此效果原因如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在线课程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线上学习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效率;改革教学内容设置,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其中可重复播放的教学视频,也成为学生的课后“零食”;建立了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线上监控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9-10]。
尽管本课程混合式教学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在授课过程及学生反馈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之处:首先,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受疫情影响,本次授课过程中集中线上教学,教师虽然引入了虚拟仿真和动画视频等讲解仪器结构和试验操作,但是学生普遍反映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脱节,缺失了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课程团队在学生返校后,开设了“复方丹参片质量分析”这一综合性设计试验,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即线上观看视频,线下实际操作,对仪器分析涉及的主要试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其次,在软硬件方面,目前单一教学平台还未实现所有功能集成,经常需要教师、学生在多个软件平台之间切换,不便于操作。加上线上教学需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课程团队紧跟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教育”时代潮流,基于“超星泛雅SPOC平台+学习通+腾讯会议+即时社交软件”,开展了仪器分析课程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课前导学-课中讲学-课后练学-课外研学”的多元混合交互式“四学”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时间壁垒,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教学热情,带动了学生学习动力,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提升了课程课堂活力,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也为今后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